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专访 | 梅晨斐:当我们谈论孵化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有声专访 | 梅晨斐:当我们谈论孵化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1张图片
有声&梅晨斐

梅晨斐,人称“梅老板”。梅老板一共有三个身份,第一是小村资本的合伙人,第二个身份是孵化器Stories的联合创始人,第三个则是个“写书的”,出过一本书,叫做《如何定义孵化器》。

小村资本与Stories的关系用梅晨斐的话来讲就是Stories是小村资本旗下的独立品牌孵化器。

有声专访 | 梅晨斐:当我们谈论孵化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2张图片
小村资本 X Stories

Stories:从反思而来的新型孵化器

从法国硕士毕业后,梅老板回国,先后供职于一家民营企业和一家房地产企业。在房地产公司工作的时候,由于行业背景,梅晨斐负责新的孵化器的搭建工作,“那时候国内做孵化器的人很少,我们也是摸着石头过河。”梅晨斐回忆到。

整整用了两年的时间,跑通了整个流程,梅晨斐将当时所做的工作总结为硬件和软件两个部分,硬件包括空间,软件的话则包括相关的服务、宣传、招聘等。这些工作经验,对于“如何定义孵化器”,梅晨斐在两年之后有了自己的理解。

对于梅老板而言,跳出来做孵化器的原因很简单。整个孵化器行业可以分为两排,站在第一排的是具有国有属性的孵化器。像以色列和新加坡,政府鼓励创新,所有的成本都由政府承担。

第二排是完全市场化运营的孵化器,例如在美国很多完全市场化的孵化器是进行公开融资的。

梅晨斐认为在国内会有更多拥有人才和技术的创业公司涌现出来,对于他自己而言,也想尝试有没有可能将孵化器这个实体完全独立出来进行市场化运营,找到自己的商业模式,并且能够对外融资,最重要的是这种商业模式能够被复制。

于是2015年6月梅晨斐着手创办了Stories。

有声专访 | 梅晨斐:当我们谈论孵化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3张图片
Stories孵化器场景照片

在正式做Stories之前,梅晨斐回忆自己当时做的最多的事情就是反思,去思考新的孵化器如何落地,市场化需要哪些东西,如何一步步进行落实。

他说当时自己问自己一个问题:没有空间能不能做孵化器,结论是不能。第一是因为Stories是一个新平台; 第二没有大佬站台,因此更加需要一个空间作为据点; 第三是Stories需要一个空间去平衡招商、投资和服务三者的关系。而很多孵化器死掉的原因就是这三点没有平衡好。

2016年3月,思考清楚这些问题之后,Stories开业。

当我们谈论孵化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是一个将写作与阅读整合在一起的网络产品,梅老板回忆刚刚接触的时候,的团队只有四、五个人,而梅老板则见证了从一颗种子,走向天使,再到完成数百万美金的A轮融资。

从产品上线、更新迭代、队伍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将当作写作工具。梅老板形容自己与的缘分:双方气场很契合,大家都觉得联合办公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这也正是梅晨斐一直认为孵化器的魔力所在:尽管在孵化早期项目的同时,有很多不确定性的存在,但是不断迭代和变化的过程,是项目本身也是自己成长的过程。

有声专访 | 梅晨斐:当我们谈论孵化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4张图片
Stories团队合影

梅晨斐说,孵化器的核心用两句话来形容:孵化器的满足率决定了孵化器的底线,投资项目的好坏决定了孵化器的上限。

一个孵化器,作为一个实体空间,没有满足率就一定会死,但是把精力过多地投在招商上,很快就会抵达上限。

而对于一个孵化器,能不能找到好项目,决定着整个孵化器的上限。基于此,Stories的市场定位就是需要一个空间来保护自己的新品牌,并做好满足率,同时从孵化器中找到好的项目。

孵化器对于机构的意义就像一张大网,第一可以接触最多的项目,了解最新的行业,发现新事物,并将这张网扩大,中后期在确定的领域进行收缩。

有声专访 | 梅晨斐:当我们谈论孵化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_第5张图片
Stories团队合影

因此对于Stories的定位,更加精确地说Stories是小村资本在整个生态链上的一部分,而一个想要做大做好的机构是需要进行生态布局的。

从抽象的角度理解,Stories与小村资本的关系就是孵化器和大资本的关系。孵化器位于左端,集中着最多的新兴产业,大资本位于右端,以传统产业为主。孵化器在做的事情就是挖掘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必然的集合点。

投资人与创业者——不同角色的转变

基于对行业深刻的理解,梅晨斐开始从不同的维度去理解创业者和投资人这两种角色。

早期的创业者像一个水管工,哪里坏了就要修哪里,所有的东西都要兼顾,是一个实际操作能力很强的人。

中期的创业者像一个哲学家,项目到了一定的阶段以后,思考问题的时候创业者往往会站在一个抽象的角度上。

而后期比较成功的创业者,像一个“疯子”,思考问题的角度已经到达另一个抽象的级别。

对于早期的投资人而言,看项目的逻辑像是一个艺术家。很多早期的创业项目就像一件艺术作品,很多人看不懂,但好的艺术家具备发现天才的能力,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这些艺术家会发现他,并且验证他。

后期的投资人像一个银行家。越到后期,交易的结构就会越复杂,而银行的方式就是要规避风险,并且对各方机构负责。中后期的交易中,每一次决策可能都会存在风险。

而处于中间阶段的投资人就像是一个生意人,介于两者之间,一边想要收益,同时又想规避掉过多的风险。

对于未来趋势的判断,梅晨斐认为很多大事已经结束了,很少再有人会投一个平台级的东西。其次内容产业会愈发蓬勃,原因是整个互联网的架构已经搭建完成,就像是高速公路已经建好,而内容就是汽车,接下来大家会争相抢夺好内容,也就是抢“好车”的时候到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有声专访 | 梅晨斐:当我们谈论孵化器时我们在谈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