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宪问2

论语.宪问2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原文】(14.5)

      南宫适问于孔子曰:“善射,奡荡舟,俱不得其死然。禹稷躬稼而有天下。”夫子不答。南宫适出。子曰:“君子哉若人!尚德哉若人!”

【通译】

      南宫适问孔子说:“后羿善于射击,奡善于水战,最后都不得好死;大禹和稷亲自耕种庄稼而得到天下。”孔子没有回答。南宫适出去后,孔子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这个人真尊重道德。”

【学究】

      南宫适是一个有识之士,通过对后羿、奡的好战和禹稷好德的比较,来论及社会崇尚好德之人,而不在乎只好战之人。

      孔子听到南宫适这样的话语,就明白南宫适的胸襟是如何博大,所以孔子赞叹南宫适是一个崇尚贤德之人。

      惺惺相惜,总在心神领会间,无需刻意标榜自己如何如何,总会有与之相匹配的赏识之人。我们真无需在意什么时候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只要时机恰当,总会破茧而出,誉满天下。

【原文】(14.6)

      子曰:“君子而不仁者有矣夫,未有小人而仁者也。”

【通译】

      孔子说:“君子中没有仁德的人必定有,但小人中有仁德之人决然不会有。”

【学究】

      这里说的是君子也有行为过失的时候,君子之所以成为君子是一旦出现错误及时修正,知错就改,不会掩饰自己,刻意自敝。而小人必定无仁德是说小人的心永远在于自己获利,即便有时候也不经意间办了好事,但决计不是有心而为。

      这是一段极其辩证的文字,表里不一是小人,表里如一是君子。这就是根本的区别点。

【原文】(14.7)

    子曰:“爱之,能勿劳乎?忠焉,能勿誨乎?”

【通译】

      孔子说:“爱他,就要为他操劳吗?忠于他,能做到不去劝告他吗?”

【学究】

      孔子这段话是我们现实生活太常见的现象。父母名其为孩子好,恰恰总是给孩子安排这安排那,从不顾及孩子的情绪和爱好。天下没有不爱孩子的父母,但打着爱的旗号左右孩子的生活,实际上是情感绑架。

      什么是忠臣呢?难道直言不讳就是吗?自古以来为什么忠臣总是没有几个好结果呢?也是哪些忠臣总是替君王安排,一样是拿着忠诚来绑架君主的思想。

      人与人相处很难,有时候老板又出钱又出主意,结果下属依然不买账,积极性依然不能得到发挥。这一样是位置绑架。

      每个人都有为自己负责任的能力,只有心甘情愿为自己的人才会全力以赴为自己而投入,谁要结果谁承担,这就是正道。

【原文】(14.8)

      子曰:“为命,裨谌草创之,世叔讨论之,行人子羽修饰之,东里子产润色之。”

【通译】

      孔子说:“郑国发布的公文,都是由裨谌起草,世叔提出意见,外交官公孙挥加以修饰,由东里子产最后润色。”

【学究】

      这里说到郑国国君对于公文发布时的严谨程度,每一个公文都与老百姓休戚相关,来不到半点马虎,如果朝令夕改,必定导致政局动荡,民心不安。

      郑国有裨谌、世叔、子羽、子产这样的贤能之士聚集在一起为政辅佐,自然是郑国之德,百姓之福。而且这些能臣都能依位而做,量才录用,也是郑国国君的贤明之处。

      那么我们现在很多政令出来之前有这样的严谨态度吗?自然也有,但文过修饰,一味高大上而不能立足,反而矫枉过正,恰得其反。只有在位之人能以百姓心为心,自然能融合饱学之士共叙大事。

论语.宪问2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论语.宪问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