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让人看完叫好的《全球风暴》还是逃不了“烂片”的命运?

距首刷《全球风暴》已有一个星期的时间了。

总想写点什么来为国民老公参演的好莱坞大片打call,但闭上眼睛回想它好像除了特效并没有特别出彩的地方。

嗯,特效超赞,吴彦祖依然帅气满分,杰拉德·巴特勒也性感迷人,但就是这样中外帅哥的搭配,也没能挽救《全球风暴》一边倒的口碑。说是一边倒有些夸张,但6.3分的评分已经表明人们对这部灾难片的态度。

特效、演技都在线,但可惜故事和创意吊车尾。

为什么让人看完叫好的《全球风暴》还是逃不了“烂片”的命运?_第1张图片
《全球风暴》/海报

先说亮点,特效很燃,感情线很满。

由迪安·德夫林执导,杰拉德·巴特勒、凯瑟琳·温妮克、艾比·考尼什等主演的《全球风暴》讲述的是未来世界的故事。影片一开始就地球就险象迭生,危机四伏,没有人能独善其身,多方会谈后人类终于拥有了“荷兰男孩”来操控天气的系统。

然而在美国将主导权交给联合国安理会前,这颗卫星却出现了故障,全球各种极端气象灾难丛生。

天灾Or人祸,不言而喻。

如果单将特效拎出来看,《全球风暴》虽不及《2012》震撼人心,但总算是及格了。先放几张图感受一下。

为什么让人看完叫好的《全球风暴》还是逃不了“烂片”的命运?_第2张图片
海啸/图自网络

为什么让人看完叫好的《全球风暴》还是逃不了“烂片”的命运?_第3张图片
外太空/图自网络

为什么让人看完叫好的《全球风暴》还是逃不了“烂片”的命运?_第4张图片
爆炸/图自网络

阿富汗村民被速冻拉开灾难序幕,吴彦祖化身科技宅男在香港地热炸裂中上演“速度与激情”,沙漠出现冰川后积雪融化成河,“荷兰男孩”卫星站自爆点亮外太空...就观影体验来说,绝对是视觉效果强烈。

本部影片感情线还算丰满,兄弟、父女之情,恋人、朋友之爱以及国家之义。

其中,最打动我的场景有三处。一是,卫星站完成自爆后,男主角杰克和同事乌特以为逃离无望时被墨西哥人救起,这情节意味深长;二是,杰克在化解与弟弟的隔阂后,带着女儿一起钓鱼,只为弥补二人未曾与父亲“浪费”一个下午钓鱼的遗憾。你会是很多人的英雄,但你最该守护的还是自己的亲人;滔天海浪中,一个印度小男孩躲在桌子下着急得让狗回来,不要乱跑,后来“荷兰男孩”危机解除后,一人一狗相拥的画面有种说不出的美好。

2012》:你们尽管拍,拍出新意算我输

作为一部以特效见长的灾难片,《全球风暴》少不了被拿来与前几年大火的《2012》比较。

《2012》海报

根据考古研究,2012年12月21日,按照玛雅历法将计算到13.0.0.0.0这个日期。这一天是整数,且代表了一个大循环的结束。虽然有科学家指出,“玛雅人并不认为这一天将是历法的终结,也没有预言这一天是世界末日”,然而还是给那一年蒙上了“世界末日”的神秘色彩——地球将发生重大灾难,或出现连续的三天黑夜等异象。

而这在一定程度上给观众一种代入感,“既然现实世界未末日,何不去电影院感受一下”,这是天时。

这一局,《2012》完胜。

《2012》影片长达158分钟,至少有一半时间都是在天崩地裂的灾难场景中度过,旨在“那种来自地球母亲的报复,以此教育人类环境保护的真谛”,以其灾难的广泛性、破坏的强力性、启示的深刻性被奉为灾难片的经典。

而《全球风暴》恰如网友释凡评价的那样,还是没逃离《白宫陷落》和《伦敦陷落》的框架,与其说是灾难片不如说是一部套着灾难外壳的政治惊悚片:巴西冰风暴,香港岩浆喷发炸街,日本冰雹袭击,龙卷风、海啸、房屋、卫星自爆,不过是美国高层坑害总统以达到统治全球的目的。

很多场景似曾相识,“绑架”不完的总统,“看不出来”的幕后黑手,大同小异的作案动机,各种主角光环、技能满分,一样的亚裔龙套,“对不起阿祖,从影院出来很久我还是没记住你在剧中的名字,但这并不怪你”...一言以蔽之,孤胆英雄拯救世界,剧情俗套。

为什么让人看完叫好的《全球风暴》还是逃不了“烂片”的命运?_第5张图片
吴彦祖/图自网络

不过,一部商业片,让人觉得爽不就可以了么?

你可能感兴趣的:(为什么让人看完叫好的《全球风暴》还是逃不了“烂片”的命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