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邑之谋

白登之围代表了被冒顿单于一统的匈奴,已经不再是先秦那个“不以后退为耻”的游牧部落,而成为一个和大汉王朝对立的王朝,和亲属于两个王国间的一项较为稳定的外交政策。

我们高中学的课文中,有一篇翦伯赞的《内蒙访古》,文中他借昭君墓,表明自己“和亲政策比战争政策总要好得多”的观点,不知道这篇文章还在课本中否,还能在多久。

翦伯赞曾经投笔从戎,应该深知战争之残酷,所以才有此一说。就像曾经溃败至台湾的郝伯村将台独斥之为“现代义和拳”一样。

汉匈关系相对和平,或者表面上的和平被马邑之变或者说马邑之谋打破,出谋划策的是大行令王恢,大概相当于现在的对外政策部门的长官吧。

本来汉匈直接摩擦不断,马邑也在边境摩擦中几度易手,张骞也已经开始了西域外交行,战争也是一种选择,虽然不是最好的选择。但可笑的是,王恢是根据朋友的建议而转向皇帝建议,这相当现在的政治游说吧。更可气的是,马邑之谋败露之后,这位嚷嚷着打打打的王大人,又临阵退缩了。虽然我对汉武帝杀人如麻的暴君之为一向不齿,但对王恢我是没有一点同情的。

柏杨曾说过中国人一向不吝流血,流他人之血,应该就是指的王恢之流。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邑之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