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困了十个月的废丘终于被攻破了!
曹参樊哙在攻击不利的情况下,引水灌城,章邯没有选择投降,自杀身亡!
也许自杀才是章邯的真正解脱,前面说过,从投降项羽那一刻起,章邯就已经死了,坚守十个月也许只是在坚守一种信念。
章邯,无愧于天地,却愧对于被坑杀的二十万士兵!
章邯的死亡标志着关中地区全部被攻克,至此,刘邦一面在荥阳和项羽对峙,一面解放出韩信。
如果说萧何是刘邦的盾牌,那韩信就是刘邦的利剑。
现在到了利剑出鞘的时候了。
平定关中,史书上没有太多记载韩信的征战的情况,大部分都是曹参樊哙在前线,也许刘邦认为那时还不到时候!
而现在的形势不得不让刘邦快速做出反应,因为彭城之败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虽然黥布、彭越收入帐下,但齐、赵与楚说合,塞王欣、翟王翳降楚,还有魏王豹,三月份刚刚归附刘邦,六月份就以回家探亲为名反叛了。
本来刘邦还对魏王豹抱有一丝希望,他让骊生去说服,但魏王豹去意已决,给骊生留下了一句话: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耳。今汉王慢而侮人,骂詈诸侯群臣如骂奴耳,非有上下礼节也,吾不忍复见也。”
人生短暂,汉王傲慢无礼,我不想再见他!
既然这样,那就打吧!
事实证明,话说的再漂亮也没用,魏王豹很快就尝到了被痛扁的滋味。
因为他的对手是韩信!
公元前205年八月.临晋关黄河渡口。
韩信率领曹参灌婴来到这里,黄河对岸就是魏王豹严阵以待的部队。
魏王豹等了很久了,大战前的宁静让他有些紧张,他密切注视着对岸的韩信,心中暗暗庆幸在这里派驻了重兵,更庆幸有黄河这道天险。
不过让他感到纳闷的是光看见灌婴带领着万余人马和百十条船一字排开,随时准备渡河,就是不见动静,等了好几天,魏王豹感受到了一丝不详的预兆!
他终于等来一条关于汉军的消息,可惜是个坏消息!
大后方的安邑被韩信攻破了!
魏王豹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怎么可能?明明韩信就在对面,什么时候过的河?
魏王豹就像一个被骗的孩子,即气愤又委屈。
其实这根本就不是一个级别的战争,魏王豹在军事上对韩信来说就是一个孩子!
原来韩信派灌婴布阵河边迷惑魏军同时,自己和曹参已从上游阳夏(陕西韩城南)用木罂渡河,直达魏王豹的大后方,攻破了安邑。
好一招“声东击西,出其不意”!
魏王豹崩溃了,攻破了安邑的汉军掉转头猛扑过来,魏王豹赶紧阻击,却忘了河对岸的灌婴,灌婴趁渡口空虚,快速渡河。
战争很快结束了,受了两面夹击的魏王豹被俘!
刘邦没有杀他,把魏地一分为三,设立河东、太原、上党三郡!
这是韩信初露锋芒的一战,这一战让曹参灌婴等大将倍加佩服,奠定了他大将军的地位!更为刘邦提高了信心!
拥有韩信,破楚还会远吗?
公元前205年九月。
韩信准备夺取代、赵两地。
刘邦给他安排的副手是张耳。
刘邦想让张耳亲自会会他的老朋友—陈馀。
这两个曾经共患难十几年的刎颈之交在这里会做个最终的了断!
陈馀也许早就盼望这一天了!
刘邦东进彭城时寻求过陈馀的帮助,这一度让陈馀看到了复仇的希望,他同意的条件很简单。就是让刘邦杀了张耳!
他原以为这个条件很容易被满足,哪知刘邦竟然找了一个和张耳相似的人,砍了头颅给他送来,虽然当时没有认出,也派兵和刘邦参加了彭城之战,但彭城之战败了以后,他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陈馀感到了莫大的屈辱!
他坚决的叛汉归楚!
其实他不懂刘邦。
因为在刘邦眼中,他俩是不一样的。
张耳是自己人,而陈馀只是利用的人,他怎么会为了利用的人去杀自己的人?
