暖暖的2017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这首《问刘十九》生动地呈现了暖饮的温馨。可是,坐在这儿面对这这黑白分明的电脑屏幕,我要将这关切的话语问向谁呢?老公建了一座他酷爱的我们的房子,闲下来的时光全填进了这所房子里,即使元旦,他也不辞劳苦,乐呵呵地做新房子的工去了。小铮铮嚷着要看熊大熊二,此刻也正心满意足地翘着她的小嘴儿,聚精会神地看着她的小熊。儿子正在进行编导传媒的急训,一切都正在拼搏之中。生活啊,慢下来的节奏里,我们除了这些,还能做些其他的吗?而慢慢坐下来的我,有点空闲码出来点文字,抓住些旧年的骊影吧!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样的念想一涌出来,2017年那一段段读书的日子便似一股股轻烟悠然地聚拢来,聚拢来……

池莉的《一地鸡毛》倒是只记得一个名字,什么情节倒是全忘记了。只是看到群里发出的关于2017年的阅读历程回顾的公告,便得着了这个题目,而自己看到的书实在是一地鸡毛,乱得很,用心细致地读了几本书了呢?梳理一下,还是有几根鸡毛红色中杂着些金色,多少值得回味一下的。

在我的书架上,就在写这份总结的这一瞬间,我看过的那几本书还时时地在那窥视着,倾听着我这边键盘的咿咿呀呀的顿响!

拿在手边一本一本地回顾吧!看书的画面一章一章地浮现眼前。

首先是《狼图藤》,这是姜戎写的一部长篇小说,是世界上迄今为止惟一一部描绘、研究蒙古草原儿狼的“旷世奇书”。是一部以狼为叙事主体的史诗般小说,是一部揭示人与自然、人性与儿狼性、狼道与天道的长篇小说。而这其中展现的关于狼的成长发育史,其实就是中华民族从游牧民族到强盛的中国的演变过程。读着这部小说,常常深深陷入到对人性的深刻反思之中,人灵魂中的东西有时远不如狼的品质更高贵!

《56号教室》已经是2017年第二次读了,这是美国雷夫·艾斯奎斯写的一本关于用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变成学习天使的书。这本书被授矛“总统国家艺术奖”等好几项重大殊荣。在56号教室里的每一个学生,都重品格、讲勤勉、推崇谦逊,而且无条件地把相互扶持作为他们行为处事的第一品格。正如雷夫所说的,要达到真正的卓越是做出牺牲,在从错误中汲取教训的同时付出巨大的努力!教室里应该用信任取代恐惧,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应当成为孩子的榜样。其中让我印像深刻的就是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我不想惹麻烦,我想要奖赏,我不想取悦某人,我要遵守规则,我能体贴别人,我有自己的行为准则并奉行不悖。以这个道德发展的六个阶段来衡量我们的班级管理,才发现,大部分班级的管理还仅仅处在“我想要奖赏”这个阶段,老师连孩子们想要取悦这个基本的要求还没达到,个人的魅力在学生的世界里还没得到一点施展,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学校教育的悲哀。

《你是那人间的四月天》是林徽因与姜雯漪合著的一部书,林徽因是一个无可争议的奇女子,在建筑、文学上都极有贡献,生的温柔如水,性格却直爽甚至急躁,心思却缜密细致,是一个高不可攀的罕见的“神话”。读她的诗,《你是人间的四月芳菲天》将比喻与排比用到了极致,语言亲切柔情,将“爱”这种情感描绘的生动感人。

《中国文脉》与《道德经》是余秋雨与老子的作品,读《中国文脉》我第一次感受到了来自对于文学真正解读的气势,这是我这个所谓爱好文学者的第一次震撼,我从来不知道这样真切的关于文学这么清晰的解读,每一个朝代每一种体裁每一个作家,余先生都那么自信而证据确凿地解读着,聊的每一个话题都了然于心如数家珍,文学就在他的心中,而他就是文学之家。书已经看完,但总是翻来翻去,学不完悟学完的学问。《道德经》也是余先生极推崇的一部作品,被誉为是世界上第一部语言哲学成就最高的作品。我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就是读《道德经》,录《道德经》,通过自己的声音将这部极富哲学意义的作品传播出去,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爱中国文化,用这部书中的作品做管理做学问,为人处世,对待人生中欲望横流的现实,排除自己内心的纷争。到目前为止,三十七章道经已经全部录制完毕,相信在反复听诵中,我们一定能完善自己的人生。

《怎样上课学生才喜欢》与《遇见未知的自己》是这个学期,我们学校读书会共读的两本书,我个人非常喜欢《遇见未知的自己》,这本书在“熊猫书院”的阅读中第一次看到,便忍不住喜欢上了它。它以女主人公若凌的几次遭遇为教育凭借,让我们了解到了一个人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人生纠结,全部是因为我们的情绪影响了我们的行为,而我们的行为直接影响了我们的处世态度,掩盖了一个真实的自我。随着若凌的自我解脱,我内心的郁结也一步步得到了释放。可以说,是这部精神咨询心理理疗般的书挽救了曾经一度惶惑的我,使我的工作节奏有了明显的改变与适应。

《雅舍小品》是偶然在网上看到,便买下来,拼命地看。这本书开篇小序就挺吸引人的,作者梁实秋不愧是语言大师,亦庄亦谐,亦文亦白,亦中亦西,谈笑间儒雅地将一桩桩小事极潇洒地挪揄得绘声绘色,妙趣横生。怪不得冰心评价他说,他是男人中唯一像花的人,才情趣兼备。

森教授的《核心素养导向的课堂教学》教我怎样看待核心素养,怎样将核心素养落实到课堂,童喜喜的《十八年新生》教我们怎样做一个有爱心有信仰的新教育人,《我们仨》则用真实的散记的形式质朴的文风呈现了杨绛一家人充满爱的故事,告诉我们一颗伟大的灵魂是如何在普通平凡的生活中充盈起来的。

可以说,2017年,我读的书还远不止这些,只是这一地鸡毛,怎么理也理不清,只能挑拣其中比较丰满漂亮的几根,拿在手里,抚一下,享受其养眼的色泽与舒适的触感。当然从书中获得的远不止这些,这些收获是关于精神的困惑,关于专业的成长,关于小说的写作,关于语言的鉴赏等等,读书真的可以让人骨肉同养,身心俱进的!尽管是几根鸡毛,可也算是极漂亮的映照着我普通平凡的2017年!2017,暖暖的身心因读书而倍感温暖,因书中的这些营养而使精神倍感丰盈。

你可能感兴趣的:(暖暖的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