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红利》一个新世界铺天盖地而来

这本书是腾讯员工徐志斌所写,服务与腾讯开放平台,腾讯有着浓厚的产品氛围、对社交网络理解深入骨髓,有笑话称保安都是编程高手、清洁阿姨都可以指点困惑的程序员,高手是大隐隐于市的,扫地僧就是你我他。写这篇读后笔记,也是怀着认真严肃的态度而作,不敢班门弄斧,就从道、术、器三个方面进行归纳。

【道】

通读完全书,一个公式深深的映入脑海中,社交红利=信息*关系链*互动,个人认为是作者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公式,站在高点,构建社交红利的价值体系。

1.信息

信息的核心,最本质的是流动地充沛的情感+自娱的情结,就是我们常说的走心,承载作为信息主体的不同诉求,因为不同的文案对信息的撰写、表现不同,带来不同信息回流的形式,因为信息越来越碎片化,所以文章和游戏向轻应用转变。

2.关系链

关系链,六度分割理论,我们的好友找到了一批目标用户,通过关系链理论,不断的链接该批用户圈子里的目标用户,从而聚集新用户,每个人背后都代表一种力量,这就是脉脉APP最核心的模式,而且不要利用水军,因为水军跟真实用户之间是没有互动的,从而很容易被人识别,类央视315,利用何润东作为发生,刻意安排,被网友发现,反遭调侃。

每个人在社会上是一个点,我们的社交就是点与点的连线,2个点之间的联系,称之为社交行为,每个社交行为都可以有商业化的地方,A与B需要聊天,互动过程中需要用到各种社交心理,比如炫耀、虚荣、贪婪等,利用这些心理,在这个基础上叠加商业动作,比如说送花、显示手机型号等。

我们开始在点与点之间建立连接,但是点与点的连线会越来越多,虽然点是不变的,但线呈几何倍增长,依托在线和网络上的商业化价值会越来越大。类人口红利效应。

3.互动

点赞、置顶、转发、再创造、分享、喜欢、评论,这种过程虽然细小,但是一种互动激励,达到一种长尾效应,从而带来量级的发展。互动时有2个时间点,周末运营和被窝时间,周末运营,周日达到运营高峰,文章阅读量最高。被窝时间,是大家睡前,会有娱乐需求。

互动模块,提到了三种力——分享力、扩散力、转化力,其中分享是极其珍贵的行为,如果一个APP,有1千万的激活用户,但每天分享出来的信息不会超过1万条,也就是1/1000的比率。更别提转化力了,类漏斗模型。

《社交红利》一个新世界铺天盖地而来_第1张图片

【术】

书中提到两大经典工具模式:大节点+自娱现象+获利冲动 以及帐号+渠道+互动服务。对主攻新媒体或者社交化媒体宣传的人,提供指导性方向。

1.大节点+自娱现象+获利冲动

以微信红包为例,大节点指较为活跃的人、有庞大互联网圈子,在群里发红包、收红包,获得娱乐效果,同时获得滴滴红包,并安利到朋友圈中,处于一种很朴素的想帮助他人的想法,最原始的获利冲动。越是陌生人,越是在群体中,越是互惠门槛较低,人们的互惠行为越明显,人们都期望给陌生群体留一个好印象,这也是为什么,《欢乐颂》里安迪被诬陷是小三时,各大论文互不相识的人,声讨、人肉、谩骂小三等。

2.帐号+渠道+互动服务

以papi酱为例,粉丝上千万了,最开始时,她通过了各大视频渠道平台,如腾讯视频、优酷视频、美拍、微信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分发视频,举例如微信公众号,她开通了点赞、留言、赞赏等互动渠道,随时跟粉丝互动,从而慢慢积累,粉丝不断提升,聚类群体增多。

【器】

1.7天效应/应用

现象级的应用,如小咖秀,有典型的引爆点的时期,统称为7天效应/应用,一个巅峰曲线或者引爆点带来的效果,会在7天之内慢慢消失,依附的事件或者应用也会慢慢归于沉寂。故而企业得充分抓住7天的社交红利期,做到大规模覆盖。

2.微信和微博进行对比

微信平台有自己的规律,因为有不信任的存在,现在极火的微商,建议选择价格的100-200元之间,试错成本低的商品开始,随着信任的不断增强,价格可以不断提升。

微博平台用于传播社会性问题,极快!其信息是以分和秒来计算的,很容易产生热点,但热点生命期很短,1天就过去了,如果企业想要在微博上宣传品牌,可以做2点事情,第一点不断的重复,同一时间段讲述同一品牌的不同故事,如此反复反复,加深印象。第二点影响力和信任背书,这就是为什么要找名人代言和转发,为了借助发布者的力量做这些事情。