这个时候他已经知道韩信已攻下代国,下一个目标肯定就是陈馀所在的赵国了,不过,他还知道了一个消息,对他来说这是个好消息。
韩信攻下代国以后,刘邦收走了他的精兵去守卫荥阳,现在韩信只有三万兵马,而自己足足有二十万。
二十万对三万,陈馀有了充分的底气打赢这场战争!
于是他屯兵井陉口(河北井陉口东),这是韩信进入赵地的必经之路。
陈馀的优势无疑是非常大的,以逸待劳,以多打少,但他手下的广武君李左车却有着不同的看法。
他认为韩信有一个优势他刚刚攻克了魏、代两地。士气正旺。
但他也有一个弱点,他的粮草不济。因为他的粮草必须靠外地的运送,但恰恰
井陉口这个地方道路狭窄,车马不能并行,所以他不可能打持久战。
鉴于这两点,李左车给陈馀提了一个重要的建议:由他带领奇兵3万人马从小道出击,去夺取韩信军的辎重,切断他的粮道;
而陈余本人则统率赵军主力深沟高垒,坚壁不战,与韩信军周旋相持。
如果陈馀接纳了这个建议,也许历史将会被改写,因为按照这个建议,到时韩信军将进退两难,进,陈馀不与之战,退,李左车伏击。
但很遗憾,陈馀拒绝了这个建议,也拒绝了他唯一生还的机会!
他的理由有点可笑。“义兵不用诈谋奇计”!
不知道他是怎么想的,这是战争,战争的最终目的就是胜利,你管用什么方法?
迂腐之极的陈馀,对于他的失败我没有惋惜,只有可恨!
韩信听到了陈馀拒绝李左车的消息,大喜若狂,他开始实施他的作战部署。与征战魏、代不同,对于赵地,韩信十分重视,怎么在兵马缺少的情况下打赢这场战争?
在经过一番深思熟虑之后,韩信终于做出了作战部署。
部队行进到在离井径口三十公里的时候,韩信停住了,他不想离对方太近,因为他怕敌人警惕,坏了他晚上的事。
九月初秋,深夜。
2000多名韩信的士兵每人手持一面汉军红旗,整装待发。他们接到命令,从这里迂回到赵军大营侧翼的抱犊寨山潜伏下来,他们任务只有一个,在明天决战时,韩信会假装败退,趁赵军追赶大本营空虚时把战旗插在对方的军营里。另外还有一万士兵,趁着夜色,越过井陉口,到绵蔓水(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东岸背靠河水布列阵势。
部署完毕,韩信静静的等待黎明的到来!
第二天终于到来了,韩信带领剩余的部队进入了井陉口。韩信是大张旗鼓来的。
战鼓声声,旌旗飘展。
陈馀看着韩信的部队,笑了!
一万多人背靠大河,兵家之大忌。
一万多人主动进攻,自不量力!
这难道就是刘邦的大将军?
陈馀发起了进攻的命令。
二十万军队入潮水般冲向了韩信,果不其然,韩信仅仅抵抗了一会,就溃不成军,落败而逃!
刚才还大张旗鼓的进攻,现在连旗子和战鼓都不要了,丢弃的满地都是。
陈馀都纳闷了,你这不是来搞笑的吧?
而更搞笑的是这些部队也撤退到了河边,和原先布阵河边的军队汇合在一起。
陈馀已把韩信逼入死地,毫无退路。
但韩信的防守做的很好,在狭小的空间里,任凭陈馀再多士兵也难以施展,进攻了几次,都没有突破防线。
不过不要紧,陈馀可以再等,猎物已经被包围,猎人还用心急吗?
明天再来进攻!
可是陈馀恐怕不知道,他已经等不到明天了,战争不到最后一刻,就没有结束。其实陈馀才是真正的猎物!
陈馀搬师回营,准备第二天再次攻击韩信,但走到营地,他呆住了。赵营换旗帜了,是汉军的旗帜!难道大本营被韩信占领了?
就在他迟疑的时候,赵军士兵也看到了满营的汉旗。士兵们倒没有迟疑,他们的反应很迅速,那就是撤退。一二十万人的赵军如潮水般的撤退,虽然将领们对撤退的人进行砍杀,但无济于事,而这时韩信也从河边开始进攻。
前有撤退的士兵,后有韩信军队的进攻,陈馀已无力回天,在乱战中,陈馀被杀,赵王歇被俘。
灭赵之战只用了一天时间就宣告结束!
