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天,从学员到助教,我收获了什么?

很荣幸参加弗兰克老师的写作课程,并成为第九期写作训练营的一名助教,开始一段新的征程,途中收获了沉甸甸的果实。

一、产品思维的认知升级

第一次用产品思维看待写作,是在弗兰克老师的课程中,当时只是感性的认识,并没有深的体会。直到加入助教团,看到成体系运作的点评作业团队,才恍然大悟。我们有点评官、有学员优秀作业推荐官、有录制音频师、有内部互评和学员点评等等,俨然一套成型的产品运作模式,专注于提供最人性化的作业反馈体验。我本人也上过不少写作课,但只有在弗兰克老师这里,才第一次获得作业的详细反馈,获得很好的建议。我很珍视这份情谊,也希望给予别人这样的体验,于是加入点评官团队,用诚意点评文章,广结善缘。

除此之外,我发现,第九期的写作课相比第八期,课程内容又更新了不少,调动五觉写故事、素材收集系统、命题作业框架等等都是新知识。仅仅一个月,又更新迭代了,而且还会继续下去。

脑海中浮现出精益创业领域的一个词:“最小化可行产品”,指的是可以使用最小资源、被最快制作出来的、可执行基本功能的、能被用户使用的试验产品,创业者将这个产品发布出去,然后根据用户的反馈来进行调整。这一过程是个“构建——测量——学习”的循环。弗兰克写作课的每一次改造升级,但是对这一理念的践行,根据反馈,迅速执行,不带一丝犹豫。


21天,从学员到助教,我收获了什么?_第1张图片

二、协作能力的聚合

虽然我们团队人数有10来人,分工体系完整,但真的运行起来,又是另一回事。毕竟每期课程有几百人,每次交作业的起码有一两百篇,我们必须按时按质地完成。第一讲作业时尤其手忙脚乱,大家都是新手,点评功力不够,沟通也不到位,到第二讲开课前两小时,还有些作业截留未点评。

考验的时候到了,大家协作增效,互帮互助,帮助进度慢的小伙伴点评,分享行之有效的点评经验,终于赶在课程开讲前完成,兑现了我们的诺言。有点评官是在凌晨点评的,足见我们团队的敬业度和凝聚力。

三、博采众长的滋养

点评别人作业既是种乐趣,也是自身的修炼。你需要唤起自己的鉴赏力,发现文章的亮点和不足之处,客观点评,怀着敬畏的态度,以自己的视角重新解构这篇文章。我发现很多好文章和金句,默默加入自己的素材库。同一作业, 不同的写作风格,点评过程中我也汲取到思想的精髓,更新自己的三观。下面是我从学员“幸福的阿匹斯林”那里收集的一段美文,分享给大家:

初夜山城,以繁华区灯饰群为中心,干道和桥梁华灯为纽带,万家民居灯火为背景,层见叠出,构成一片高下井然、错落有致、远近互衬的灯的海洋。车船流光,不停穿梭于茫茫灯海之中,依稀飞起汽笛、欢笑、笙歌之声,给夜中城平添无限生机。不览夜景,未到重庆。

五觉的运用,画面感的层次感,重庆之美,欲然纸上。

四、以文会友的美妙体验

我们有个内部点评的环节,就是每个助教必须拿出自己的一篇文章给大家点评,其他人从标题、结构、内容、金句、结尾等角度进行点评,以批评意见为主。这是个很好的提升过程,你会惊讶于集思广益的威力,还有互相找茬的乐趣。一开始我是拒绝的,后来我惊讶于小伙伴们的犀利观点,一针见血,服了。

我写了篇文章《改变自己,从自律开始》,大家积极为我提出金点子,随便说几个:辉飞建议我将林依晨和张震的案例去掉一个,正反的例子可以放在一起,增加对比度;简建议我更新自律的方法论;左手姑娘建议我把每部分拆解成故事表象+归因来写。。。每个建议都价值千金,凝结着写作路上的智慧结晶,这个机会确实很难得,飞花令的既视感。

五、共同成长的势能

助教团里,大家都是有正式工作的,有的还要带孩子。这只是兼职,但是我们以百分之一百二十的热情去完成,这本身就是个互相激励的过程。我们用写作连接了彼此,建立了有含金量的友谊。

李笑来老师说,朋友就是那些我愿意花时间与精力与之共同做成至少一件事的人。友情中最有价值的部分来自各自的成长或者共同成长。

简直就是助教团的真实写照。我们每天花一个小时以上共同点评文章,锤炼了鉴赏力、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像滚雪球一样加速成长。如果坚持三个月,半年,一年,会有怎样的变化,敬请期待。

总的来说,这21天,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适区,希望自己能更努力。成功的路上并不拥挤,除非你压根没努力过。只要你努力过,肯定有会有回报。《失落的幸福经典》提到,人生游戏是一场有如回力飞镖般自作自受的游戏。人的思想、语言、作为,早晚都会回到自己身上。

我坚信,我在弗兰克写作训练营中付出的努力,会成为明日蜕变的资本。

你可能感兴趣的:(21天,从学员到助教,我收获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