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49

        在“心脏病早期鉴别诊断仪”这个项目上,我意识到三个问题。

        第一、当时的286PC机不够稳定。有时候会出现在测试过程中突然“死机”这种情况,虽然发生次数不多,但很讨厌。我们有专门的抢修服务小组,如果在北京,问题不大;但在外地,成本高而且消耗时间,有时候确实很麻烦;

        第二、产品的成熟度还是不够理想。鉴别和诊断肯定是有误差的,如果结合医生的专业判断,效果还可以。问题是专利人给我们的模板,有时候误差也不小,这就是问题所在,这种质量不稳定的产品,再继续销售下去,我们也会面临一些棘手的问题。

        第三、产品专利人,确实也就是这个水平了,指望他的团队在短时间内对产品做出更大的提升和升级,可能性不大。而且我个人对专利人的一些做法也有些反感,他们居然暗中和中关村其它公司,签署了同样的协议,更换不同的名称,在市场销售同一款产品。

        我决心适当时候转型,停止这一产品的销售。

        由于一下子拥有不低于3、400家医院的有效信息,同时又和100多家主要在外地的医院有了良好的沟通和一定程度的合作,这个资源,已经远远超出了仪器本身的价值。

        这也是这半年多销售,我认为获得的最宝贵的财富。

        那时候我也算有点入行了,我很早就放出风,八达公司拟以优惠条件,购买各种医疗仪器的专利技术项目。

        期间和我联系的有“24小时心脏跟踪器”(如BP机大小,也称动态心脏监测仪)、还有“氧立得”、“助听器”等项目。

        当这些专利持有者听说八达公司拥有一个不算小的医院营销网后,动作积极,条件提的也不高,例如,“氧立得”和“跟踪器”人家开价非常低,要求“入股”分成的条件,都远远低于我的预期。

        氧立得的专利人,就想在北京解决一套临时住房。民政部门也给八达分配了福利性住房,两套两居室,完全可以给那个发明人居住一套(那时候还没有房产权一说),住房分配权,还是在八达手里,假如对方做不到合作的要件,八达可以随时合法地回收住房。

        这些产品潜力都很大,适用范围广泛,有相当的市场体量,是我们保持并进一步扩大和医院合作的有效产品,也是八达进入医疗仪器这一行的必要手段。

        同时,还可以快速有效进行销售,提高公司的现金流。

        如果以后在此基础上,引进当时价格昂贵且利润空间更大、非常成熟的产品,如进口CT机等,用不了几年,八达的医疗仪器事业将有望在行业内占据一个不错的份额。

        那时候,在建国门外华侨村附近,有一个外国公司医疗仪器的大广告,我计算过,我的成本要比他们低很多,而且我们的团队更接地,虽然在技术、上游产品、企业的文化积淀、技术能力、资本、经验、管理等诸多要素,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很大,但这正是我们积极奋进的空间。

        我把我的想法和张经理做了交流,他基本同意我的看法。

        不过这时候他在公司内做着另外一个项目,是“语音录入”,也就是用语音取代手指打字的技术。

        为此他没少投入,组织了专业团队,在北京某财经学院内租了300多平米楼房,然后装修成静谧的实验室,大概有十几个理工男,在里面天天搞研发,历时超过半年,产品就是难以成熟,但钱却没少“烧”。

        我对这个项目也有调研,建议立刻止损这个项目,借“诊断仪”的上升势头,公司应投入更多的人力、技术、财力到医疗仪器这一领域,强化管理,广开外引项目的渠道,进一步向宽度和深度拓展,巩固强化和这些医院的合作,同时抓住一些关系特殊的医院,深化合作,尽可能把他们的设备采购,多多抢进到我们公司。

        如果此时公司有七八个能够推向医院的成熟产品,公司将会进入到一个新层面上发展。

        客户是我们的,我们有资金,可以引入国内项目,代理外国项目,不断提高销售团队的素质和业务水平,做大的希望不是没有。

        过后看,如果沿着我设定的路子走,空间会非常大。假如顺利完成改制,八达公司一定会成为中关村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

        事实上当时张经理特别在乎的“语音录入系统”,两年以后还是止损出局了,而这一项目的成熟,大概是在15年以后。

        老张说到底还是理工男,他拧不过这个劲。“语音录入系统”投入大,见效慢,周期长的弱点,使强调打“短平快”战术的张经理,很被动。我知道,他是被人忽悠了。

        这就是我们的分歧,但我认为可以解决。

        有一个不可解决的分歧,我们俩谁也无法解决。

        我们到底给谁干?

        我坚持一条,一定要找个机会和民政部门脱钩,起码公司不能再有什么所谓上级单位,他也同意。

        我的意见是让一部分业务先从公司剥离到一个新公司里去,让新公司不再有婆婆妈妈了,他认为时机不成熟,不同意。

        我们辛辛苦苦赚到的钱,是八达的,进一步说是某民政局的,应该上缴利润,这是必须的。

        但这不是我们想要的,既然想打开一片天地,就要在企业所有制方面,做到自主。

        虽然我们有一定的自主权,但归根到底,没有财产支配权。

        试想,如果有股份制或者混合所有制,事情就简单了。但那时候没有这么一说。

        当时就是三种所有制形式,国家、集体、个体,作为公司,所能做的就是个人承包,我们没有选择。

        后来又出了一件事情,让我再不可能为八达公司那么效力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先前那点事儿第三部 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