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哪儿与携程的自媒体黑公关

在线旅游行业正处动荡之时,只可惜,血雨腥风的顶点没出现在我们一贯理解的正常业务领域,却出现在公共关系的黑暗一面。

5月16日,去哪儿发布一季报,整体营收同比呈现出83.6%高增速的同时,在业内最为关注的无线领域,其亦出现了421.2%的迅猛增长,且占总收入的比例已经达到32.1%。

靓丽数据令人艳羡的同时,却遭来了看似有组织的“质疑”。一众枪手羽翼重出江湖,就在去哪儿发布财报后的第二周,诸如“行天下”等自媒体账号就开始接连发布针对去哪儿的各种无厘头负面。不得不让人怀疑与其最大竞争对手携程有关。

如果您认为这就算完事儿了,那就当真高估了竞争对手的底线。5月22日一大早,一篇名为“去哪儿令投资人绝望”的稿件,通过一个名为李彤的账号在虎嗅被发出,同时被挂上头条。

随后,也就不到早上八点,多达30多位投资界人士的邮箱中不约而同的出现了这篇稿件的链接。

有投资人士在之后给我转发的邮件中表示,这其实是一篇“把很多不相关的概念生硬地扯在一起的文章”,虽然该文作者的头衔标明为“前投行从业者”,但只要稍微仔细阅读推敲,就会发现这其实出自于一个“标榜为财务分析业内人士,实则外行”人士之手。

同样,一位关注在线旅游多年的媒体朋友在微信朋友圈中亦给出这样的评论:“一篇看似专业,实则漏洞百出的稿件,其中引用的数据和概念有多处混淆,但结论却无一不被带向去哪儿的负面,不过其在形式上冒充高大上,确实容易令不明就里的人们信以为真,从公关角度来讲,算是高级黑了。”

在位于虎嗅文章页的下方,不少业内用户亦给出了类似的观点,同时有人质疑为何虎嗅会将这种公关稿件置于头条。(联想到之前虎嗅在有口皆骂的携程泄密门事件中,竟给携程发的几篇极其具有明显粉饰意义的软文,又或许比较容易理解了)

尽管不想推测,但这确实容易令人联想到是公关黑金的作用在推动。当一个行业巨头的主要竞争手段脱离业务而主要用于黑色公关,对于其他在经营业务的同行来说,这真是一种令人窒息的压抑。

而关注过在线旅游行业的人们恐怕却对此并不陌生,携程公关的矛头也并非只针对过去哪儿一家。

记得去年,当时艺龙正与携程开打价格战,每每艺龙发布财报或者有重大战略调整,随后不出几日,便是大量负面稿件的袭来,当初便有人调侃,携程花在公关上的钱或许并不比用来打价格战的少。

遭受过同等待遇的还有携程今日的小弟同程网,彼时,同程在门票业务上持续与携程死磕,在垂直领域,大有将携程踢出的事态,无奈的是,后来也遭遇黑公关。

有人说,业内很少没有企业未领教过携程黑公关的厉害,而携程亦是对此屡试不爽,此次,对于当前最大的对手去哪儿,携程黑公关也许算是下了血本。

是否记得前一阵携程与去哪儿沟通合作时,媒体一夜间多出了很多关于合并后去哪儿庄辰超将出局的稿件?是否记得携程“泄密门”后,一度有媒体将矛头指向支付安全原本做的最好,业内唯一一家通过PCI认证的去哪儿,说去哪儿和携程一样?是否记得,去哪儿一季报发布之后,雪球上superxyang以“迅雷不及掩耳之速度”整出的一份难以不被人怀疑是蓄谋已久的负面分析?而这份分析最终同样被“有心人士”神速翻译成英文版,并在3小时后召开的去哪儿财报会前发给了去哪儿的投资人。

“李彤、行天下、superxyang” 有心的你如果想了解事实,简单的作法就是浏览下这些人的过往文档,哪怕只看标题,我所说的便可真伪自现。

行文至此 ,本意无他。只是认为一个行业内如果只剩下黑公关这点伎俩,且使用者还能屡试不爽,以引为傲,于行业,于消费者都是一种莫大的悲哀。

你可能感兴趣的:(去哪儿与携程的自媒体黑公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