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时光,让我们不期而遇

谢时光,让我们不期而遇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特别献给PKUSZ的A307的小伙伴们

元月三号Lab元旦聚餐会的尾声时,Dr. Wei突然提议让我给实验室的同学们留言一些建议时,当时我还真的一时想不到从哪里说起,而且研三的同学们大部分都没来聚餐,加上研一研二的同学们有的喝得都头晕晕。于是,我说,大概在临走前还是专门写一篇文章,把想要对大家说的话,好好整理一下。

或许,这也算这三年在这里的一个小小总结吧。

在下面的文字中,思路会显得有些跳跃,希望大家不会觉得紊乱,耐心的读完,也许会多多少少对你们有些启发,那我就心满意足了。

其实,当初到这里的时候,很多同学都很疑惑的问我,Frank,你怎么不继续在香港工作了呢?香港人工不是很高吗?为什么还来内地?的确如此,对于同样的工种来说,香港的工资水平相对来说是要比内地高,不过考虑到现在的货币兑换汇率来说,所以某些情况下,也未必尽然。

来之前,我是在香港科学园的一家半导体公司工作,中文是香港晶门科技有限公司。其实2007年7月离开香港科大后,加上中间公司面试和办理工作签证等手续耗费的时间,我正式进入公司是2007年10月22日。当初我进入的是Quality&Manufacturing这个部门,当时部门还有做器件与工艺的开发的项目,有幸全程主导开发了SSL 0.35um 30V PIC工艺的平台,就是在基于之前公司开发过的现有的CMOS的工艺平台上设计如何满足性能要求的30V LDMOS的集成工艺。可是2008年下半年的金融危机也对公司策略产生了影响,有关器件与工艺的开发就完全放弃了,我们这个团队的同事们都转做有关fab management的业务,简单说就是协调fab、封测厂与公司内部电路设计师、产品工程师等其他部门之间的沟通桥梁,负责产品的良率改善问题等等。平时我们的工作主要就是催催工厂的进度,审阅工厂有关对良率的分析报告,与工厂的电话会议,也会针对性的对某些产品某些测试参数做一些数据统计分析等。

不过,时间长了,似乎就感觉也没多大发展空间,于是2011年12月5日我离开了晶门。后来是之前UESTC的师弟Daniel的帮忙,通过他之前公司的老总认识CSMC的一个老总,内部推荐得到面试的机会,也有幸电话认识那个台湾的Ke经理,可是我临时中途取消了本来定好的在无锡的面试行程,也无缘当面认识那位姓Ke的台湾经理,不过后来CSMC的一系列裁员,包括高层的变动,后来打听到那个经理又回到台湾去了。主动取消面试正是因为那个月的中旬左右收到Lin博士发来的邀请信,说实验室正好有和本地公司合作IGBT的项目,我可以过去协助项目研发和日常沟通,一边学一边也顺便帮忙带带那个方向的研究生。说实话,我那时之前从来没有接触过IGBT,就学过LDMOS和VDMOS之类,虽然半导体功率器件某些特性相通,但是具体到每个器件的设计研发考虑,多多少少还是有些差别。

于是我怀着好奇,来到南国燕园,参观了实验室和校园。就在当天晚上回到香港,在凌晨的时候,回复了Lin博士答应他的邀请了。其实,离开港科大后,我的确没有想过说再次回到学校,因为大家知道,如果没有博士学位,是不可能返回学校做教职的,这是目前所有高校的一个基本条件要求。所以,在这里,不论如何,都要深深感谢Lin博士的当初邀请,不然,我也无缘结识大家,认识你们这样可亲可爱的小伙伴们。

三年的时间,从2012年2月6日正式踏入燕园到现在不长也不短,所幸的是我算是完整的陪伴2011级的研究生同学们到毕业了。现在,他们也已经工作大半年了。在这里,特别要感谢Zhigui同学,当时他的主动讨论和活跃思维让我深深感受科研团结协作的重要和那种氛围带来的热情,我想再强调的是,做科研千万不要担心害怕自己的观点受到别人的挑战,就是要不断和周围的人讨论再讨论,反思自己到底思考的环节在哪里有了问题,就算有时争论的面红耳赤,也不要烦恼生气,那只是就事论事,只是学术讨论,不能因此伤了大家和气。只有讨论,才可以在科研的道路上顺利发展,千万不要闷头一个人在那里想了两三个小时还是没有结果,那为何不用这段时间去娱乐运动休闲放松身心呢?

好吧,说到科研,这里闲扯的稍微会有些多。很多同学困惑于自己不适合做科研,感觉没啥兴趣,可是偏偏自己又选择了这个专业,好像很失落很失望很自卑。

亲们,首先强调一下,谁说一定要搞科研才可以生活?谁说一定要搞科研才高大上?我倒是觉得就算那些开在学校周边的小店都比我们整天对着电脑每天模拟什么器件特性写什么总结报告赚钱吧?

关于这个困惑,主要是和我们从小长期受到的观念灌输有关,一般家长都似乎只有觉得不停的读书,一直能读到博士好像才有出路。但是大家怎么不从另外一个角度考虑?博士的方向更加的深入更加的狭窄,到最后其实选择面更小啊。为什么大家总是被所谓的虚名框住不能自拔?当然,我不是说大家不要去读博士,如果有的同学对读博士的的确确感兴趣,那就努力专心的做科研,发表高质量的论文,对学术界和业界有贡献,真正做些有意义的工作。

另外,那些对科研实在没有兴趣的同学们怎么办?说句实话,我敢说中国目前95%(或者更高99%)读研都只是位了获得一个文凭,然后毕业后凭着这个文凭再去找个稳定工作,赚多些钱,好好生活,这个是事实吧?这个无可非议,再正常不过了!

