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的关系,不破不立

                ---武志红新书《拥有一个你说了算的人生》活出自我篇读后感第三篇

我相信很多人会有和我一样类似的感受,发现自己在突破了从关系角度去看问题之后,自己的生活开始焕然一新。但是,在突破之前若干年的时间里,我们的内心会经受重重考验。当我们还没有具备从关系角度看问题的思维时,我们的生命质量是很低下的,纷杂的情绪感受搅合着复杂的事相常常让我们不堪其扰,丧失对生命的热情和活力。

作为人,尤其是想拥有一个无悔人生的平凡人来讲,我们必须要补上如何经营好关系这一课。哪怕我们没有在家庭内部学到,哪怕我们没有在学校上学学到,哪怕我们没有在摸爬滚打的社会生活中学到,我们也一定要在未来的日子里把它学好用好。因为它实在是太重要了。

好的关系,不破不立_第1张图片

一方面,我们希望自己表现出的是美好的行为,让人喜欢和赞赏,为自己和父母争光。可另一方面,我们却发现自己经常会做出一些不自觉的破坏和消极行为,仿佛我们的行为是不受自己控制的一样。如果此时我们能够慢动作回放自己过往的行为轨迹时,我们会惊讶的发现我们是如何被一些瞬时产生的想法所控制,不自觉的做出那些破坏和消极行为的。这说明我们每个人原始的性格形成在我们很早的时期就已经初步定型,我们以和父母互动的方式在复制着我们和外部世界所有的一切人事物的互动。于是,我们成年之后经常会发现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与我们展现出的行为表现常常不令我们自己满意。

当我们不具备对自己思想和行为的觉知和客体关系理论的基本素养时,我们的形神意动无非是按照命运的意志在运转而已,此时的我们并不能称为是活出自我,顶多是在复制我们前人走过的路而已。

此时,我想到了自己的一些过往的关系模式。比如,吃饭。我小时候到大吃饭总是吃的很多,而且吃的很快。吃的多是怕不够吃,饿着。吃的快是怕吃不着,尽可能在短时间内多吃。这都是内心匮乏的表现,总感觉食物是不充足的。后来经过和父亲的沟通,才知道小时候妈妈做的菜也就一盘多点,三口人吃,父母都是可着我先吃,看我们吃的差不多了,他们在吃,经常是盘子底的菜汤都不剩。

后来即便母亲去世后,爸爸再婚,饭菜比年轻时候殷实的多,他这个习惯都没有改变。而我因为吃的太快,经常感觉不到饭菜的香味。所以,长大以后和别人一起出去吃饭,我经常都是觉得吃什么都差不多,反正就是一顿饭么,吃什么不都是吃呢。因此,也从来不把吃饭当做是一件可以慢慢享受的事情。而我经常会看到我当年的同学会因为中午要吃什么菜提前两节课就开始发愁,吃饭的时候非常非常的慢,这些行为都让当时的我难以理解,不知道怎么吃一顿饭还要浪费那么多的脑细胞,自然也得不到人家吃饭时体验到的香气和满足。

好的关系,不破不立_第2张图片

感觉都是在细细的品味中慢慢浸润身体,在充分获得的。像我这样,衣食住行都是以方便、快捷、节约的姿态完成的人是完全不能理解丰富的感受给自己的感官带来的美好体验的。除了吃,穿的方面,我从来没有特别觉得哪件衣服漂亮的不行,我一定要得到,自然美感是没有得到开发和培养的。或者住的床单一定要经常洗并且要非常漂亮,才能住在上面让身体更舒服,自然身体的感受也更加的粗钝,忍耐痛苦的能力极强,因为根本没有一般人感受到的那么强烈。又或者出门前一定要精确的计算好时间并安排好行程,对于自己的生命没有达到一个高度重视并且精确核准的过程,经常是差不多就行。粗糙的感受神经让我对于生活所有的需要都是最基本的就可以了,而完全没有想过更好的感受、更高级的生活体验能给自己带来什么。有限的生活体验极大的限制了我的思考力和想象力,也许这就是我们每个人不知不觉的成为那个不那么招自己喜欢的样子的由来。

