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标题,有没有很熟悉,这是成甲的《好好学习》这本书的副标题,我在这里引用,是为了提醒自己,只有学习了学习的方法,才能更好的去学习。
对《好好学习》这本书的好奇,原由我在现实生活中看见很多人都很努力的去学习,甚至花钱去拜师学习,但依旧没能改变自己的生活状况。而有的人,没见他怎么学,却总能见到他对一些事物有独特见解,看到底层原由。而这样的差距是如何产生的呢?这就好比鹅卵石和斧子,都是经过打磨出来的,不同的是,鹅卵石是豪无目的地打磨,斧子则经过规划后的打磨。
打磨斧子的方法就是有效学习的方法,这个有效的学习方法是什么呢?就是《好好学习》这本书中讲到了一个概念——临界知识。
临界知识指的是通过学习和掌握能够帮助我们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形成自己跨界优势的,少数而重要的规律。
只要掌握了这种规律,我们才能避免低水平的勤奋,就是那种努力学习但效率很低的情况,因为这么学下去的结果,必然是“听过很多大道理但依然过不好就一生”。
在作者看来,我们的学习效率大概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技术效率,一类是认知效率。什么是技术效率呢?比如说现在知识付费非常火爆,我也曾订阅了很多微课,有些课程也还真心不错,也确实从中学到了很多的新知识。可是这么做也会有一个问题,那就是一个课程只解决一个相对应的问题,而我对各种知识都非常欠缺,难道我要一直订阅下去?作者把这种不断学习解决具体问题的努力,称为只是在提升技术效率。
提升技术效率的确也帮助我们解决了一些具体问题,但是效率非常低下。有没有更好的方法,让我们在解决具体问题的时候,还能够同时解决类似相关的一大片问题呢?还真有,我们要做的就是提升认知效率。
临界知识就是能够提升我们认知效率的知识,不仅应用非常广泛,影响深远,而且临界知识之间还可以综合起来应用,会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引发知识的核爆炸。所以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如果能够优先主动的去掌握这些临界知识,掌握事物背后重要的规律,那么我们的学习效率也就会高得多。
要把一个规律作为我们思考的武器,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我们必须了解这个规律的可靠性和它的局限性。它在哪些地方适用,在哪些地方不适用,它背后的原理是什么?它的局限性可能是什么?而不是听到一个方法就立马兴奋的要去应用,把自己又打磨成了“鹅卵石”。比如“一万小时天才定律”,说的是要把自己打造成一个天才,就必须经过一万小时的训练才能养成。可是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在一件事情上工作的时间都超过一万小时,可大部分人并没有成为天才啊!
所以,我们在知道一个规律后,最好同时去寻找这个知识的源头。通过查资料,我们就会知道“一万小时天才定律”出自于心理学研究小提琴手训练的成果,这个技能主要是一个身体技能的训练,对于始终存在确定的因果关系的事情,我们不断地训练并长期做出改变,到累积了一万个小时的量变后会引起质变,这样下来我们终究会成为这个方向上的专家或者顶尖人才。
只有确信这个规律是可靠的、经过广泛验证的知识,我们才能把它当作武器。虽然这样下来可能比较麻烦,但我们要相信“慢就是快”的道理,基本功扎实了,应用的时候自然也得心应手了。
最后,说说如何掌握临界知识,书中介绍了三个底层方法,分别是刻意练习,反思和以教为学。
提升学习效率的第一个方法是刻意练习,就是要掌握某一个领域的知识的时候,我们最好去寻找这个领域中第一流的导师,然后去学习他怎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要刻意模仿和探索他思考和解决问题的办式。比如说我想学素描,我就要必须找到素描画的最好的那个人,然后呢,不是去记他画素描的套路,而是要思考,为什么遇到这个场景他会这么画?为什么他会从这个角度去画?他考虑了什么?为什么我没这么考虑?其中的差别是什么?如果我能够以这样的刻意练习他背后想问题的方式,我肯定很快就能发现他解决问题所应用的规律,从而理解更多的类似问题,进而大幅提高学习的效率,快速入门。
反思是掌握临界知识的第二个方法,就是我们要从头复盘,反复思考,把自己思考的过程放慢,研究一下当初做一件事情的依据是什么?为什么这么做?我当初的决定正确吗?
反思的过程其实也是自我成长的过程,也正因为反思,我们才有机会不断改进和提升自己。
《好好学习》这本书中说我们所做出的所有决策都是基于自己的假设做出来的,而我们学习的本质,就是一个改变我们假设的过程。比如我曾经很容易就生气,生完气后,又有些后悔,觉得自己当时不应该生气,但下次遇到类似状况还是会生气,后来我开始反思这个过程,我在想我生气的这个行为背后一定有一个假设,只是自己没意识到罢了,我慢慢发现,我的假设其实就是别人故意气我的。但是我放慢思考的时候,就发现这个假设其实是有问题的,没有人会故意惹他人生气,就算有人故意,那只能说明自己的胸襟太小或者说自己不爱惜自己的身体,因为生气会导致很多的健康问题。我通过反思过后发现,只要还在生气就说明自己还不够成熟、对自己的身体还没有真正负责任。当改变了这个假设,反思校正了假设,我的行为也就完全不一样了。
提升学习效率的第三个方法是以教为学,就是要把教别人当成自己学习的方法。人本性就是偷懒的,如果没有输出的要求,我们是很难管得住自己的;而一旦要输出,自己就必须先有输入,就要事前做大量的准备,以免别人的提问自己答不上来。
前段时间我就体验过以教为学的这种学习方法,当时有人想让我两天后在一个几百人的群里讲课,她想让我讲的内容我当时也不是很了解,但我当时还是答应了下来,记得当时我的想法是“这是很好当众讲话的机会”。经过两天两夜的大量准备,终于在第三天开讲了,讲课的效果也超出了预期,在那个群里的反应也很不错。你看,我本来对某个领域的知识也不是很了解,后来为了教别人,经过大量的准备后,我就补足了这方面的知识。
最后,作者还介绍了三个学习的小技巧。
一,为了做好反思,我们一定要做记录。我们的大脑在回想事情的时候通常会扭曲过去的事实,“好了伤疤忘了痛”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因此我们只有如实的记录,才能在回顾的时候有效的校正自己的假设。
还有,我们在记录时,还要记录那些看不见的关系,因为任何事情的发生都不会仅仅只是一个因素导致的,必然有多方面的原因。在记录时,看得见和看不见的原因我们都要记录下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看到自己没有注意到的联系,从而帮助自己反思改进。
二,学习的第二个技巧是定期回顾。我们知道大脑是个高消耗的身体器官,(大脑的能量消耗占全身消耗能量的20%),大脑为了减轻消耗,通常会把不那么重要的事情默认处理掉——忘记。如果我们学习的知识没有定期回顾的话,大脑就会以为这是没用的信息,就会选择遗忘。
定期回顾,还可以让我们以长远的视角来回顾自己做的决定,也更容易发现当时我们没有注意到的因果之间的联系。比如我现在投资的股票亏钱了,原因在于一年前买这个股票的时候,我什么资料报表都没看,当时只是以为它有前景就买了。
三,学习的第三个技巧是付费购买。如果可以通过付费来帮我们节省时间,如果可以通过付费来帮我们提高学习质量,如果可以通过付费来请教专家寻求更好的建议,那是不是很好的提升了我们的学习效率?
如果对这篇文章中提到的学习方法有兴趣,一定要看看《好好学习---个人知识管理》这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