3.人们极其渴求高质量的信息

现在深度社交的时候,人们会产生反社交的行为,尤其在朋友圈,看到关于【深度阅读】的好文比重会越来越大,像粉尘和碎片化的沟通,没有改变人们对好信息、好报道乃至好服务的渴求,庞大的用户群体正在寻找优质的信息、消息并分享并推荐出去,专业而有价值的信息是稀缺而珍贵   为什么知乎平台有这么大的价值,聚集了一帮高质量的人的原因在此。

4.微信公众号运营小建议

公众号要么就提供有价值信息,要么就走轻娱乐道路让别人觉得快乐和放松,因为无论那个年龄阶段的人,对轻娱乐的需求占了30%上下。85后对时尚、服饰等需求增大,90后对星座、运势的需求增多。

《社交红利》一个新世界铺天盖地而来_第2张图片

还有几点很朴素的观点,第一社交的基础是信任,在信任达成的基础上,才可以形成有效社交,进而拥有社交红利,即商业价值。

朋友的交往,有一种信任背书,类airbnb,完成了这种信任背书,所以房东愿意让陌生人住到家里来。这也揭示了,为什么小城市小圈子作恶的成本要高,因为圈子就这么大,坏事传千里,圈子里的人都防范你、唾弃你,成本太高了。而大城市,圈子太大,做了坏事,改头换面,陌生人很难知道你的过去。而互联网、社交圈的出现,将这种圈子不断扩大,信任背书扩大,这也就是TED演讲里的,网络让强奸犯的犯罪成本变高,通过将犯罪事实置于网络,从而将强奸率降低90%。

第二,陌生人在社群中的,互惠行为明显。从我运营社群开始,留意到的现象,在一个由弱关系构建的社群中,大家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因为某种原因,如地域、爱好等聚集到一起,大家都非常乐意互帮互助,比如租房遇到坑爹的房东,群里的律师会无私提供法律服务,比如创业需要资金,群里的小伙伴会提供融资机构联系方式,进而牵线搭桥。思考这种互惠行为的原因,在弱关系中,算是陌生人,每个人都希望在陌生人面前树立好的形象,而刚好面对别人的迫切需求时,施善成本较低时,通常都乐意做。最终形成良性的互动。

第三,从留固话号码,到手机号码,到QQ号,到微信号,或者说未来的帐号,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有朋友说运营商为何不多策划些活动,增加对手机号码交换的粘性。其实运营商一直坐拥了很多宝藏,比如手机号码,像微信起家,很大程度依靠其积累了10多年的QQ用户,通过QQ好友推荐加友,而迁移到微信上,现在很多APP,如脉脉,就是通过手机号码,联系和扩展人脉。但运营商坐拥通信管道、国家牌照、最全面的大数据,不亦乐乎,这种苍蝇腿的小肉,人家不在乎,有钱就是任性。再者,现在手机号换得比较频繁,像我爸妈一个手机号码用了10多年很少了,我平均3年换一个新号码,现在更多通过社交帐号发生联系,社交号的安全性也不断提高,通过手机号码完成第一步注册后,即可“过河拆桥”了,小伙伴们愉快地在社交软件联系,乐不思蜀。

《社交红利》一个新世界铺天盖地而来_第3张图片

前两天在星巴克,听到一个80后的大哥,义愤填膺的教育一个90后的小哥,“我们80后,属于互联网时代的移民,都在努力学习新媒体、互联网营销,你作为一个90后,互联网时代的原住民,竟然连手机APP都不多玩几个,想帮你,都烂泥巴扶不上墙”。

一个原本该引流潮流的90后,被80后训斥不够新潮,还比不过60后,甚至40后的好学。像我妈,60年代的人,H5页面自学成才,玩得不亦乐乎,今天给她姐发个生日祝福页面,明天录个感谢视频。像招行CEO马行长,40年代的人,每天上微博学习网络语言已形成习惯,一句安利,一句活久见。两位都是我眼里的fashion icon ,不拒绝改变,拥抱这个铺天盖地而来的新世界。

你可能感兴趣的:(《社交红利》一个新世界铺天盖地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