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说离开北京,咋那么轻巧?

这么说,从来到北京开始,我的人生才开始有点色彩。

不仅是我,我身边很大一批创业者甚至投资人,都如此。

1

我出生在一个省会城市,西北地区,怎么着也算省会城市。

然而,小学时我就记得从我家那儿毕业的老师,读完师范了回校任教,有意无意感叹一句:

“咱们这儿几乎没怎么变”

等我上了中学、大学,在这里看到的,还是近乎不变的市政面貌。

“这是20多年没怎么变的节奏吗?” 我一发小聊天时说起。

“可不。咱们家按说也是省会城市,怎么就发展乏力呢。”

那时,我向往北京的迅速发展,日新月异,在很多很多的发展变化中,我们的机会才多吧。

2

小时候,我在省会电台上,看过一些电视节目,主持人光鲜亮丽。

同一时间,在央视,也看过一些节目,主持人同样光鲜亮丽。

咦,我不解,反正外行看不出差别啦。

后来读了一个故事,说道:


小和尚抱着一块石头想卖掉。

在菜市场,一个主妇出价20块,打算用它回去压酸菜。

在博物馆,一个匠人开价2000块,打算用它雕刻一尊神像。

在古董店,一个买主开价2万,看到小和尚摇头,赶紧补了一个开价20万。


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朴素的道理:

同样是一块石头,在不同的地方,就有不同的价值。

因为我们值多少钱,这事儿其实是经济学上的“交换价值”所定义的。

如果我们去的那个地方,是平均几毛几块的菜市场,那么20块已然是高价了;

如果我们去一个动辄几千的地方,卖个几千,是市场价;

如果我们能到一个寸土寸金,那里看人的视角独特而不差钱,那么卖个几万,或者几十万,也许差异只是当下的机缘。

那时,我向往北京的工作机会,因为在北京工作,就算主持能力差不了多少,能上央视被全国人民看到……北京好,平台够高。

3

后来到了北京,满足了以上两个小时候的向往:

加入到这个日新月异的城市,每天和它的脉搏一起刺激着;

也有了因为在北京,能力没差多少但看上去牛逼许多的工作。


有一种工作叫做:我和家人解释不清楚。

做程序员的,和家人解释说是修电脑的?

做设计师的,和家人解释说做美工的?

做投资的呢?这工作省会城市根本就没有的。


一个人想要认知一个事情,前提是他得先有关于此事的概念。省会城市缺少很多概念,使得很多工作,我们不仅和家人解释不清楚,甚至,在困倦难过孤独想回家的时候,会抬腿都不知道往哪儿迈:

喂,我这工作,家乡没有的啊!

我妈有次问我:你这也工作几年了,回来吧,找个咱们当地人结婚,也是安稳。

我说:你知道吗,我这工作如果回家,其实是找不到对口的岗位的。

我妈略错愕:啊?你在北京这么几年都过来了,回家反而没有岗位?

就是这样。

北京市场容量够大,容得下各种新鲜的岗位,倒推回省会,其实没那么容易。

从这个时候,我就开始离不开北京了。

4

北京有繁华的市政建设,每次经过东三环的国贸、华贸、金融中心、亮马桥,一座座地标建筑紧紧吸引着我的目光,这,就是电影中会被拍摄引用到的北京啊!

北京有第一流的人才和最有趣的朋友,不管是北京土著、海归精英,还是大批和我一样从各个级别的城市漂到北京的,敢在高房价重雾霾情况下留下来的,少说都有几把刷子。

我在那个20年没怎么变化的省会城市过够了,那种一睁眼就知道这一天怎么过,一过年就知道这一年怎么过的日子。循环往复,自己没什么长进,净吃每年的生日蛋糕算自己又大了一岁。

so what? 这就是生活的意义么。

在北京能留下来的人,多少有几把刷子。

而如果能长年留下来的,且活跃的,多半是找到了生活的滋味:

活得有滋有味,有情有调,有朋有酒,有爱有恨。

人活着可不是为了刷寿命,像年轮那样,一轮一轮地画圈。

人活着得有点不一样的可能性啊。

北京,可以满足不同趣味不同需求不同的可能性。

你能想到的吃的、喝的、玩的,甚至你能想到的希望见到的人

北京都有。

5

雾霾着实令人心烦。

2016年底那将近2个月,是大家喊着要离开北京的一个高潮时间段。

漫天的雾霾压顶。

北京仿佛被罩住了。

我们却仍旧在这座霾都,辛勤工作、恋爱吵闹、谈论雾霾,然后戴上防毒面具奔向下一个会议地点。

其实,其他地方也没比北京好到哪儿去啊。特别是西北的省会城市。

(加图)

所以,逃到哪里。

6

这次又开始大规模兴起离京潮,据说是因为房价不断高企。

的确,几年前均价5万,现在7-12万的行情看来是白菜价,是属于如果见到马上交钱啥都别考虑的捡便宜。

我其实一直在思考房子的意义。

有人的房子买的很容易:父母全款,或者父母多套房,直接送子女。

有人买房子还算顺利:双方父母凑个首付,两口子再一起努力还月供。

有人买房子则非常坎坷:有钱了就去付个首付,吃方便面攒钱还贷款。

当初吃方便面还贷的那家,现在应该很是富足吧?

可是健康方面呢。

我常悲观又乐观地想,如果年轻时候不注意健康,哪里来的未来。

而如果当下都是在吃苦,如果累过去了,岂不是苦一辈子。

我这样想法的人也许永远都不会有一套房子,但我有一种自由,可以喜欢住哪里住哪里、喜欢花钱做什么就做什么的自由。

钱在我这里,是活的。

我看到不少之前辛苦还贷许久,买到一套小房子。

生了孩子之后把这套再加钱换成一套大一点的房子,同时,背上新一批的债务。

孩子长大了估计要开始为孩子攒钱买房子了。

也就是说,房价的增长,在他们那里并没有带来“赚钱了”的效果。

住着价值千万的房子,却不能用这笔钱,循环往复还贷款,有何意义呢。

7

当然,我说的也是风凉话。

如果能顺利买房子,我肯定也是开心地顿起的那种。

这不买不起么,但你看,不也没影响我的心情?

所以,北京这个城市啊,什么时候来,都不晚;什么时候走,都有理由。

终归,这里只是一个驿站,你的人生驶向哪里,钥匙在你自己手里。

(本文作者兔儿蓉姐,2011年北漂,乐在其中,转载请联系微信rongjie0001)


静默一刻:

北京只是个驿站,呆够了随意走。

你可能感兴趣的:(你们说离开北京,咋那么轻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