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很多的案例研究和分析里,一直不太愿意去讲大企业的事情。
因为那离我所服务的客户群体,距离太远。听多了大企业,不但无益,反而有害。
但是今天这个案例很特别,特别到你几乎可以立即学习这种思维,并应用到你的生意中。 有关杠杆借力的生意故事,非常多。
但近现代来,几乎没有一个人能像牛根生那样,将之运用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相信大家都知道 蒙牛,这是一家牛奶制品公司。但你可能不知道这家公司的成长史。 牛根生的蒙牛案例,是一个从头到脚都在运用杠杆的企业历史。
这是一头牛,却跑出了火箭速度。下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他的故事。
我在这里提起这个牛根生与蒙牛的案例,重点不是要去评论这个企业的是非。而是剖析牛根 生在创业过程中,如何进行杠杆借力,将之运用得炉火纯青,出神入化。
第一步,刚开始时,牛根生没有钱,只有 100 万元现金,要进入乳业几乎不可能。怎么办? 找老朋友投资,5 个月后获得了1000 多万元;这是资金杠杆。
第二步,有了点钱怎么办?没有钱的时候,大家的思路都是一样的:要么找人投钱,要么找人借钱。可是,接着有了钱的时候,牛根生开始显示出与大家不一样的思维了。
这笔钱怎么用?按照一般企业的思路,首先建厂房,进设备,生产产品,然后打广告,做促销,产品有了知名度,才能有市场。
牛根生一算,如果这么去做,这笔钱恐怕连建厂房、进设备都不够。等产品出来了,哪里还有钱去开发市场。他提出逆向经营的思路。
“先建市场,再建工厂”。他说,企业不惜血本地建起了厂房,引进了设备,设备投放之日起,设备的折旧就开始了,而且大量的资金被消耗在固定资产投资中,企业再也没有资金去 搞经营。
牛根生的计划是把有限的资金用于市场的推广中,然后把全国的工厂划变成自己的加工车间。 杠杆借力,要把力气用到最关键的地方。这是关键。生意的成败,关键在于营销。
第三步,“蒙牛乳业,向伊利学习,创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
这是蒙牛在呼和浩特城市打出的广告语,几乎在一夜之间,许多人都知道了“蒙牛”。这也是很有效的杠杆借力。在当时伊利是大品牌,是中国乳业第一把交椅,默默无闻的蒙牛借助 伊利一下子成为第二品牌。这叫做品牌杠杆。
这是不是烟雾弹,明眼人一看就明白。这样将蒙牛与伊利绑在一起,既可利用伊利的知名度, 无形中提升了蒙牛的品牌。同时双方利益共享,伊利这个行业老大任何报复性的市场手段都可能造成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第四步,在狂炒蒙牛品牌的同时,他与中国营养学会联合开发了系列新产品,然后与乳品厂合作,以投入品牌、技术、配方,采用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形式,将所有产品都 打上“蒙牛”商标。
他到处找合作伙伴,但是他的合作是有底线的,他只对其设备及人员进行使用和支配,但不做资产的转移。企业所有的设备等都归企业所有,牛根生只是利用这些资源,用自己的管理,自己的品牌,使得双方互惠互利。对这种合作模式,牛根生自己称之为“虚拟联合”。
其实,这是一个空手套白狼的策略。很快他在包头找了一家生产冰淇淋产品的工厂,短期内“蒙牛”冰淇淋就隆重上市了。
当牛根生了解到拥有中国最大奶源基地的黑龙江省有一家美国独资企业,因经营管理不善, 效益很差时,就带了 7 个精兵强将去把这个企业托管了。结果,这个企业成为了“蒙牛”牛奶的诞生地,第一年 2000 万元牛奶的销售额就完全是由这个企业完成的。牛根生不仅没有给这家企业投资,他们 8 个人一起还每年从这个企业拿到 47 万元的薪金。
你发现没有?如果想要完美运用借力杠杆,首要一个心态是“合作”,而不是“占有”。很多 人无法理解这个思维,因为他们担心对方会占便宜,所以他们在合作时,首先考虑的第一点是:“我怎么样防止被对方占便宜?我怎么样控制占有对方?”,而不是:“我怎么做,对方才能获得最大的好处?”。
第五步,牛根生无疑是杠杆运作高手。他的每一步,他的每个思维,都是在借力使力。 蒙牛将“虚拟联合”渗透到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
众所周知,生产冰淇淋和奶制品必须要有许多奶站的支持,国内许多企业的传统做法是自己 花钱建奶站,而建一个奶站需要 40 万元。
牛根生则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只需 4 万元就能建一个奶站。他看到在每一个自然村庄和每一个养牛区,总是存在着两类人:一是有钱的,一是有权的。
那么,如果让钱和权结合起来,给他们以合理的利益回报,建立一个奶站,然后再为自己的企业供货,不是等于自己没投资干受益吗?
