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绘本中的主人公——马克西姆是一只不太“循规蹈矩”的小狼,他的爸爸希望他长大后延续家庭的传统,从事狼族祖传职业——猎手。可马克西姆偏偏有个令狼爸羞愧难当无法接受的理想,那就是当一名花匠。于是,狼爸忧心忡忡、寝食难安,想方设法地尝试把马克西姆引入正途,结果却都以失败告终。
开篇第一页,就交待了故事的焦点:狼爸和小狼关于未来职业的问题发生了冲突。
作为一名狼族成员,长大后成为一名优秀的狩猎者是理所当然的正确选择。就如同一个显赫的家族企业,儿女成为继承人是名正言顺皆大欢喜的结果。但马克西姆偏偏不愿意走这条顺理成章的道路,而且,他有个与狼的形象格格不入的理想——当一名花匠。
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父子俩各执己见、态度坚绝、没有丝毫改变的迹象和可能。
马克西姆为什么不想当猎人呢?原因很简单——“不喜欢”。对于“猎手”这个所有正常的狼都应该热爱钟情的职业,马克西姆没有半点兴趣。
面对这个“逆子”,狼爸“气得尾巴直哆嗦”。他双手叉腰训斥儿子的模样,跟生活中无数被怒火点燃的爸爸们的形象实在是太相似了。面对这个强势的老爸,小狼低下了头,但并没有屈服,他依然固执地回答:“我不喜欢捕猎。”于是,狼爸大发雷霆。
看到这里,作为一个也时不时大发雷霆的家长,我开始思考狼爸怒火中烧的原因。
当我们认为明明有一条金光大道铺展在孩子面前,一旦走上这条坦途,他们便衣食无忧、安稳幸福。可他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偏偏要另辟险径,去从事那些不容易受到社会主流认可的生计,这如何不让我们担惊受怕呢?(虽然,我们所担心的结果完全是因为事件超出了我们目前认知的范围,便对孩子的将来臆想出种种不利局面,从而陷入无法自拔的焦虑之中。)
还有很多类似的我们成人认为毋庸置疑的”真理“,可孩子们偏不明白、不听从。当面对这些情况,我们到底是因为他们的”错误选择“而生气,还是因为家长的权威受到挑战而暴怒?恐怕我们自己都不清楚。因为在怒吼的时候,我们已经失去了理性思考、控制自己言行的能力。
面对小狼的坚持,我正在心里琢磨狼爸接下来会如何继续施压呢?马克西姆的屁股会不会被揍成花朵呢?翻到第二页一看,狼爸竟然“情绪逐渐平静下来”,开动脑筋积极展开下一步对策。
他“两眼发光”地向小狼勾画出成为一名猎手的美好蓝图:有滋有味地享受慢火炖香猪,这是多么令人向往的幸福生活。难道生活中还有比吃上美味的肉食更有意思的事情吗?
看来,这个狼爸比我们生活中的狼爸要淡定许多,怒火并没有烧掉他的理智。他知道,此时动用暴力手段只会让小狼离自己的要求越来越远,所以敢紧调用想象力和描述力对小狼动之以情,企图用“美食计”把小狼拽回到自己的手心里。
但抱着小羊玩偶的小不点却有着远远超乎他个子的定力,他依然坚持:“我不喜欢肉啊。”
看到这里,我忽然联想到了小学时语文书上的一篇课文。课文的大概情节是:一只小兔子对妈妈说:“我喜欢吃白菜的根。”可妈妈告诉她:“傻孩子,白菜的叶子才好吃。”然后小兔子又说:“我喜欢吃胡萝卜的叶子。”妈妈又告诉她:“傻孩子,胡萝卜的根才好吃。”接下来小兔子的种种说法都被如同专家一般的妈妈无情地纠正了。
这篇课文的主旨是教育小朋友要听家长的话,因为家长(或老师)的话是永远正确的。什么食物有营养、什么食物美味、什么食物值得我们去喜欢,这些标准答案全部掌握在家长(或老师)们的口里。
学了这篇课文后,小小年纪的我曾在心里置疑:为什么妈妈说好吃我就应该觉得好吃?难道每个人的口味不是应该由自己去体会才能确认的吗?当然,我这些疑虑只能留在心里。那个年代,没有几个人有勇气去挑战教科书,大家都被鼓励做着大人眼里的“好孩子”(其实也就是一个没有个人想法事事顺从的“傻孩子”)
现在,教育理念和认识的多元化已经进步了许多,越来越多的家长意识到鼓励儿童“有主见、做自己”是一种更先进更人性化的教育模式。但是,作为受传统禁锢太久的中国家长,要全方位全身心地尊重孩子的意愿,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需要太大的勇气和底气。
一听见小狼回答“我不喜欢吃肉”时,狼爸马上逮住了他的漏洞——因为他前周日才一口气吞掉了五片羊腿!但小狼强调,“我只喜欢吃买来的肉,不喜欢捕猎得来的”。
然后,小狼一边浇着花儿一边向爸爸宣布他的人生规划:将来会开一间很漂亮的花店,摆满五颜六色各种各样的鲜花,然后用卖花挣来的钱去超市买肉,保证自己不通过掠杀一样可以填饱肚皮。
看到这里,大家有没有觉得小狼的理想并非不切实际的空想呢?他在选择情怀的同时并没有打算委屈自己的肚子。
这一页的画风,狼爸已经渐渐从愤怒过渡到平静,看他发着光的双眼,分明透露出一丝慈爱。也只有在这种看似凶狠实则温和的目光下,小狼才会在爸爸面前大摇大摆地伺候他的花花草草。
如果转换为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场景,恐怕“狼爸们”已经气愤得要摔碎孩子的花盆或者拿出棍子,小朋友只能饱含着泪水簌簌发抖、准备着挨揍了。这个狼爸真真比人类世界的许多“狼爸”高明和理性:我虽然不接受你的想法,但我绝不限制你的自由。
于是,焦虑的狼爸失眠了。上一页图里面有个很有意思的细节:夜深了,无法入睡的狼爸在厨房里打转。他为什么没有在卧室里面转悠而是在厨房里呢?应该是不想影响狼妈休息。还真是暖男一枚。
转悠了几晚上,黑夜终于给了他灵感,他想出了一个好主意:教马克西姆学习捕猎。他知道,与其去粗暴强迫,还不如耐心培养。狼爸显然被自己的智商所感动了,信心满满地跟自己打赌:如果不能说服小狼成为一名猎人,那他就吞下自己的帽子!
