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传播理论 心得1

内容:第一部分第一章第二章

时间:11月25日

地点:寝室

终于开始了看新书的进度,这一次选择的是李特约翰的人类传播理论,这本书也是很多老师推荐的书单中的一本书,今天读的第一部分相当于是一个入门级别的内容,是对传播学及传播学研究的各种概念做了一个定义,并且提供了一些传播学研究的思维方法,虽然在我看来阅读难度较大,但是确实是让我原本对传播学的认识有了一些颠覆。

首先第一章是介绍传播理论和学术研究,分别就

什么是传播理论

为什么要学习传播理论

有关传播理论的学术研究

给传播下定义

传播研究中探索的过程

传播理论:一个新的学术领域

传播的层面

传播学核心理论的发展

传播学领域的知识结构

这些导论性的内容作了一个说明。

在阅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开始尝试规划,因为我的懒惰,以前在计划读一本书之前从来没有对书的结构有过自己的归纳,但是我认为这本书的结构十分独特,有点类似于我在之前读到过的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它是分为四个部分,开头与结尾两个部分起导论与结尾的作用,中间两部分才是干货,而且在每一个部分是有章、小节两个维度,但是在我阅读导论的时候,每一小节的标题又很好地总结了该小节的内容,所以我认为其阅读难度并不会超过文化理论与大众文化导论。

首先,李特约翰将“传播理论”作为一个概念提出,解析了这一个名词的含义,这让我一开始就见识到了这本书在传播学介绍中的事无巨细,可见这本书将要提出解析的概念是何等之多。

在为什么要学习传播理论这一小节中我获得了一些启发,他说

学习传播理论可以使学生们运用一种从未有过的全新视角来看待事物。换言之,传播理论可以开拓我们的视野,为我们扫清认识过程之中的障碍,帮助我们超越思维定式,并且提高我们的适应能力,变的更加灵活。

在这里,李特约翰把传播学的地位提的非常高,在我看来有点和哲学一较高下的感觉,但我认为他是有理由这么说的,在我学习传播学的过程当中,我认识世界的视角的确发生了很大的不同,但是在这里,我认为李特约翰其实是想要把传播而非传播学进行探讨,当我们开始系统的学习传播这种在我们身边无处不在的东西的时候,我们可能会更加“他者化”,进而变得更加客观与理智,不会容易被各种传播势力牵着鼻子走,我认为李特约翰想表达的可能是这个意思,但不论如何,这一小节的内容让我有了动力继续读下去,我希望这本书也成为我薄弱的传播学知识的一个基石。

接下来开始了一个线性的对传播学术研究的介绍,粗略介绍了传播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兴起,这一小节给我启发较大的是作者对欧洲与美国的传播学界以及西方与东方传播学界的一个比较。

美国的传播研究者采用量化分析的方法,旨在保持其研究的客观性。

欧洲的传播研究受到了历史、文化和批判研究的影响,尤其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

而在东西方的比较上他认为:东方理论注重整体和统一性,而西方理论注重对各个组成部分逐一进行考察;西方理论以个人的视角为主导,许多东方理论把传播的结果视为事件未经筹划的自然产生的后果;西方理论以语言为主导,东方理论以怀疑论的视角看待语言;西方理论认为关系存在于不同个体之间,东方传统中其是从角色、地位和权力等社会位置的差异中衍化而来。

在东西方的理论比较上,由于我一直想要的是一种西方式的问题研究视角,所以我考量了一下东西方的差异,在之前参加的研究生论坛中,例如一些框架研究,确实感觉上是从东方视角进行的,但是我感觉在一些民族体势传播的研究中,其实他的视角可能是偏向西方的,在这里是不是在做一些内容分析或者民族志的时候也可以运用西方的视角注重语言的研究?

接下来就是进入到了给传播下定义这一小节,李特约翰用了一种我从没有接触过的方法来下定义,他给出了一个表格,用一种可视的方法来表达了不同定义之间的差别,但是传播的定义的元素还是固定的,就是无意图、有意图、未接收、偶然性接收、加以注意、言语的、非言语的这些,可以说在李特约翰看来,不管传播的定义有多么庞杂,但都离不开这么几个元素,我认为这也是将对最广义的传播下了一个定义。

然后就开始了长篇的咬文嚼字,的确是十分难读,先是解析了探索的基本模式以及研究的三种类别,并将传播学归入了社会科学研究,他这一点方法比较好的让我意识到了传播学研究的兼容并包,不论是人类学还是自然科学其实都可以运用到研究传播学的领域中,正如伯明翰学派在研究青年亚文化的时候,用人类学的术语:拼贴、同构和表意实践来阐述建构风格的方式。

接下再就是对“传播理论”的解读,提出了“超模式”和“超话语”两个概念,在我的理解中,超模式就是指导模式的模式,超话语就是指导华宇生发的话语,而超话语中包含着传播理论(?),但之后又提出了“超理论”这一概念,这一概念虽然解释的较为清楚,但它与“超话语”之间的关系我还是不是很清楚。他将传播理论分为了七个主题,其实就是分了七个门类,在纵向上又分为传播的四个层面,这样传播理论即就变得立体了,我感觉李特约翰在这里其实是在建抽屉,待到阅读二三部分时将一些理论分门别类放进去就可以了,在这里我不得不开始佩服这本书的行文逻辑。

在第一章的最后,李特约翰搬出了约翰·鲍尔斯的传播学领域的知识结构图,介绍了之后的行文的结构,第一章也就完成了其作为全书导论的一个使命。


第二章要比第一章难读的多,我是粗读了一遍,主要是介绍“理论”这个东西,其中提到了“替代性范式”这个概念,我完全没有理解这个范式的概念以及在这里提及的作用,这一章更多的是一种介绍了方法论的东西,所以并没有给我什么启发,所以暂时按下不表。

总之,只是读到了前面两章,我就开始惊叹李特约翰这种我闻所未闻的行文逻辑,我认为接下来的主要理论介绍部分,他的这种刨根问底的风格应该也会给我惊喜,我期待着。

你可能感兴趣的:(人类传播理论 心得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