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闲人电影原创:idlemovie)
当国产电影给人的希望总是那么让人的绝望的时候,至少在武侠电影领域我们还是坚守住了阵地,没让“敌人”侵占一分一毫。
1928年旧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制作的《火烧红莲寺》,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
由于票房过于火爆,从1928年到1931年,3年内拍了18集,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拍摄记录。
无论是从技术积累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变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神兵利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刀光剑影中长大。
(2002年电视剧版《大醉侠》)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武侠电影大师胡金铨成为了武侠电影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
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做艺术电影来拍的导演,将京剧的韵味融入到武侠电影当中。
《大醉侠》似醉非醉的浊世清醒,或者如《侠女》竹林中的飞腾跳跃,还是边疆关外《龙门客栈》的殊死搏斗,以及禅意十足的《空山灵雨》。
无疑对后来者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和指导作用,后来的徐克、李安、张艺谋等人都适量借鉴与模仿过他的影片。
胡金铨的武侠片都贯注了中国古往今来剑客侠士通过救人、救世来完善自我的理想,也十分贴切金庸先生关于武侠的定义:“侠之大者,为国为民”。
而后中国的武侠电影便进入鼎盛时期,演员、导演、好片子层出不穷。
从1979年起,短短十年来,华语影坛涌现出三股锐不可当的力量——“台湾新电影”、“香港新浪潮”、内地的“第五代”。
在“香港新浪潮”中尤以徐克天马行空、行云流水的武侠片最为突出,推出了一系列经典电影、知名动作演员和美丽的女子。
紧接着随着金庸、古龙、梁羽生等人的小说的改编翻拍,两岸三地一下子进入到“江湖”时代。
这股力量到现在,只有徐克一人仍在坚守。
台湾新电影随着杨德昌的离世,侯孝贤等人的老去,已不复当年之勇,内地第五代在商业资本的熏陶下早就失去了为这个民族、这个文化做点事情的秉性。
徐克则不同,行走江湖数十载,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从未枯竭,他手里的电影从来都是带着某种革新和吓你一跳的目的。
他不隶属于任何一门,只为电影工业创新和写意服务,从新武侠到华语魔幻,技术工业的不断追求打磨让徐克的电影并不会与这个时代显得格格不入,反而有种领先的感觉。
正是因为他的超前以至于不能单纯地以导演身份来评价徐老怪,他可以是编剧、演员和监制,也可以是剪辑师、特效师与美工。
多层次的才华才足以承载他光怪陆离的异想世界,不同的标签体验也能够使他的电影在深度和广度上游刃有余。
《蝶变》的小试牛刀,虽然票房失利却让华语电影看到了不同。
不同在于对类型片的推进,在此之前的华语电影,即使是当时处于领先地位的香港电影都是遵循传统的电影路子。
一直在剧情片、动作片、喜剧片三种类型中停滞不前,谁都不敢去尝试新的模式,在早已成熟的工业化流程里得心应手肯定优于在新环境中手足无措。
香港电影进入千禧年之后走向衰落除了人才凋零、大陆电影崛起等原因之外,总是啃老本也是其中一大原因。
而徐老怪的出现则打破了这种墨守成规,他电影里新奇的东西总在吸引着我们,他那种不与传统妥协的气质都深深地烙在他的每部电影当中。
他的“叛逆”也曾有过动摇。
踏入影视行业不久的徐克起初并不受待见,大多数人都觉得他那种不着实际的想法太过于空泛,换句话说,不够接地气。
