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微信推书给我推了一本《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推荐词是:这是一本适合在除葬礼以外的任何场合阅读的随笔集。
我抱着轻松的心态,读了个开头。没想被吸引住了,居然一口气就读完。
在读囧叔的这本《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的时候,我不由自主的会想起自己身边的很多人。
第一个想起的,是一个有文化的流氓。是像作者囧叔一样。俗话说流氓不可怕,就怕流氓有文化。而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历程中,总会遇到几个有文化的流氓。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就是这样一位高端的“流氓”。上学时,他就能同时驾驭打架、抽烟、研究易经、谈恋爱和写作几件事。他写的每一篇文章,老师都会作为范文在作文课上读。当时觉得他充满了人格魅力。不仅男同学喜欢他,还有很多女同学喜欢他。让我们这些好学生很羡慕。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讲的都是一些不成体系的小故事。
读第一个故事,《退休》。我就想到了我的父亲。世上的人很不同,又很相似。人,一旦过了60岁,心理上会发生天翻地覆的变化。开始怀旧,回忆过去,喜欢下结论。慢慢的变得小心谨慎,不想多冒一点风险。而这些表象下面,却隐藏着一个充满热情、关心和爱的灵魂。就像大江、大河经历了九转十八弯后,回归大海的平静,充满了包容、智慧。
在《刺》这个故事中,我想到了我的奶奶。她也帮我挑过手上的刺。小时候奶奶对我最好,但由于她去世的时间太久,现在很多事情都回忆不起来了。直到最近父亲和我谈起奶奶的一些事,很多回忆又涌到心头。其实根本没有忘记,也不可能忘记。最近,好几次又梦到了奶奶的样子,她还保持着我小时候记忆中的模样,一直没有变。我还能清晰回忆起他送我上学时的情形。其实,我们缺乏的不是记忆,而是场景。在一个特殊的场景中,别人的一个故事中,我们能够回忆起所有的事情。
在《爷爷的吊塔》这篇文章中,我也想起了我的爷爷。我的爷爷不是一个“民科”,但他却是一个“民魔”——民间魔术师。他在我的小时候给我变了很多的魔术,而且从来不给我揭秘!他是引领我进入魔术世界中的第一个人,直接导致了我对魔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现在,我仍能清晰的记起小时候他抱着我,学小猪叫哄和睡觉的情形。
在《昂贵的默契》中,我想起了自己结婚的时候闹洞房。囧叔的妙笔,把闹洞房描写得活灵活现。对一个也喜欢写作的人来说,这是最让人羡慕嫉妒恨的。明明是大家都经历过的事情,为什么我们说出来就平淡无奇,别人写出来就活灵活现。世界上最让人嫉妒的,不是财富,而是才华。财富可以通过努力得到,而才华却再努力也没用。WTF!!
《炒饼》的故事,我想起了身边的一位同事。他平时从来不做家务,典型的衣来伸手,饭来张口,好吃懒做,还挑三捡四。有一次,我在家举行了聚会,要求每人做必须做一道菜,还要评奖。没想到这位名同事居然做了一份手撕鸡,被一致评为第一名。虽然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的厨艺,但也足够一点成名,从此变成了江湖中的一个传说。
在读《苍蝇的上官阿姨》时,我的记忆回到了时候第一次看到苍蝇拍这种神器。当时到一个邻居家玩,发现他家居然有一个苍蝇拍,在他面前,以前捉不到的苍蝇居然可以瞬间毙命。手持苍蝇拍,有一种当了上帝般的感觉,能够随意的生杀掠夺!随即回家用纸板自己做了一个,当时真的觉得自己有一种绝世高手的感觉!
《档案与灭绝师太》的故事,就更好玩了。谁都可能有到公务部门办事,结果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体验,但多少人会通过一种戏谑的方式写成一个故事。摘录一段大家感受一下:
神秘机构有一拉溜五间门脸,办档案的在最南边一间………一排排一列列地把场地分成了无数格。从格局上看,分休、生、伤、杜、景、死、惊、开,其间遍布翻板转板连环板,脏坑净坑梅花坑,且四下里一个人都没有,所有指示牌看上去也一点都不可信的样子(这一点后来得到了验证)。
读《铁腿马三义》和《神拳花四宝》,有读武侠小说一般的奇幻感觉,但仔细梳理下来,在我的成长历程中,的确遇到过类似的人或事。一个平淡无奇的平凡人,突然在一天做了一件大事。颠覆了所有人对他多年来的认识。
至于《快手刘五洲》。我只读到一半就知道故事的结局了。因为写过故事的人,大概都知道一个好故事应该呈现的样子。也知道一个故事被值得写进书里边应该具备的条件。这也是很多电视剧看起来千篇一律的原因。值得一提的是,刘五洲是一名民间的业余魔术师。魔术师。呵呵!
《大江大海一箱啤酒》的故事,读下来感觉自己身边真的好像真的发生过这样的故事。不知是身边真有类似的经历,还是作者写的太传神!而卢大江、卢大海这样的侠义精神,仿佛把我们带回到了侠客纵行的古代。
在第三部分里边的最后几个故事,感觉作者明显是艺术加工过度了。虽然读起来缺乏一些真实感,但还是非常有趣的。
世界上,要读的书大概有两种,一种是有用的书,一种是有趣的书。
本书明显属于第二类。我只用半天时间就读完了,可见没有任何的一点心理压力,也没有任何的思想负担。
而对于这种书,最终居然还能引发自己的思考,激发自己的回忆,并写上一篇这样毫无趣味的书评,也就更加难能可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