现在的感受对于我来说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和更强的创造力,丰富的感受能够极大的提升我们的内在空间,这包括更广阔的时间感和空间感,也包括更多的对自我和外界的信任。我们可以透过让自己拥有更好的感受来获得更加饱满的关系和更加顺畅的金钱流。这不是通过我自己的感受获得的结论,而是在阅读并见证了太多的人因为重视自己的感受而在现实层面上而带来的转变,进而获得的结论,当然,也是我接下来最重要的课题。

回想过往的人际互动体验,我发现自己很容易和那些个性较强,比较自我,而且比较有攻击性的人产生冲突。一方面因为我和母亲的关系一直是既依赖又挑剔,我强烈的渴望着她的认可和喜爱,又因为她过高的期待而充满了压力;与父亲的关系则是讨厌而又鄙视,而且没有归属感和自我认同。这种与父母互动的人际关系模式贯穿了我几乎整个的学生时代,不合群就是我那个时候最大的特点。

真相是一开始我就跑错了航道,在没有学习心理学之前,我不具备这种从关系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这让我一直觉得是自己的问题,长期的陷在自我否定和强大的愧疚之中,而失去了更多自我提升的动力,年龄越大这种感受就会越深,因为看问题的视角一次一次的强化了这样的认知。而这种否定和愧疚的根源则是因为我感受到了愧对母亲对我的期待,没有透过自我来实现母亲的期望,也没有能力让她过的更好更开心。

好的关系,不破不立_第3张图片

我没有意识到的是,自己已经严重的逾越了自己和母亲之间的界限,承载了太多本来应该由她自己去负担的自己的人生。家庭内部,父母虽然给了孩子生命,含辛茹苦的养大孩子,但父母必须深刻的意识到孩子有其完全独立的精神生命,他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有他们自己的独立命运要走,而不单纯的是父母精神生命的延续。只有父母自觉的意识到这一点,并能在现实生活的教养中精心呵护孩子精神生命的独立成长,才能不妨碍孩子尽可能早的成为自己。可悲的是,中国家庭的父母有相当多的家庭缺乏这种自我独立人格的自觉性,还是在不断的以各种方式渗透并限制了自己儿女精神生命的成长,不断的让儿女轮回着自己不太幸福的人生轨迹。

如何构建健康的关系,如何避免关系当中时常出现的双重信息的传递以及权力竞争,构建出基本平等的关系。这是我们每个人都亟待寻求的一个问题的答案。在武老师的文章里,他向我们提出了一些清晰的解决方案。第一个,清楚的辨析对方在谈话中所传递的客观事实信息是什么,传递的主观情绪信息又是什么。客观事实要尊重,而谬误要驳回;主观情绪要共情,而“垃圾情绪”要驳回或化解。第二个,形成从关系角度看问题的视角。知道对方与自己交流过程中的一切表现可来源自对方各种关系模式的展现。当和对方的互动有问题时,从观点之争中跳出来,点出对方互动中的心里逻辑,点破他试图构建的内在关系模式。尊重事实,化解情绪,转而去构建平等的关系模式。正所谓不破不立。

分析一下我个人过往人际关系构建的模式,我会在开始和对方建立关系的时候显得非常的亲近,仿佛在我的心中就没有生人一样,见到对方的那一刻就感觉是亲人一样。在一段密集的互动之后,我的阴影人格,那些脆弱的,倔强的,否定的,怀疑的部分就会暴露在对方面前或者投射到对方的身上,直到我自己再也无法面对对方对我的这些认同时,我就会在关系里显得非常被动和弱势,直到最后我感到筋疲力竭时在切断和对方的关系。因此,在开始从新的陌生人身上重新循环这个过程,因为只有在陌生人面前我才能感到轻松、无压力。

学生时代的人际关系,毕业之后的职场关系,恋爱时候的亲密关系几乎都是这样一个简单的闭环。因为没有在生命早期内化一个高质量的自我肯定、自我确认的一个关系样板,成长过程中的所有关系就变成了早期关系的翻版。在我没有形成自觉的心理学知识基础思维能力的时候,我就只能在这个闭环里东突西撞。难怪自己在很多次希望、难过、失望的无限循环之后对关系渐渐的产生了隔离和逃避的情绪。我曾经隐隐觉得也许自己这辈子也就这样了,不会再有什么大的改变和希望。直到遇见了心理学,我的人生才豁然开朗。