没人支持就不能把想法付诸行动,这是很现实的问题,即使强如徐克也不得不选择服软,暂时放下身上的傲骨,去讨好大多数人的喜欢才有资本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于是便有了《鬼马智多星》、《打工皇帝》、《我爱夜来香》等低成本但高回报的喜剧片,然而,徐克终究不会甘心流传于无厘头的嬉笑怒骂,天马行空才是他所喜欢的。
喂饱了大多数之后,徐克总算有话语权去实现自己的“不着四六”。
在《倩女幽魂》中徐克彻底释放了自己,让中国古典的厚重老旧变得写意飘逸,不只是好好地讲一个故事而是让故事的外包装也变得精美非凡。
因为《聊斋志异》里聂小倩和宁采臣的故事大众耳熟能详,只是单纯的翻拍并没有什么出奇的效果,况且在他之前已经有太多人做过同样的事。
而徐克版的《倩女幽魂》之所以能获得好评是因为他让蒲松龄的文字活了起来。
作者笔下妖兽鬼怪纵横的世界借助徐克锱铢必较的执拗,在当时那个特效基本都靠简陋的服化道完成的年代,徐克为我们奉上了一道绝美的视觉盛宴。
光有这些自然不够,徐克光影里的女性角色几乎都美到不可方物。
王祖贤在《倩女幽魂》里不仅仅迷倒了张国荣,也捕获了万众少男的心,一颦一笑都似仙子,一个女鬼活脱脱成了仙女,敢问在此之前有谁见过这种操作嘛。
在武打设计上,有别于以往的拳拳到肉,徐克讲究美感,就像《天龙八部》中的天山派一般,他们的武功既如舞蹈又直击要害,而徐克则是天山派的集大成者。
因此,新武侠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改变人们对招式套路的固有认识,飞檐走壁、法术诡技,即使是现在动不动就御剑飞行的仙侠剧实际上亦是在照搬徐克。
这一时期,徐克还帮助了他的一位好友,这段友情开始时真情可鉴,破裂时万分可惜。
他的名字叫做吴宇森,他出名时,徐克的日常就是怀才不遇、整日苦闷,而吴宇森一直在旁支持他,信任他的想法并为他不断奔走。
他落魄时,徐克正迎来事业的辉煌期,于是,他从台湾到香港投奔徐克。
徐克对这位好友兼知遇之人的回报不遗余力,力排众议让吴宇森执导《英雄本色》,最后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
一个票房毒药、一个过气明星、一个失意歌手,再加一个没落导演缔造了香港电影票房新的记录,几人凭借这部影片柳暗花明。
吴宇森的暴力美学就此打响知名度,慢慢地晋升为国际大导演。
只是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两个才华满溢且在自己的领域内都想要拥有绝对控制权的人在一起势必会互掐。
果不其然,第一部大获成功后,徐克催促吴宇森加紧开拍第二部,然而,吴宇森觉得《英雄本色》的故事已经完结了,完全没有必要再拍续集。
此时的他一心想拍《喋血双雄》,对徐克的建议根本不理睬,但拗不过徐克的软磨硬泡不情愿地拍了《英雄本色2》。
正是因为这场不愉快,让两人之间有了隔阂,《喋血双雄》后便不再合作。
可惜的是,本应大放异彩的他们却因理念不合分道扬镳,吴宇森远走好莱坞,徐克继续坚守华语电影这片烁土。
要是这对组合合作的时间再久一点,或许就能给我们留下更多佳作去回味,但天不遂人愿。
一别就是二十年,直到徐克工作室成立二十五周年庆典时,吴宇森远道赶来为其祝贺,一笑泯恩仇。
吴宇森在威尼斯电影节领取终身成就奖时,徐克也放下手头的事远赴电影节为其颁奖,其实,两人之间并没有什么深仇大恨。
在各自领域都功成名就后,他们更懂得珍惜,也比以前更包容,对事物的看法不再像年轻时那般固执。
就像《英雄本色》里一句台词说的那样:“你没有欠什么,我从来不会逼朋友去做不想做的事,我有我自己的原则。”
是啊,就算不能回到往日的亲密关系,远远彼此欣赏也是一种关系的维系,况且他们都对对方的作品保持着关注,视对方为榜样。
当吴宇森在枪战片上驾轻就熟时,徐克同样没有闲着。
《黄飞鸿》系列的横空出世让这个早已被拍烂的题材重新获得大众的关注,尤其是李连杰饰演的黄飞鸿更是成为华语电影荧幕最经典的角色之一,至今难以有人超越。
如同成龙的喜剧功夫一样,徐克赋予了黄飞鸿搞怪、孩子气的一面,不同于以往老是摆出一副宗师摸样,与普通人拉开距离。
这样的黄飞鸿反而更加可爱,人们一下子就更容易接受,而且直面而来的敬畏感也会消除许多,他就是邻家的大哥哥始终保护在我们身旁。
