初见青岛

图片发自App


在三月的尾巴,我去了青岛。记忆大多是道路,房屋和大海,我似乎总是这样,只在意脚下的路,顺着它的延伸走到尽头才会回看那些人,迟钝地感受微妙的惊喜。

这个城市的安静和热烈划分得如同光影一样清晰,沿海土地上那些高高低低、弯弯曲曲的道路两旁站立着低矮的各国建筑,习惯了学校清一色的红砖黑顶,见到墨绿色、鹅黄色的小洋楼总会多看几眼。第一天走走停停,我们竟然穿越了大半个青岛,看着地图上扭曲的红线有一种不知何来的自豪。终点那么漫长,中途便驻足流连于春色,最最惊喜是信号山埋头前行时不经意向前望去,开阔海景泼入眼睛,长空澄澈如洗,尽头处与大海相接,海浪一拨一拨涌上来,隐隐约约有汽笛的声音。

图片发自App


初见青岛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从旅馆出发步行十分钟就到栈桥,第二日凌晨我们商量好去那儿看日出。景区的细窄小道终止在海边横着的宽阔的马路,有住民大早起床晨练,海的气息就在身旁清晰地喷吐,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情。春寒料峭,来往的行人拖着行李箱裹着大衣等着,不知这儿是他们旅途的第一站,还是最后一站。日出很美,而我的目光却不时看向远处一艘摇摇晃晃的小船,初生的阳光尚未普照到它,上方还是阴灰色的穹顶,下方是冷蓝色的海面,唯有远方按时而至的光明却是背对而行。不知为何,我心里竟生出“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这样一句诗。一场日出看得人冷得跺脚,偏又困得睁不开眼,于是买了热腾腾的豆浆和包子打道回府,草草洗漱后大口大口地将食物吞进腹中,钻到被窝里来一个回笼觉,暖和得不像话,舒服得不像话。再睁眼已近中午,计划被打乱我高兴得很,因为可以由着性子玩,不累也不拘束。吃过午饭时间已经不早,我们只在住处附近转转。中山路上天主教堂前成双成对拍婚纱照的新人和阳光底下羽翼生辉的白鸽让这个地方神圣了起来,教堂门前帮人画肖像的中年男子笔下竟能将人的神韵绘出七分,这些元素都是我来这儿之前想象之外的新鲜,都是意外的收获。淡季时游人并不很多,尤其到了傍晚气温又低了下去,海边只寥寥几个带了馒头碎屑喂鸥的人,还有撒网捞鱼的渔民,浅滩的石缝里残留着破碎的贝壳也静静地待在那里。我退到边上,漫不经心地拍照,逆着光看过去,夕阳仿佛给所有的景色披上了一层金纱,并不神秘,只是很安详,照耀到人的身上却平添了孤寂。

之后的几天进入清明小长假,涌在人群中逛逛五四广场,奥帆中心和八大关景区,景色已经归于寻常的漂亮,不多赘述。

初见青岛,虽未探得全貌,已被这座城市骨子里流淌的舒适所征服,对一个旅客来说足够了。至今我仍怀念信号山上的远眺,怀念鲅鱼饺子,青岛老酸奶和海鲜烧烤,小小的遗憾便是未能看到樱花开放,期待下次再去。

你可能感兴趣的:(初见青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