我的亲密关系的形成我认为是自己生命里第二次的重大飞跃。(第一次我认为是爱上阅读和书籍,这为我生命的改变开了一扇巨大的窗,也为我今天的蜕变埋下了第一次的伏笔)从小我就特别渴望透过认识一个异性能够改变我生命的原始面貌,有一个全新的不一样的生命轨迹。因为我知道原生家庭不能选,但自己的家庭自己是完全有权利选择的。于是,从我第一次开始趔趔趄趄处朋友开始,我就开始了自己的寻人计划。我的恋爱谈的也非常的波折,几乎是谈一个崩一个,而且同我的工作一样,几乎没有超过一年以上的,时间一长,我的内心就开始了上面的闭路循环模式。

好的关系,不破不立_第4张图片

但我从不突破自己的几个基本的底线。第一,绝对不做第三者,我需要完整的家庭生活,也绝对不让别的家庭因我而埋上阴影。第二,当我意识到对方不适合做为未来的老公,不管我多么留恋也绝对不会浪费彼此的时间。这一点对于相当对的女孩来说是很不容易的,相比男孩子,女孩更容易留恋那些相处中快乐的时光。而我因为非常清醒自己对于未来生活的标准,所以绝对不会降低自己此刻选择的标准。当我发现自己无论如何也不能和对面这个人走完一生,那么我就会选择分开,所以经常分手的时候我会莫名其妙的流泪,我感觉到愧对对方的喜欢和信任(现在想来真是自恋作祟,也许对方并没有我想的那样喜欢我)。不过我还是为自己的果断和利落感到喝彩。第三,不断总结自己在亲密关系中的经验,在这个过程中更好的了解自己,改善自己。不怕失败,就怕停止尝试。

在毕业六年之后,不断的寻找和历练的过程中,最终我还是找到了自己各方面都比较满意的老公,虽然我们结婚后依然面临了各种挑战。但我十分确定的是,他是我想要度过一生的伴侣,同时,我们也是最适合对方的选择。很难想象,如果没有之前的选择和历练,我能够拥有这样高质量的一份感情。我的生活能够这么快进入到我想要的这样一个轨道上来。感激、感恩和感谢一样都不能少。

当我站在此刻这个节点,回看自己过往的选择和经历,绝对不能用对错衡量过往的选择。不管是主动选择还是被动选择,不管是带来好的体验的选择还是带来坏的体验的选择。它都更好的加深了我对于自己和世界的认识,都让我在新的现实面前多了一份冷静和理智的从容。


还记得当年我怀了宝宝时有一个同事和我聊天,当时我们年级相仿,她还没有谈过一场像样的恋爱,她很认真的问我“谈恋爱是什么感觉?”那时,我感受到了惋惜。现代生活有很多种方式分散我们的注意力,手机、平板、私家车、朋友、家人,这些都可以稀释我们的孤独感和对于亲密关系的渴望。但我们恰恰不知道真正的亲密关系能给我们带来的体验和价值是什么。人们在死去之前往往不会对自己体验过了什么而感到惋惜,相反的是我们没有体验过什么。


从这个意义上讲,过往曾经匮乏的、缺乏亲密感受的童年给我带来了极大的动力去追求一种更加富足和幸福的生活。而很多人,显然没有过这种匮乏体验的人反而失去了一份动力去探索更加丰富的人生体验,甚至连最基本的家庭生活也不再渴望,只要是维持一个基本稳定的生活就可以了。

当然每种生活都是一种选择,无所谓好坏。只是这种感受只要是来自我们自身内心的真实感受就可以,与他人的评价真的无关。但要问问自己,那真是处于你内心沉淀下来的真实感受,还是只是迫于无奈,被动的选择接受命运无常的结果。

不破不立,愿你我都能在平凡的生活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幸福关系。

你可能感兴趣的:(好的关系,不破不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