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色化生存——《产品思维30讲》学习笔记

COS:另一种角色的尝试

人生如戏,全靠演技,这句话,某种程度是说得很真实。每个人在某种场合下,都是在扮演一个角色,只是我们不自知而已。比如,上学时是学生,面对客户是服务者,去景区就是游客。每个角色都有一些约定好的规范在制约着言行的边界。

咱们从小的教育其实就是角色化教育,角色化教育的目的就是要训练你成为我需要的那个角色。孔子在两千多年前就给我们整个民族都写了角色说明书: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夫妇。当我们都被角色训练好,收敛自我,钻进一个同质化的壳里,我们就成为了一个集体。这群钻进了同质化壳里的人,就会呈现出来一种集体人格。

教育就是在做这么一个事情,也就是说教育就是反人性的。如果一个人没有被教育过,那他就是没有羞耻心的,就是懒惰的。教育是按照人类对社会的美好期望来教育你,换句话来讲,所有的教育都是理想化的。 如果人本身就是这个样子,也就没必要教育了。

产品经理不是来教育用户的。用户“应该”如何如何的想法是错误的。微信之父张小龙认为:“好的用户体验,目标就是做到自然。”什么叫自然?自然和角色化是相反的两个词。人其实只有在压力非常大的情况下,才会去扮演角色。除非你能给他的压力非常到位,否则就不要对他做角色化预期。如果你是想做一个能让用户放松使用的产品,或者你想和一个人拥有轻松惬意的亲密关系,那你为什么要给对方那么大压力,让对方来扮演你所期望的角色呢?所以,基于角色化预期其实很难和人互动。不管是在生活中真实地与人互动,还是通过一个产品与人互动,你都很难基于角色化预期做到。但是如何面向的用户是一个集体,是可以根据这个的集体特征来设计产品的,而没必要考虑其中的个体特征。

这么说来,我们要求某个产品承担XX教育职责,是违背产品设计理念的妄想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角色化生存——《产品思维30讲》学习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