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炼+个人思考】周鸿炜的互联网方法论

总体感想:

看完全书,印象最深的竟然是,有些看似很牛逼的战略布局和做法,在当时不过是摸着石头过河的产物而已,比如乔布斯的iPod-iTouch-iPhone-iPad,比如马云的免费淘宝-旺旺-支付宝,比如马化腾的红钻绿钻黄钻,是股东急着要一个变现的方法。非过来人,不知道这些说法是否完全正确,但有些的事确实存在机缘巧合,也有太多马后炮的美化。看多了吹捧再看看这些,反倒觉得有点意思。

阅读价值:五星推荐


【提炼+个人思考】周鸿炜的互联网方法论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以下分章节简单总结:

第一章:欢迎来到互联网时代

看到这个章节名,你先猜猜周鸿祎会说些什么?

本章的中心思想就是,传统做生意的思维不管用啦,因为他们都只管赚一票就走,根本没为用户考虑过。

举例:传统的兜售技术、故意让用户看不懂用不来的软件和360杀毒软件

让我觉得非常有意思的举例:周鸿祎预言3年后(书出版于2014年)电视台将岌岌可危,因为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不看电视,终端逐渐转移至爱奇艺和B站等视频网站。

所以现在做生意的核心是解决用户痛点,做好产品体验。

商业模式不是单纯的赚钱模式,甚至很多初创公司后来可行的收入模式与商业计划书里大相径庭,比如Google的AdWords(一种付费网络推广方式)。

商业模式=产品模式+用户模式+推广模式+收入模式


第二章:互联网里的用户至上

就像以前我们一直听的那句“消费者是上帝”,但根据很多经历来看,并不是这样,传统销售大多抱着把东西卖掉就万事大吉,除了买东西最好别再来找我的想法,买完产品就等于交易中介。而互联网思维中,用户买完产品(有时甚至免费),交易才刚开始,甚至恨不得通过产品和服务,每天都让用户感受到产品的存在和价值。

举一个书中的例子:早期传统行业的人不承认微信有多大威胁,认为你们是互联网公司,没有我们运营商搭路哪有你们跑的车?此话不假,但他们没有发现用户不再用你的短信、彩信,打电话时间也越来越少了,从运营商的用户转变成了微信的用户,即使我现在还在网上充话费,对我来说我是在和各个互联网公司打交道,而不是运营商,运营商的价值只体现在网速和通话质量上。用户其实不关心路是谁修的,虽然作为修路的还会存在,但其实已经没有了用户,商业价值趋于缩小。所以,微信对运营商最大的杀伤在于:让运营商跟中国几亿给它交话费的人隔绝了,这是最可怕的。你看,每个月到营业厅的人才有多少?除了办新卡的时候去营业厅,平时谁还会去?运营商渐渐接触不到用户,也就无法理解用户的需求,推出的新业务自然也很难戳中用户的痛点,变成了纯粹的流量商。

所以按照这个思路,每个人都要想办法让用户在没买你产品的时候也能跟你发生联系,买了东西之后,更能跟你发生联系,我一直说互联网会让中间商的存在变得稀薄,简而言之就是中间商越来越无利可图,但现在看来,中间商还有一条出路就是,通过经销产品和用户产生联系,然后把自己变成自媒体。比如,我是一家手机经销商,我不能仅仅把手机卖掉就完了,而是可以写几篇手机选购文章,写几篇手机测评文章,甚至和手机发烧友成为朋友,这样的增值才是互联网思维吧。

要把“用户至上”这四个字贯彻到底的过程中,可能会牵动不少人的利益,导致被人“追杀”,良好的心态不可少。

最后,因为是“用户至上”,所以决定了互联网产品的MVP模式,不是技术和CEO决定产品,而是用户。

第三章 颠覆式创新

颠覆式创新看起来一副翻天覆地的样子,其实:

