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禅

我就是禅_第1张图片
老师的白,白衣,白发,白粉笔字

林谷芳老师在课堂上和我们分享了一个故事: 他在纽约做“中秋的禅茶花乐”的音乐节目,当地很多剧作家和戏剧家也来参加。茶会正式开始,他刚上舞台,一位现代戏剧家直接举手发言,他提问说:花也在这里,茶也在这里了,音乐和人也在这里了,禅在哪里呢?

林老师的回答是这样的:我,就是禅!

第三次听林老师的课程,这次可以听整整的两天,感觉是一个饿坏了的娃娃,只想吞下老师说的每一句话,不迟疑,不错过。这一次到上海听课,还是在杭州富春山居(ADCC人文美学)上课的机缘,再一次见到林老师,我赶紧上去打招呼,谢谢老师还记得我,因为在去年冬天(北京的智珠寺)我和老师提的问题,关于生与死的问题。而到上海廿一的第一件事,就是要感谢费哲的帮助,她笑着说,很多人说要来,最后还就是你们来了呢!

我们就是我和先生俩人。这是我第一次正式地和先生一起游学,我也是第一次没有带单反相机(微单也没有带),随身是一个斜挂的小包。出门之前站在相机前又纠结了,但还是放下。断舍离的不仅是物品,而是时间。放下摄影的时间,想得到和老师在一起的每一分钟每一秒。

我们是第一个来到廿一的,迎接我们的是在打扫的阿姨。阿姨穿着很舒服的布衣笑着和我们打招呼,感觉是欢迎家人一样,我感受到这一份欢迎,还有她很快乐的工作状态。

“廿一”很大,在上海这个魔都,居然还有这样一个匠心打造的地方,有一千五百平方的场地,被规划了大小不一的空间,除开有适合不同规模人数的教室之外,还有不同功能的茶室、会客室和展厅。
空间已经被几位阿姨打扫得很干净,陆续到达的同学走进来就脱掉了鞋子,赤脚行走在教室里。有一部分学员在中厅的位置开始练习易经筋,让一早安静的“廿一”变得精神抖擞起来。

两天的课程,上课的时间真是一下子就没有了。课程围绕两个主题展开:《禅修行与禅文化》、《中国文化与书院的当代之道》。我差不多有一半的内容,是似懂非懂,有一部分是完全不懂,有一小部分,是能够吸收的。回想三次与老师的交集,真正吸引我的是老师的生命状态。我曾经想过,我是要工作到70岁才退休的。而这正是老师现在的年纪。老师平和里传递的睿智,儒雅中蕴含通达,博学、浪漫、还有一些孩子气,这就是我未来70岁想要的模样,老师给我的人生示范了一个标杆,哪里只是70岁,还有更深邃的80,90,100......

老师吸引我的,还有他在艺术领域的成就,音乐,绘画,哲学等不同领域的纵横贯通。他曾经说,生命之全体即为艺术之自身。这也是我对“生活美学家”这一人生目标的展示。老师以一身不变的布衣出入在所有人的视线中,好似古代文人呼吸现代的风,这样的他或应存在于古代、活在他喜欢的春秋。但他活在现代的台北书院,现代的北京和上海......他不屑于名人的标签,但只要是他出现在的地方自然就会被渴望认识和探究:那个白发的先生他是谁?

铃木俊隆禅师在《禅者的初心》中写道:哪怕你不了解这个“大我”  与万物是“一”的道理,但在付出什么的时候,你的感觉总是很棒,因为这时候你会感受到,你和你所给出的东西是同一。林谷芳老师说:孩子是“见山是山”,普通人是“见山不是山”禅家希望的境界是“见山只是山”。三种人尽管看到的都是山,但还是有境界的不同。孩子是一个本真,可以超越惯性,但因为缺乏世间的锻炼,无法应对世间万物。而对禅家来说,走了之后能够再回来,才是生命的完整。

两天的课程,老师说了无数的金句,就像在泼墨作画的舞者,他畅快淋漓地和我们讲叙了很多很多。我记不下也无法全然吸收,但我记下了老师作为禅者的当下,就像老师与我们叙说的那个故事,禅在哪里呢?禅就是禅者,老师的一言一行都是禅的当下,是身体力行, 这是禅最重要也是最具影响力的部分。

老师常常露出孩子般天真笑容
老师一年四季都是白衣,即使冬天也是穿这么多
先生也找到了自己可能的生命状态
我就是禅_第2张图片
我在写笔记
老师的课堂是快乐的,我也是。
老师的知识太渊博了,虽然我很多还听不懂,是的,还听不懂
我特别喜欢这样聚气的小课堂
老师的肢体语言是丰富又舒展的,金句不断,就感觉自己读书读少了!
老师的课堂是专注地,你的专注是被他所吸引,最后转化到专注地本身
第二天我们果断去坐在第一排听课,只想更近一些
老师对待我们的要求总是耐心地,感谢老师的耐心
我们和老师的合影,先生笑得合不拢嘴了

图片来自:廿一文化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就是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