如果说项羽巨鹿之战的以少胜多是靠勇,那韩信的灭赵之战靠的是谋。
他的战术运用把战争提高到了艺术层次,不管有多少兵马,韩信都能发挥到极致。
但如果你认为韩信只是靠陷入绝地而后生来激发士兵取得胜利,那你的想法就太简单了。
三国时期的徐晃在面对蜀国进攻时,也生搬了韩信的背水应战策略,可最后败的一塌糊涂。他只看到了韩信运用的策略,却没有看到为了实施这个策略做的其他的工作。
2000名士兵深入赵营更换旗帜是前期工作,后来的一万多士兵有计划的撤退是诱敌工作,而合兵一处是是为后来进功做的目标工作!
只有这三个工作都成功才能保证这场战争的胜利。
虽然有些冒险,但韩信敢于实施这个方案还是因为前期他看透了陈馀,陈馀的迂腐与自大是这场胜利的催化剂。
迂腐让他拒绝了李左车的建议,自大让他没看清韩信撤兵的目的。
这里面还有一个小细节,不知道大家注意没有,背水之战对于兵力弱的一方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可以专心的防备正面进攻,而不用提防来自背后的袭击。
灭魏之战打出了将领对韩信的佩服,而这一战打出了对他的崇拜!史书记载:诸将皆服曰:“善。非臣所及也。”
战争结束后,韩信找到了被俘的李左车,在之前他就下达了“毋杀广武君,有能生得者购千金”的命令!英雄惜英雄,他知道李左车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
韩信亲自为他解绑,让他面东而坐,自己坐在他的对面,以对待老师的礼节对待他。
这是韩信最让人敬佩的地方,他并不以胜利来显示自己的强大,早年生活的经历没有让他变得嫉恶如仇,贵族式的修养与生俱来!
韩信想听听李左车对于他下一步攻取燕国的建议。
做为败军之将,李左车一再辞谢,不愿发表意见。韩信明白他的意思,没有刻意的勉强,只是给他说了一段话。
“仆闻之,百里奚居虞而虞亡,在秦而秦霸,非愚於虞而智於秦也,用与不用,听与不听也。诚令成安君听足下计,若信者亦已为禽矣。以不用足下,故信得侍耳”
我觉得这段话更像是韩信在说自己,一个人才关键在于遇见什么样的人,韩信有幸遇到了刘邦,而李左车不幸遇到了陈馀。
他的最后一句话给足了李左车面子:如果陈馀用你的计谋,现在被抓的就是我韩信了!
李左车被感动了!
他心甘情愿的说出了他的想法。“
臣闻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
这句我们耳熟能详的话就是李左车给他谈话的开头。
然后他开始切入正题,他谈到了韩信的优势和劣势。优势是刚收复完魏、代、赵三地,名震天下,士气高涨,所有人莫不倾耳以待命!但劣势也很明显,那就是疲劳,经过三场战争,士兵已成疲惫之势,如果这时候出征燕国,恐怕不能迅速解决战斗,时间一长,肯定会造成士气低落,粮草不济,而齐国也会及时的进行防御,如果成为相持阶段,那汉和楚就不知谁能胜利了。
不得不说李左车看问题的准确,其实,在当时,虽然占领了魏、代、赵三地,但局势十分不稳定。当地百姓民心不稳,项羽还不时派出军队进行袭扰,只靠韩信的三万人很难彻底控制局面。
对于这些问题,韩信也并不是没有考虑,现在只是因为持续的胜利掩盖了这些隐患。
那该怎么办呢?
李左车给了他答案。他认为现在最重要的是安抚民心,一边维持好赵国社会秩序,一边抚恤阵亡将士的遗骨,安顿好后方。然后每天从各地送来食物犒劳将士,让燕国感受到时刻被进攻的压力。最后派辩士利用自己的优势来说服燕国,一旦燕国投降,齐国必会从风而服。到那时,天下皆可图!
韩信采纳了李左车的建议,遣使者上报刘邦,加封张耳为赵王以安定赵国,另外派使者前往燕国,燕国果然就地投降!
不过唯一遗憾的是李左车从此淹没在历史长河中,没有人知道他的以后,他的将来,因为所有史书中从此再没有他的记录。
就这样消失了!
我们只能想象到他也许已看淡名利,退隐于山野之间,或许有一天他听到韩信席卷天下,荣封王侯的时候,他会淡淡的说一句:我曾经和他见过面,他是真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