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7.2 C&B15电影季 常春藤组《叫我第一名》

本周是电影季的第一次课,由常春藤组讲《叫我第一名》这部电影。上场的四位小伙伴各有两点,关键是她们分工合作得非常精彩,首先是张旭兰从专业的角度分享什么是妥瑞症,然后由王丽玲上场身份带入的方式为我们讲述这部电影的大致故事,再由李菀秦结合客体关系的理论细致的分析电影中的一些点,接着由张亚红来电影中的父子关系,最后再由张旭兰从专业的角度梳理拔高。

其中我印象比较深的点是:

1.张旭兰从“第二次约会综合征”这个点上挖到的精彩内容:

当女朋友跨过妥瑞症,接纳布莱德这个人的时候,这个真实的人的虚弱感却恰恰暴露出来,因为那个与“同伴”和平相处的背后,是不得不互相依存的虚弱感。

布莱德将妥瑞综合征人格化,只有将那个被排斥、被嘲讽、被骂怪胎的部分分裂出去,以自己去接纳他的方式与他共处,才得以使自己核心的部分不因被攻击而溃散。

接着,这个同伴成为布莱德的过渡性客体,就像很多人童年都拥有过的玩具,它就是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陪伴孤独、抵御虚弱,维持着内心的完整和安全。

但,我们最终要从被过渡性客体的保护中走出来,而父亲的不接纳甚至攻击性,阻碍了这个过渡性客体与自体的融合,直到,布莱德主动的去挑战父亲不能面对的那个雷区,并完成最终的和解。

2.李菀秦讲到的母亲的几个特质

特质1:

担当——母亲承担起作为母亲的那份担当让人敬佩,例如她在离婚后,带着2个孩子的妈妈,做的第一件事是创业,四处兜售精品高级服饰,孩子们帮忙;在一切问题面前都选择面对而不是逃避,与脆弱、退缩的父亲形成鲜明反差。

特质2:

爱和陪伴的能力——母亲与儿子形成了最强大的情感连接,她信任、看见以及具有品质的陪伴、高质量的情感响应是孩子真实自体发育、成长的沃土。每当面对他人对孩子的质疑、误解甚至伤害时,母亲均是选择倾听并信任孩子。例如在面对教育者对儿子不看不听而直接指责“为何要自毁前程”时,母亲带孩子离开了渴望已久的学校,等等。母亲在尽力不让孩子感受到自己的脆弱、无助和痛苦等负面能量,孩子也在尽力避免增加母亲所承受的重量并学着互相支撑。在这样爱和陪伴中,孩子学会了爱,与母亲、兄弟相互支撑、相互体谅。同时,这样的爱,也成为男主后来成功的重要动力因素。

特质3:

理智——以爱为前提,在清晰的自我意识之下,面对现实选择理性、拥有较高的辨识度和灵敏的反应,这样的理性为孩子带来了有力且温情的庇护港湾。

特质4:

永不放弃的强大意志力——持续的抱有希望并努力尝试,一路走来始终相信自己、相信孩子,在艰难面前,均选择了强悍的自我建构,很大程度上起到引领的作用。在遇到困难时,在大后方智慧的看见、安抚、鼓励和支持。

特质5:

实干精神(&节奏)——使用客体的能力较强,她一直在现实里,找路径,例如一直尝试各种学校、医生,并从未停止过对托瑞综合症的研究。

特质6:

足够的边界感——清晰的边界感以及对孩子的尊重,造就了足够的成长空间 。与中国常见的侵凌、压制等越界行为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母亲在面对孩子时,总是具有足够灵敏的共情能力,充分尊重孩子作为独立个体的思想与感受,例如在图书馆门口母亲虽然急切的想要找寻疾病的真相,但面对不想进去的孩子,立即选择停下来与孩子进行有效沟通,从思维层面分析了目前的状况以及自己的想法,互相之间得到较好的理解,且最终也是自己进入图书馆,而让孩子在外等待。

特质7:

正念——正向的认知模式,从小就影响孩子形成了一套正向的信念系统,在诸多可能造成创伤的事件发生时,都将能量进行正向的引导,减少可能对孩子造成的创伤,也让孩子学会了一种“幸福”的能力。

你可能感兴趣的:(2017.7.2 C&B15电影季 常春藤组《叫我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