同时我们也要扪心自问,到底我们内心深处是不是真正油然而生对科研孜孜不倦的热爱? 大家记不记得网上有个关于“你既然这么穷,为什么不去赚钱,来搞什么研究?”的帖子吗?实际中的我们似乎把顺序颠倒了,为了赚钱才去做研究。所以,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真正搞研究的人却越来越少。

说实话,很多所谓申请项目无非就是从政府那里获得一些经费,想方设法的从中套现可以支配的正当使用的经费,特别是深圳市政府比其他省市更有钱。很多人每天忙的是申请项目,有几个真正在做科研?有多少还亲自阅读paper?甚至亲自做模拟仿真或者做实验写paper?到项目结题审核的时候,草草递交学生写的几篇文章交差,好点的话还做一些样品。当然,真正能转换成商业化成果甚至量产的微乎其微。大家似乎心知肚明,似乎谁也不愿捅破。那些每天只是想把技术变钱的人根本不会成为科学家,而只是工匠。那种口口声声标榜为科研工作的都是虚伪瞎扯淡的。

在这里,特别要引用科学网上有关“【老马27】皇帝的新衣”的最后一段话:

老马却开了腔:“王老师,你说你们工资微薄,却要把学生培养成为有智慧、有能力、比你们强一万倍的人才。就像一个只会点三脚猫功夫的拳师,只收一文钱,却信誓旦旦要将徒弟培养成天下无双的武士。你们以为天下人都会相信?现在都是咋啦?都不说人话,整天虚里吧唧地说些自己都不信的东西,明明露着个光腚,还在扭来摆去,以为自己是皇帝穿上了新衣。就你们这样,还要培养出引领社会的精英?我看你们只能培养出不说人话的大小骗子!”

有兴趣的话可以在科学网上搜索有关老马的系列帖子,相信一定会让大家获益匪浅。

总之关于科研在目前的中国高校就是那么回事,大家真的不必为自己是不是适合科研而困惑徘徊,在可以应对有关科研任务的情况下,抽时间做自己喜欢的事情,然后对未来想要从事方向的工作提早做好准备。如果有可能的话,还是尽可能的找到有关实习的机会,这样在你研三阶段真正找工作的时候会占很大优势,原因不再赘述。关于找工作换方向的问题,如果觉得自己喜欢,或者有机会转,大家可以转到有关互联网或者金融等方向,这毕竟是中国目前市面上比较火爆的,而且收入可观。在南国燕园,不就是那个经常看到打广告的汇丰商学院才是代名词吗?什么其他专业,简直就是不可一提,当然有些例外,特别是化学系的一些教授还是值得钦佩不已。

所以,如果你觉得在找工作的时候要换方向,那你提前做好准备,抽空业余自学或者选修课或者培训班加强有关知识储备,有时间尽可能抽机会找到相关的实习机会,这样这便很快在工作后得心应手。

当然,还有一部分同学是打算毕业后出国读博的,那你在毕业之前就要提前做好有关英语考试的准备,比如托福和GRE等,这个起码都要花6个月时间准备。同时也要在平时的学习和科研中努力发表一些影响因子比较高的期刊论文,这样对于申请出国绝对有加分。

上面凌凌乱乱的闲扯了一些关于科研、出国和工作的感受,不敢奢望对大家有多么大的启发,但期盼至少能得到大家或多或少的共鸣。

这三年里,和大家一起科研,一起游玩,有乐也有苦,但生活不正是如此吗?我从来没有后悔当初的选择,哪怕就在2013年的年初,才到了燕园一年多的时间,我其实收到北京一个猎头公司的邀请。当时Semikron在深圳有招什么Application Manager的职位,具体职位名字忘了。我当时电话都已经通过在珠海的HR面试,当时也已经确定在深圳的技术面试,然而就在面试前一天我还是临时决定放弃了。一方面考虑到我毕竟之前从来没有模块研究的经历,担心自己还是不能胜任;另外一个主要方面是考虑刚刚到南国燕园才一年,实验室与公司的合作项目开始不久,加上合作方的主要接洽工程师就是我以前成都UESTC的FW师弟,大家配合愉快。所以,我当时还是决定先坚持下来,起码要陪2011级的同学们毕业吧!

或许,有人会不屑一顾的认为这都过去了,还拿来说啥?是的,过去的是不值得一提,但我想说明的是,我是坚守信诺的,当把我该做的事情做完后,我自然不会多留。

做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守信用。每天大脑一发热就一个想法一个倡议,超级幼稚,很不靠谱!

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

我亲爱的小伙伴们,就算我依然留在这里,你们一旦毕业也是要离开这里。所以,不管是否我留下,我都无法亲身陪伴你们一辈子。

但是,请相信,只有我们的心在一起,无论天涯海角,我就在时刻在你们身边。况且现在有了微信,随时随地沟通无障碍。

无悔梦归处,只恨太匆匆。

你我都无法阻挡时间的脚步,该是说声再见的时候了。

13亿人中的排列组合把我们安排在南国燕园相逢相知,这是上天对你我的眷顾。

在这里,我无法一一列举你们每一个人的名字,我会好好珍藏所有与你们每个人的记忆,携着你们最真心的祝福和鼓励再次扬帆起航。

亲爱的小伙伴们,请不要忧伤。

或许,就在下一个路口的转角,我们又会不期而遇。。。。。。



                                 Frank

2015年01月18日写于广州三元里

你可能感兴趣的:(谢时光,让我们不期而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