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路渺茫

前路渺茫_第1张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昨晚老爸又发来微信,告诫我在大学不要虚度时光,不要浪费课余时间读那些没用的闲书,做社工既然没有出路,就应该去多做兼职,看看中国未来市场需要哪方面的人才,他想我多读点经济学方面的书,之后考研,转学金融或会计学,将来出来好找工作。

我已经数不清这是第几次老爸人生的忠告了,一开始我还会回复他,说不用担心,我自有打算,后来,干脆屏蔽了我爸。

我还记得当初高考填报志愿的时候,我爸特意嘱咐我不要乱来,一定要参考他的意见,可我偏不听,一连报了七个省外的本科大学,至于专业,只要不关乎会计金融的,什么都OK。

最终,果然不出我所料,没有一个大学录取我。我爸知道我没按他的意思来,没被一个学校录取,气得不轻,奈何我练过泰拳,他没法对我动粗,于是失望透顶的他只能坐在沙发上长叹短嘘,恨我不成器。

后来,通过补录来到韩师,老爸又重燃了希望,叫我大一尽一切可能转去中文系,将来毕业好找工作,后来知道我所在的社会工作联办班不能转专业,老爸再一次希望破灭,直叹苍天是如此不公。

再后来,我哥对我爸说,还有考研这条路可以走,老爸顿时双眼放光。于是乎,每隔几个星期,我爸就会发来像开篇那样的信息,告诫我别整那些没用的,少看那些闲书,考研才是正道。对此,我也不好说什么,只能是屏蔽了他,眼不见为净。

我一直很羡慕我的班长,他爸虽然也时常发来人生忠告,可都没有涉及就业方面的内容,都是叫他多交点朋友,多锻炼身体,多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争取完善自己的三观,将来做一个对社会有益的人。

他爸虽然没有提在中国一般父母眼中真正“有用”的意见,可我却觉得,他爸说的,才真的在理。


最近一直在读胡适先生的《读书与做人》,我发现不止我们这一代人的父母认为有用的是那些容易找到工作的学问,连胡适的家人在他出国留学之前,也曾嘱咐他学开矿或者学造铁路,千万不要学没用的文学、哲学之类的。

胡适对开矿没兴趣,造铁路也没兴趣,但他想家人的意见总是要听从的,于是他选择了有点用的农学,进了全美国拥有最好的农学院的康奈尔大学。

头一年,胡适洗了一年的马,耕了一年的田,后来老师觉得他不适合在农场工作,于是叫他学种树,胡适选的是种苹果树,又种了一年树后,胡适觉得实在学不下去了。他想着自己选专业为什么要听凭家里人的意见,学习的是自己,又不是他们,于是依着自己的兴趣,经过四个朋友的帮忙,转到了文学院,一哲学为主,文学为辅,重新开始自己的学业。

文章最后他感慨,中国的父母太过于现实了,明明自己的孩子喜欢文学,而且展现出了非凡的才华,却让他去医学院学做医生,这样中国少了一个杰出的作家,却多了个三流的医生,这是多么大的悲哀。

后来,胡适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他拥有32个博士头衔,获得过诺贝尔文学奖提名,并且是新文化运动的领袖人物。他不仅在文学、哲学、史学等诸多领域取得巨大成就,还在当时的中国政坛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印记。


到底学什么才是有用的,我才疏学浅,无法回答。可我知道为就业而学的人,必定难堪大用。

才大一,我就得为将来的就业忧虑,这大学读着还有什么意思。不过幸好,我已经屏蔽了我爸,他说什么我都可以装睁眼瞎,该看的闲书照样看,不然等大三去了珠海,就不能再随心所欲的看了。至于以后要做什么,能做什么,那是以后的事了。

还记得,高考结束后,我哥邀请我去他所在的广州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参观,走到该校的图书馆门口时,我看见有一张海报贴在墙上,上面写着“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后面的标着“文天祥”,我当时就问我哥,这句话不是出自《周易》吗?怎么是文天祥写的。

我哥说:“是吗?我不清楚。”从此,我对大专学院的办学质量十分地不感冒,我哥没读过《周易》可以理解,堂堂一大学,虽然是大专,可连这种常识性的东西也弄错,它怎么能敢招生。原本自己就不知将来能做什么,想着自己大三要去珠海读大专,更觉得前途一片渺茫,人生再无希望可言。

前路渺茫_第2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前路渺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