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美日记1

1

终于理解人们所说的 “只有出了国,才能理解的xxxx”。

我们这代周围有不少的时差党。乐观的大形势,给予了像我一样工薪家庭的孩子出来读书的机会。所谓“出来见见世面”。

好基友WW姐在我临走上飞机前的那通电话里说:

“你要知道,从你踏上飞机的那一刻,就不是白去的。这算我们还是同一时区一两年里的最后一通电话吧。平安。”

我不以为意。

就算已经开课一个多月的现在,我依旧不能体会到其中全部的含义。但我已经知道,这句话是对的。

2

一个月来基本没有交际,与身份有关,与语言背景有关,也与适应力有关。

周围中国同学大多比我年长,或是之前在国外读本科,或是提前来读了语言班。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时常看到他们结伴而行,自己并不能交到朋友而十分苦恼。

有时也自我安慰,大概是本科四年太浪,现在要我好好学习安静一阵。这很好实现,因为这里是Boston。

3

Boston。传说中的大学城。

查尔斯河就像流淌着知识,汇入大西洋。

海洋性气候是从未体验过的。十月中旬,这样的温度同纬度的中国不敢想象。

湿度很大,时常阴天降雨。阴沉感适合学习和睡觉,对我来讲是这样。

相比朋友圈里火热的加州,想要一个完美的学习环境,请来美国东北部。

4

格格不入。无论是与国人,与台湾仔,与粤语者,文化的沟壑谈不及任何些许的归属感。

好在,好在二十来年的时间教会了自己沉住气,教会了忍耐。

唯一依靠的是一同分担房租的室友。可是专业不同,生活节奏也不相同。

所以首先学会的就是忍受孤独。

5

本科期间自认为的独,是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

现在也能做到。不是不能,而是不想。

曾经的孤独,再甚,朋友过生日总有相聚;苦恼总有人聊慰,也可以肆无忌惮在夜里去操场上疯跑。

现在而言都是不存在的。

对,这是暂时的,过来人你知道。

只不过我还挺享受的。

6

一个人,就能有空和自己对话。

问问他想要什么。

选课时候依旧纠结,不知选什么方向,学什么好。

不知道两年后找不找得上工作,不知自己会变成什么样。

我所有的,就是活这么大所有的判断力,无法用语言表达的决策力,甚至直觉。

7

感谢刚刚读到的作者@刘梦扬Lynn的文字,让我刚到并不孤独。

我渐渐认同自己是个普通人的现实,但就像OUR HOME里的歌词,平凡而不平庸。

我将以我的视角探索和记录出国之旅。

8

我时常将个人架设在这个大社会大前提之下思考。

昨日看到经济学人刊登评论 川普和习大的文字,不忍发笑。

人们总因一些未知事物而感到恐惧和愤怒。看过诋毁国人只埋头学习,不愿与人交际的观点;中国人扎堆的现象引起他人不适之类的。

好多的观点需要自己去判断。以我的所见。

印度人同样扎堆。他们无非优势在于一口流利的印度英语。

我们国人90后的一代,从小见过外国人,见怪不怪。英语好点的多少也经历过外教这个人。

更不用说这些时差党了。

我们没有理由自卑。

9

我们一门课的班上有个中国同学,班上一半是中国人,剩下一半是印度人,其他是美国人,土耳其人,俄罗斯人等。

一个美国白人说他是全班英语最牛逼的所以他要代表组里人员。

我们这个中国同学就开怼了一波。

。。。

周围两个大哥说,“这小子日常开怼”,带着讥笑。

然而我是佩服的。

10

另一门课上,班上一半咖喱一半国人。

教授是个哈佛挖来的风度爷爷。时常提一些问题。

我从没听过中式英语的对答。

是的。我反应不过来,也不敢回应。

私下里人们试探彼此上周作业的成绩,发觉都是5 6左右的样子,大家嚷着应该找老爷子要分。

我们组的印度姐姐拿了10分,我拿了9分。

我不是学霸。

印度的姐姐与她丈夫一同来读研究生,我恰好与他们上相同的两门课。

我问她你们周末一般干什么,答:

”写作业啊。“

11

一个朋友和他相处两年的女友分手了。

我劝分的。

长这么大的”劝和不劝分“原则,当听完他第N次因为三观问题女友和他闹意见之时,打破了。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

鸡汤免疫的我们,渐渐懂得背后的奥义。

这其中往往是潸然泪下后的舒一口气。

鸡汤,是留给有味觉的人的。

文字也是如此。

你可能感兴趣的:(留美日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