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

  • OSI 七层模型指什么 (难度***)


    HTTP_第1张图片

    1物理层:RJ45等方式将数据转化成0和1。
    2数据链路层:规定了0和1的分包形式,确定了网络数据包的形式、指定mac地址、广播向同一子网络发送数据包
    3网络层:确定计算机的位置、区分子网路,IPv4,IPv6。
    4传输层:应用程序会在网卡注册一个端口号,该层进行端口与端口的通信(TCP/IP)协议、(udp)协议。
    5会话层:建立一个连接(自动的网络寻址)。
    6表示层:数据格式化,解决不同操作系统之间的通信。
    7应用层:规定应用程序的数据格式、传输协议,http、ftp。

  • HTTP 的工作原理是什么? (难度3)
    1地址解析:比如http://www.yangran.com:8080/index.html
    其中协议名:http,主机名:www.yangran.com(域名系统DNS解析域名得到IP地址),端口:80(默认端口),对象路径:/index.html
    2封装HTTP请求的数据包
    3封装成的TCP包,建立TCP连接(TCP第三次握手)
    4客户机发送请求命令(包括统一资源标识符(URL)、协议版本号、状态行,消息报头,响应正文)
    5客户端接收服务器所返回的信息通过浏览器显示在用户的显示屏上
    6服务器关闭TCP连接头信息connection:close,connection:keep alive保持连接

  • URI 的格式是什么?常见的协议有哪些 (难度3)


    HTTP_第2张图片
    URI

    常见协议和默认端口:http/80、https/443、ftp/21、file

  • HTTP 协议有几种和服务器交互的方法 (难度3)
    1GET:
    GET是最常用的方法,通常用于请求服务器发送某个资源
    2 HEAD:
    HEAD方法和GET类似,但是在服务器的响应中没有资源的内容,只有资源的一些基本信息
    3 PUT:
    PUT用于向服务器写入资源,PUT就是让服务器用请求的主体部分创建一个请求URL命名的文档,如果存在就替换
    4 POST:
    POST用于想服务器发送数据,通常用来支持HTML的表单(input、select、textarea),表单中的数据会被发送到服务器
    5 TRACE:
    TRACE请求会在目的服务器端发送一个“闭环”诊断,行程最后一站服务器会弹回一条TRACE响应,并在响应主题中携带它收到的原始请求报文
    6 DELETE:
    DELETE方法用于要求服务器删除请求的URL,和PUT一样,服务器可能会不支持
    7 OPTIONS:OPTIONS方法用于请求 web服务器告知其支持的各种功能

  • 状态码200,301, 304,403,404,500,503分别代表什么意思 (难度4)

  • 200:200-299 用于表示请求成功。状态码200表示一切正常,对GET和POST请求的应答文档跟在后面。

  • 301、304:300-399用于已经移动的文件并且常被包含在定位头信息中指定新的地址信息。状态码301表示客户请求的文档在其他地方,新的URL在Location头中给出,浏览器应该自动地访问新的URL。状态码304表示客户端有缓冲的文档并发出了一个条件性的请求(一般是提供If-Modified-Since头表示客户只想比指定日期更新的文档)。服务器告 诉客户,原来缓冲的文档还可以继续使用(测试过程中不需要缓存,勾选disable cache选项就不会有304了)。

  • 403、404:400-499用于指出客户端的错误。状态码403表示资源不可用。服务器理解客户的请求,但拒绝处理它。通常由于服务器上文件或目录的权限设置导致(权限不足或被黑名单)。状态码404表示无法找到指定位置的资源(url地址错误)。

  • 500、503:500-599用于支持服务器错误。状态码500表示服务器遇到了意料不到的情况,不能完成客户的请求(源代码出现错误)。状态码503表示服务器由于维护或者负载过重未能应答(访问人数太多)。

  • 报文有哪几部分组成? (可选 难度4)

  • 当浏览器向Web服务器发出请求时,它向服务器传递了一个数据块,也就是请求信息,HTTP请求信息由3部分组成:
    1请求方法URI协议/版本
    2请求头(Request Header)
    3请求正文

  • 请求头的格式和作用是什么?给个范例截图说明 (可选 难度4)


    请求头
  • Accept 表示服务器浏览器能接受的数据类型

  • Accept-Encoding 表示可接受的压缩格式类型

  • Accept-Language 表示服务器能发送的语言

  • Cache-Control 缓存指示(是否缓存,缓存多长时间)

  • Connection 是否保持连接

  • Cookie 代表用户端信息

  • Host 请求的域名

  • User-Agent 发起请求的客户端程序

  • 首部的格式和作用是什么?给个范例截图说明 (可选 难度4)


  • Request URL: 请求的url

  • Request Method: 请求的方法

  • status Code: 请求的状态码

  • Remote Address: 服务器ip和端口

  • 主体的作用是什么?给个范例(可选 截图说明难度4)

  • 主体就是客户端和服务器所传输的主要内容


    HTTP_第3张图片
  • 简述浏览器缓存是如何控制的(可选 难度5)


    HTTP_第4张图片

    HTTP_第5张图片

    1.Expires: 设置页面过期时间,在时间内页面缓存有效
    2.Cache-Control: 更细致的控制缓存内容
    3.Last-Modified: 请求对象最后一次的修改时间,用来判断缓存是否过期
    4.Etag: 是服务器自动生成或者由开发者生成的对应资源在服务器端的唯一标识符,能够更加准确的控制缓存。
    5.max-age和Date也可以配合,确定缓存是否过期。

当通过Cache-Control或Expires设置页面使用缓存时,当用户刷新页面,浏览器会在请求报文中加入条件请求:If-Modified-Since或If-None-Match。前者即浏览器最初得到的Last-Modified,后者即浏览器最初得到的ETag,当服务器发现资源的更新时间晚于If-Modified-Since,或在服务器端的资源当前ETag与If-None-Match不符时,服务器会响应整个资源,否则只会响应一个303 Not Modified 状态码(浏览器将从缓存中获取资源)。

  • http协议头Cache-Control:
    public:指示响应可被任何缓存区缓存。
    private:指示对于单个用户的整个或部分响应消息,不能被共享缓存处理。这允许服务器仅仅描述当用户的部分响应消息,此响应消息对于其他用户的请求无效。
    no-cache:指示请求或响应消息不能缓存。
    no- store:用于防止重要的信息被无意的发布。在请求消息中发送将使得请求和响应消息都不使用缓存。
    max-age: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生存期不大于指定时间(以秒为单位)的响应。
    min-fresh: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响应时间小于当前时间加上指定时间的响应。
    max-stale:指示客户机可以接收超出超时期间的响应消息。如果指定max-stale消息的值,那么客户机可以接收超出超时期指定值之内的响应消息。
    must-revalidate:如果页面是过期的 则去服务器进行获取。

  • 下图各个参数是什么意思(可选 难度5)


    HTTP_第6张图片

本博客版权归 本人和饥人谷所有,转载需说明来源

参考

课件
HTTP协议请求-Kencery-cnblog
HTTP深入浅出 http请求-尹京昱-cnblog
URI vs URL
图解 HTTP-书

你可能感兴趣的:(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