谁能想到不像地球人的徐老怪还有顽童的属性,这一点不仅体现在《黄飞鸿》系列,《笑傲江湖》更甚。
林青霞出道以来就以清纯可人的形象示人,在《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中,徐克直接让其饰演东方不败。
英气飒爽的扮相和与小说出入较大的演绎使东方不败不止是个篡权某位的阴暗小人,而是拥有大男子主义,一直渴望被爱的情人。
当然,这样的改编令林青霞的事业再度焕发光彩,但是也惹怒了金庸先生,他认为,徐克是瞎闹,根本无法令其满意。
孰是孰非不好判定,时过境迁后,我们依然反复地看着不同版本的《笑傲江湖》,但徐克这版却长久地留在我们心底,难以代替。
而《刀》则是徐克武侠大胆与敢于去变最为显著的代表。
他一改往日欢快轻松的氛围,《刀》从开始到结束都是一股沉闷压抑的气息,看似男人戏却用女性的视角和口吻来阐述,使得这个江湖显得如此可贵、可爱、可薄、可怜。
《刀》中的江湖是快意恩仇、刀光血影,徐克用快速剪辑展现凌厉的刀法,他的镜头下真正的江湖应是不为名不为利,只为生存,只为图一时的痛快。
赵文卓在徐克的电影里的形象由《刀》达到顶峰,自此之后,无论他扮演什么角色都无法超越这里的造型和武打设计。
似乎是徐老怪看穿了赵文卓的本质,他的武术是他对外宣泄的抒发口但他本质上却是含蓄腼腆的,所以黎定安(赵文卓饰演)纵使背负血海深仇也无法从他的面目上读到一丝信息。
兹认为,《刀》乃是赵文卓武侠世界的自传,徐克为他做了序,他自己填充了内容,演绎生活的常态最难也最容易。
难点在于在稀松平常间让观众有记忆点,因为日常都是重复并无多少高潮起伏,容易在于,他每天都是这样生活,早已成为不需发号施令就会做出动作的习惯。
在这一点上,赵文卓与古天乐蛮像,古天乐在杜琪峰的电影中总会有超越自身的发挥而在其他导演的影片最多就是中规中矩。
赵文卓亦是如此,离了徐克之后,再看看他的其他银幕形象,不能用惨不忍睹来形容也是不复当年。
成就了别人之后,徐克终于想到了自己,在电影中实现自己的天马行空。
《蜀山传》是不再裹挟于别人自己投资试水的一部奇幻大片,片中主演尽是当时如日中天的演员。
只是那时的人们还是习惯看剧情性强的电影,对特效满天的商业大片并不是很感冒,所以徐克赔了个底朝天。
第一次试水以失败告终,但不可谓是华语电影技术工业的一次拓新,《蜀山传》中的特效即使拿出来和现在的某些自诩请来好莱坞制作团队的所谓大片相比都有过之而无不及。
这一次的失败也让徐克再一次失去了话语权,不得不依附于资本,因为他东方新魔幻的梦想需要有人为他买单,况且这笔单子不会是笔小数目。
《狄仁杰之神都龙王》后,许多人都在说徐老怪开始屈服于市场,在影片中启用小鲜肉,其实,对于演员的选择徐克的确不像以前。
现在是投资方给他演员名单,他觉得合适那就用,在演员方面,他的主导权并没有多大,可以说这是一种“曲线救国”。
徐克不像张艺谋、陈凯歌,他们可以不去理会资本,你不给我投资那我就去拍小成本的片子同样受欢迎。
如张艺谋能够拍《满城尽带黄金甲》的大投资,也可以恪守自己去拍《山楂树之恋》和《归来》之类的小片子,陈凯歌亦是,《搜索》就是他坚守立场的选择。
他们对于影片的话语权都有较大的主导,资本难以左右。
可徐克不同,他迷上了电影技术工业,本身就是一个烧钱的项目,如果一味地执拗换来的必将是无人理睬,所以他每一次创新的背后都是心酸的顺从。
时隔五年,《狄仁杰之四大天王》上映,看过影片的人对其中的特效和徐克卖力挖掘东方文化的精神都都赞不绝口。
电影的最后15分钟更是华语工业电影史上的一个革新,打斗与特效接踵而至,徐克打造“狄仁杰宇宙”的野心可见一斑。
然而羸弱的剧情,禁不起推敲的探案却难以撑起炫目的特效,叫了那么多年的老爷终究还是老了,难以兼顾全局。
《狄仁杰之四大天王》的票房虽然位居当前档期第二但是与《西虹市首富》相比,简直就是碾压,不但排片无优势连评分都低于对方。
还记得在《狄仁杰之神都龙王》的片尾,徐克一口气公布了几十张概念图,“狄仁杰宇宙”的雏形已成,而且还是专属于我们自己的IP。
可是在高投入低回报的境遇下,徐克还能扛起这面大旗吗?
拭目以待吧。
闲人电影原创,微信ID:idlemovie
微信搜索关注:闲人电影
微博搜索关注:Idlemov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