而且,因为奶站是当地人自己出钱建的,自然尽心尽力,质量、数量都有保证。就这样蒙牛巧妙运用地方闲散资金建起自己的奶站。而各地有钱和有权的人有了稳定的收购渠道,利益得到保障,也乐于此道。
就这样,打着蒙牛标志的运奶车有 500 多辆,但这些车没有一辆是蒙牛自己购买的,全部由民间资金购买。对于运奶车,牛根生的账可是算得很清,每辆车 10 万元,500 辆车需要 5000 万的投资,再加上司机工资、管理费用、汽车油费、维修费用等等,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蒙牛的主营是奶,而不是车,车的事情完全可以交给社会力量。
一般车主买来运奶车,刚上蒙牛的统一标识,同时也获得了一份稳定的运奶合同,2、3 年就能收回成本。像这样,不在蒙牛“体内",却为蒙牛所用的资本达数亿元。
再次强调一下,运用合作杠杆的效用如何,一定要先从对方的角度考虑,通过合作,对方能够获得什么样的好处?最好而且最有效的合作杠杆是:利用对方的闲置资源。
第六步:上市。一个业绩良好的公司为什么要上市呢?因为通过上市,本来一块钱的资产,能当 10 元卖以上,所以很多人都愿意上市。这是最有力的资金杠杆,而且品牌价值能提高数倍。
现在蒙牛委身中粮集团,这是后话,在这里,我说不多讲了。 如果你想真正懂得如何利用杠杆借力,详细研究一下牛根生时代的蒙牛案例,一定受益非浅。
这绝对是生意思维的巨大突破。
人生最大的悲伤,莫过于将一辈子的聪明都耗费在战术上。当你抬头一看,却发现你精益求精的事情,所在的行业己经衰落,战略大方向也错了。
中国有句老话,生意好做,伙计难搁。
企业的死亡不是死于外部的竞争,而是死于企业内耗
华为为什么能从4万元发展为2000多亿?因为他在90年代就开始实行全员持股,开始与客户在全国建立合资公司!
关键是任正非不到2%的股权,如何还能控制公司?
相反新浪创始人王志东当年是如何被踢出局?
小肥羊把孩子养大了叫别人爹!
15年前,马云如何锁定18罗汉,成就了今天阿里巴巴的神话?因为他一创业就有高人为他做清晰的股权规划及股权激励设计!
马云上市的事件告诉我们:
股权可以吸引人才(蔡崇信)
股权可以留住人才(18罗汉)
股权可以融资(孙正义)
股权可以打市场(与雅虎合作)
股权设计控股(马云不到10%控制公司)
股权激励的作用:
1、规范员工行为、提高企业凝聚力
2、解放老板、业绩倍增
3、平衡股东关系、功臣退出机制
4、人才战略梯队、吸引同行人才
企业如何进行股权融资
1、有人投资你企业、,股权怎么划分,选择股东有哪些标准?
2、如何通过股权去打市场,通过股权去做连锁?
3、股权八条线:5%、10%、33%、34%、50%、51%、66%、67%,这八条线分别意味着什么?
4、 股权融资最重要三要素是什么?融资、融人、融市场?
5、如何进行天使轮、A轮、B轮和C轮的融资?
所有的学习,股权是第一课,也是最后一课。
98元即可听到通俗易懂的企业股权课程,
【企业股权激励与股权设计】微讲堂正式开课!
学习形式:老师在微信群里面以语音、图片、文字的形式分享
学习时间:晚上20:00-23:00
学习地点:股权线上学习微信群
学习成员:皆是企业家负责人、总经理、股东,非诚勿扰
学习费用:98元 (郑重承诺:如果你在线完整学习三小时,无任何收获承诺退还98元学费)
顾问老师:李老师 182-0365-3247(同微信)
报名方式:1、扫描二维码在线支付学习费用98元/人;
2.报名赠送一份合伙创业中 股权分配规则操作路径
3.扫一扫添加微信好友(备注:股权微信学习)
(股权)线上微课堂,为了保证课程质量和互动效率,每次仅限100位老总参与,超过人数,只能预约下次!
好评如潮,好不好,看看学员怎么说
课程结束以后设有咨询环节,解决个性化股权问题,用心服务每一个客户,客户满意度极高
我们是一家由88位身价1.82亿的企业家和单海洋老师联合、众筹创办的最落地、最实操,学员最多的股权激励标准制定者―华一世纪
仅六年时间成为股权培训行业第一,用实力说话,2017年年终在职股东分红500万,注册股东分红1000万。服务学员企业数量超过5W名,不管你是一个小门店,还是即将挂牌上市,我们都有丰富的操作案例和经验。
知名的学员有华峰集团、浙江蓝天环保、雏鹰农牧、丹秋教育、林氏木业、欧派家具、普洱茶王、东鹏陶瓷、刘一手火锅……
[中国品牌见证]
工信部2016年1月从64万家企业管理咨询机构里推荐了45家。
华一世纪是唯一 一家以【股权激励整体解决方案咨询】入选的(第41家)。
股权激励谁最强?华一世纪单海洋!!
工信部网站链接:
http://www.miit.gov.cn/n1146290/n1146402/n1146440/c6008701/content.html
华一世纪介绍(视频):
https:/mp.weixin.qq.com/s/jpzP-UwdgxsrpkeB-K07yA
我们是一家由88位身价1.82亿的企业家和单海洋老师联合、众筹创办的最落地、最实操,学员最多的股权激励标准制定者―华一世纪。
仅六年时成为股权培训行业第一,用实力说话,去年业绩是第二名到第十名总和,2016年年终在职股东分红500万,注册股东分红1000万。服务学员企业数量超过30000名,不管你是一个小门店,还是即将挂牌上市,我们都有丰富的操作案例和经验。
知名的学员有华峰集团、浙江蓝天环保、雏鹰农牧、丹秋教育、林氏木业、欧派家具、普洱茶王、东鹏陶瓷、刘一手火锅……
后语:企业家持续不断的精进,是企业成功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