于是,狼爸紧锣密鼓开始了他的培训计划。第二天,他很早就把小狼从美梦中叫醒,还亲自煮了浓咖啡、演唱了战歌(想起自己平时催女儿起床,几乎是清一色的吼吼吼,好汗颜)。
可是,当躲在草丛中的狼爸和小狼好不容易等到一只小兔子出现时,马克西姆马上跳出去通风报信,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当了叛徒。
呃,这下,简直是玩大了。可是,面对愤怒的爸爸,小狼道出了牢牢树立在自己内心深处的理念:“打猎是残忍、野蛮、粗暴的活动。我永远也不要当猎人!”这是小狼第一次义无反顾地否定了在自己家族保持了五十多代的传统,并坚定背道而驰要走自己选择的路。
面对如此胆大包天的娃娃,狼爸开始大口大口吃着自己的帽子。看到这里,忽然觉得眼睛里面还包裹着怒火的狼爸可爱十足。
又是一个失眠夜,可怜的狼爸在床上苦思冥想,终于又想到一个好主意:适度恐吓。他严重夸大了花匠这个职业的危险性:可能会被扎伤、被割伤、被染上破伤风等等。
可爱的马克西姆回应了爸爸一个拥抱,并保证自己会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保护自己。由此再次证明小狼对自己梦想所持有的并不仅仅是激情,还储备了专业的知识。
结果是,狼爸沮丧着吃掉了自己的枕头!
屡战屡败的狼爸并没有气馁。某天他又灵光乍现,想出了又一条妙计:让马克西姆讨厌鲜花。为了达到这个目的,狼爸购买了许多精油,并趁夜深潜入小狼的房间,把所有精油通通倒在儿子的枕头、睡衣和床上。
在阵阵浓郁恶心的味道中,狼爸再次立下誓言:如果这次儿子对花儿还不死心,就吞掉自己外婆的盘子!
第二天清晨,惊喜终于出现了。马克西姆突然跑进浴室,向老爸宣布以后不想当花匠了。突如其来的幸福让正在剃着胡须的狼爸猝不及防,一不小心脸被刮伤了。
可狼爸最终得到的答案是——马克西姆通过一晚上精油的洗礼,终于找到了他的真爱:原来他迷恋花儿的原因是它们的香味。所以他决定以后不当花匠,要改做一名卖香水的商人......
故事在这里结束了:可怜的狼爸开始大口大口地吃着自己外婆的盘子。在身心俱伤的情境下,狼爸依然没有忘记自己的誓言。
绘本虽然完毕,但狼爸与小狼的“斗智斗勇”或许还会一直持续下去。绘本中的情节象极了现实生活中的很多家庭。很多小孩子刚出生或者还没有出生,父母就已经为他们规划好了人生路线:报什么兴趣班、上哪个学校、学什么专业、从事什么职业、找什么样的伴侣等等。
乖巧顺从的孩子会如了大人的愿,而具备较强独立品格的孩子会坚持自己的梦想和选择。当父母的意愿与孩子的理想发生矛盾时,我们该如何解决冲突呢?
你是希望用威严逼迫孩子就犯,还是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与小孩平等沟通?如果你不小心恰好是一枚狼爸,你能做到在一次次沟通失败后,依然“讲信用、有风度”,尊重孩子最终的选择,保持愿赌服输的气场吗?
合上绘本,我再次陷入思索,小狼马克西姆为什么敢于不走寻常路,不愿听从父亲的安排、不畏父亲反对坚持自己的理想?他的独立精神是从哪里来的?或许正是因为他有一个不太“狠”的狼爸。这个爸爸为了帮助“浪子”回头,虽也曾威逼利诱,但至少做到了一个父亲应该保有的底线——对孩子起码的理解、爱和尊重。
其实不管是虎妈还是狼爸,我们必须明白,教育的本质是让小孩成为一个拥有独立人格的个体,而不是我们的翻版。孩子不是我们的下级,而是他自己生活的主人。即使做狼爸,也请你做一个优雅、讲理、守信,值得孩子尊重和喜欢的狼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