1、它不一定是从无到有的发明。文中举例说了乔布斯的拿来主义,ios系统和Safari浏览器都是在别人的核心上加了一个苹果自己的壳,不少人认为从底层做出来的原创才叫创新,其实并不是什么都自己做才叫高科技,很可能全是缺点却只在一个核心点上做到极致,便足够超过你;

2、它通常来自于边缘地带。创业者不要满脑子想着做平台,而是要找一个大公司看不到的角落,给用户解决问题,专注于产品定位,聚焦于服务用户痛点。

3、发现它的还需要沉得住气,若是今天去新浪做个访谈,明天到搜狐亮个相,立马就会被巨头整个端掉。

第四章 免费时代

互联网的真免费不同于以往传统市场的“羊毛出在羊身上”的假免费,因为数字化的互联网服务和产品,是当用户越多,它的边际成本便越趋于无限小,当用户越来越多,它可以启动“羊毛出在猪身上”的第三方补贴收入模式,和另外一种增值服务的收入模式。

免费是一种新的商业模式,开始一款产品之前,应该想清楚这些问题:你拿什么免费?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不是只做某一个部分的事,而是要为自己创造价值链,并尽可能地延长价值链,最简单的例子就是Kindle和亚马逊。这也可以解释为何跨界近来特别多见。

第五章 体验为王

产品体验只是及格和良好,对用户来说不会产生情感冲击的话,很难突围。新产品想让用户口口相传,成熟的产品想要持续走高发展,一定要将用户体验做到极致,做到超出用户预期。海底捞的事不用多说了,而亚马逊更是值得学习的标杆,贝佐斯十多年从不讲如何为股东创造最大的价值,反而大谈如何创造最佳的用户体验,虽然投资回报率一直无法提高,但用户群体一直保持增长且忠诚度高,让华尔街又爱又恨。这里周鸿祎提到的《一网打尽》让我很感兴趣,也让我猛然发现自己对亚马逊的创业和发展故事一无所知,于是决定去亚马逊买相关书来看看️

最后两小节提到的聚焦和大道至简,其实意思差不多,道理也很简单,但你看周鸿祎是怎么展开说的。

“当你跟用户说有五大功能,六个体系的时候,用户真的能记住吗?但是如果说这款电视上免费电影随便看,用起来比优酷还简单,就能简单地口口相传。”

这个部分我倒是觉得这不仅仅是聚焦的问题,还牵扯到会不会说人话,说白了,是不是在自嗨。

举的例子有传统遥控器和用户真的常用的几个功能,学习成本。

传统游戏和页游,速度快,打开浏览器过1分钟就能玩上了。

用诺基亚的手机下载一个软件,存在什么地方连程序员出身的人都要好费劲才能找到,而开发者申请一个开发权都要六个月的时间!

其实一个东西,最后你选择它,不是因为做得漂亮,而是因为做得特别简单,特别好用,这就是核心,漂亮是锦上添花的东西。

第六章 互联网方法论

心态上:企业要容忍失败,员工要拥抱失败,国内许多创业者喜欢跟在巨头后面,能有点钱就满足了,但其实要脱颖而出无非两种思路,要么进入新的领域有新的想法,要么在大家都知道的领域,想得比别人深,有不一样的解决方法。

另外很有启发的一点是,产品分强需求和弱需求,弱需求产品独立做很难,不是产品不好,而是要依附于一个强大的渠道。

周鸿祎这本不难懂,很多还是很简单的道理,但如果你没有成功实践过,充其量就是知道而已,连懂道理都算不上,因为很有可能下次就在简单的道理上犯错。

很多人都说这本书道理浅显没什么干货,但其实周鸿祎说了很多人都知道的原理性概念,原理性概念不是一遍两遍三遍就可以明了的,就像你听过很多道理还是过不好生活一样,认真复盘读出自己的思考,才是真正的懂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提炼+个人思考】周鸿炜的互联网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