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

(编辑|成都智库舆情)“养儿防老”这是中国从历史上就流传下来的一个观念,也是一个实际的社会现象。可是如今看过新闻上,报道里这么多的“空巢老人“和”家庭不和“的消息,你觉得”养儿防老“还行得通吗?

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_第1张图片

下面这个故事即为你寻找答案:

有一位母亲,早年丧偶,她靠教书赚钱抚养儿子,将儿子抚养成人。 

这个儿子小时候非常听话,她把儿子教育成人之后,送他到美国来留学,儿子毕业之后留在美国上班赚钱买房子,娶了一个妻子,生了一个孩子,建立了美满的家庭。 

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_第2张图片

这个老母亲她打算退休之后到美国跟儿媳和儿子一家团圆,享受天伦之乐。 

就在她自己要退休前的三个月,她赶紧写了一封信给她的儿子,把这个愿望告诉儿子。 

她自己一想到养儿防老 ,想到亲戚朋友羡慕的眼光,喜从心来, 于是她一面等儿子的回音,一面把产业和事务都处理掉。 

在她退休的前夕,她收到了儿子从美国寄来的一封回信,打开信一看,里面还夹着一张3万美元的支票。 

她觉得非常奇怪,因为她的儿子从来不给她寄钱,她赶紧把信打开,信上写道:“妈妈,我们经过讨论的结果,决定还是不欢迎你来美国同住,如果你认为你对我们有养育之恩,以市价计算,约为2万多美金,现在我再加一点,寄上一张3万美金的支票给你,希望你以后不要再写信来啰嗦了。” 

母亲读完这封信之后老泪纵横,只觉得一生守寡,从此会老年凄凉,她痛不欲生啊!

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_第3张图片

后来她学佛了,学佛之后,她想通了,她把这3万美金兑换成台币,做了一次环游世界的旅行。 

旅行中, 她看到大地之美。 

于是她写了一封信给他的儿子,信上写道: “儿子,你要我别再写信给你,那么这封信就当作是以前给你信的补充文字,我收到了支票,也用你这张支票做了一次世界旅行。 

在旅行中,我突然觉得,我应该感谢你,感谢你让我懂得看破、放下,让我看到人间的亲情、友情和爱情都是无根的浮萍,一切都在变化。 

如果我今天看不破,还这么执着、这么痛苦的话,可能一年半载,我就会去世,儿子的绝情让我看破了人间的缘聚缘散,一切都是无常,让我学会了淡定从容。 我已经没有孩子了,心无罣碍,所以我才能无所住而生其心啊。”

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_第4张图片

“可怜天下父母心”,做爸妈的一心只想把最好的给儿女,可到最后的结果却未必是最好的。

赵朴初说过:父母的家永远是孩子的家;子女的家从来不是父母的家。生孩子是任务,养孩子是义务,靠孩子是错误。

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_第5张图片

这真是一个不忍心听,却又不得不听的故事,虽然不是所有的子女都像故事中的这个儿子一样没有良心,但是做父母的千万不要报着老了靠子女的想法,说真的,养老真的要靠自己,孩子对你孝顺是福分,若孩子不够孝顺,我们也强求不来,最好的办法是提前作好靠自己养老的打算。

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_第6张图片

从社会心理层面来说,养儿防老是一种心理预期,平衡的代际交换之后的必然社会后果,是被以往的社会经验所证实的心理预期,也是一种社会共识。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我国历来都有“养儿防老”的观念。不过,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打工经济的开展,商品化程度的加深,社会竞争的加剧,不同时代农民的生活目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随之生活理念、生活预期也很不同,在此背景下,代际交换的模式必然要发生变化。目前的情况是,年轻人已变,老年人却依旧。老人再拿着养儿防老的预期来生活已经不再合适,其结果是引发了不少人间悲剧,这是农民为社会转型所付出的代价。

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_第7张图片

如果,你觉得笔者说得还不错,请分享到朋友圈,传播这份正能量!

你可能感兴趣的:(成都智库舆情:将来老了靠谁养?一个不忍心听的故事告诉你所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