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的艺术>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D1、出发:

对旅行的期待

旅行中的特定场所

D2、动机:

异国情调

好奇心

D3、风景:

乡村与城市

壮阔

D5、艺术

令人眼界大开的艺术

对美的拥有

D6、回归

习惯

刚拿到这本书,看着如此短小的文章,以为能在短时间内把它看完,看来是自己错了,在工作和家务的干扰之下,思绪杂乱,竟无法集中注意力去看书中的文字,更遑论就里面的内容进行进一步深思了。

好不容易有了集中而安静的时间,可以心无旁骛地一探书中的艺术精华。

说到旅行,我是对于大自然的向往更多于人文遗迹的探究的。这一方面是对于人文艺术的积淀不够深厚,无法与艺术进行心灵上的沟通感悟,在则是不太喜欢于人多而杂的纷纷扰扰。然而现在只要是出行,那个地方会没有人的足迹呢!所以对于旅行的渴望,总是被担心旅途中所遇着的失望所阻止,行程也最终搁浅。

也许是被余秋雨的序言所感召;也许仰慕于张骞出使西域,鉴真六度东渡;也许还惊叹三藏为求真经而跋山涉水,郑和为宣扬国粹而远渡重洋。旅行,那陌生领地的探寻,与未知文化的冲撞,对对绝美风光的欣赏,从古自今,就吸引着无数的人,前仆后继,无论是是国家政府出资,还是是因征战而行,哪怕是个人,或约上三五志同道合者,拿起背包,义无反顾。

而旅行,无论自然也好,人文也罢,都离不开对美的追求,对艺术的沉思。

《旅行的艺术》中,对于旅行路线是这样设计的,从熟悉环境中出发,到旅行的动机,再到风景观赏和艺术的探求,最后回归于习惯。每一章节,都跟随着一位文学或者绘画方面的艺术大师步伐前往。这旅行已不是重要的了,而艺术的才是此行的目的。

D1、出发:

对旅行的期待 。“如果生活的要义在于追求幸福,那么,除却旅行,很少有别的行为能够呈现这么一追求过程中的热情和矛盾。”我们很多人都有着对旅行的满腔热情,可以精心准备,可以做足攻略,也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但对于笔者所提到的矛盾,其中所提到于斯曼小说《逆流》中的德埃桑迪斯那样,都兴致勃勃的已经出发了,却突然间惧怕于前进途中所惧怕的某些事物一般,临到车站了,经过一番的思想挣扎,还是回到了家中,享受于熟悉的地方,然后对之前想去旅行的地方再做一番的幻想。

我们的旅途,是不是也曾经出现过类似的情景呢?对事情事物有所期待,却又担心现实于期待有着一些差距,导致心里的落差,矛盾之中,是毅然前往,还是果断终止行程呢?这对于丛林探险,荒野求生的旅行而言,进过深思熟虑的判断,果断抉择和毅然的放弃未失为勇者的行为。

我们保持着一份期待,保持着一份探求未知的心,还应保持一份为期待,为探求而付诸的行动。

旅行中的特定场所。旅行中的特定场所,这虽是人员最密集,或者是大家最经常去的地方,却也为大多数人容易忽视,每当我们匆匆赶往车站,匆匆搭乘火车,匆匆登上飞机时候,我们有没有在匆匆之中,做个短暂的驻足,休憩之中留意一下最为平常的事物,用艺术的眼光欣赏一下平常之中的美呢?

笔者用旅途之中高速公路旁的加油站的观察告诉我们,旅途还可以这样,艺术并不都是一味为某些“风雅”之人的专享,换个角度,用欣赏的眼光去发掘,平凡事物也能成为一件珍贵的艺术品。深谙此道的莫过于笔者笔下的查尔斯·波德莱尔和霍珀。“在波德莱尔的传记中,我们可以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终其一生,他都为港口、码头、火车站、轮船以及酒店房间所吸引;那些旅程中不断变换的场所让他觉得比家更自在。”我们也能听到他内心的呐喊“列车,让我和你同行!轮船,带我离开这里!带我走,到远方。此地土俱是泪!”

在餐厅一隅,笔者单独一人,吃着巧克力条,喝一口橙汁,孤单在他看来是如此的温柔,孤独的心境联想到爱德华·霍珀的画作:在那一串串的旅馆、公路加油站、自助餐厅、火车上的景观等,他往往在这些人们忽略甚至是不屑一顾的地方,发现诗意的存在。只是,他的作品,孤独的主题常现,《自动售卖机》、《旅馆房间》中的女性,孤独之中,一种淡淡的哀愁,却展示出他所欣赏的东西。

孤独,能使人内心趋于安静,孤独,更易于沉思。

你可能感兴趣的:(<旅行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