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当生活没有仪式感,没有原则性,全都依靠感觉,变得过于随性,终将好不起来,因为一直反复无常,来兴时坚持,失兴时就放弃。
其实无论是道理或是思想,都是虚幻的,最终取决于自己内心。这也算是一种责任感吧。
既然不将就,那就无论是什么时候,什么情况都要坚守这一准则,准则是不容被推翻的。
02
我们无法左右他人,只能做好自己,真的是如此。
内心的焦躁与抱怨也是因为想要把别人变成自己心中的那个模样,而不是他人就是那个样。
当放任这种情绪时,会把自己也变成自己讨厌的样子。想别人怎么样,自己也怎么样,反正他也是这样对待的,也要让他尝尝。其实最好的处事方式是共赢,而这样的想法只会两败俱伤。
所以古人云,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03
每天有每天的事情,不同的情况处理是不同的,一直强调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其实这也是一种规划,一种从容的处事方式。
当不断地体验手忙脚乱不喜欢的状态时,在焦灼的状态里感受着那紧张的时间,原来留白是多么幸福和明智的生活方式。
只是做到它却总是那么难。
04
写作、练字、锻炼、英语等等,那些说了好久的话,一直被念叨,一直被渴望,却一个都没有实现,都被搁置。
细想自己的状态不还是自己不喜欢的么?也不还是一直没有改变么?
说过的,想做的,现实与实践总是跟不上脚步。就好像是跨步,跨的是向后的步,却想着怎样走前进的路。总是一下子许下很多的想法,说下很想做的事,但是却总是无法开始行动。
喜欢说走就走的潇洒与坦荡干脆,也喜欢说做就做的事。
那些成功的人,都是给自己规划一个目标,就立即开始,他们所规划的,都是三思后可以立即开始的行动。就比如说胡歌,决定2017年出国深造,他2016年就开始了准备,为行动而准备,而整个2017都是行动期,直到结束。
而自己的状态是,想要学英语,想要学普通话,想要学办公软件,想要...然后去学一下英语,学不下去,去学普通话,普通话也似乎不太适合,去学...总是在学,最后却什么都没学成。
时间总是有限,精力也是有限,但是自己心里却装下了太多被搁置的梦想,它们成了自己的情绪爆发点,也成了自卑点,也成了心中的痛点。就如知识付费的课程一样,都不断地堆置。
为什么参加行动营,参加写作营,会让自己改变很大,或许在一开始就是发起者的一个规划。
事前已经做了充足的准备,事中就是实践和统计数据,事后总结。在这样的行动营中我们只要做,只要行动和用心,这其实也是一种被动的规划。是我们自己从不沉下心去自己做规划,而只贪图于现成的,来自人性深处的惰性所致。
当看了很多来自剽悍行动营的结业文章里,都是各种满满的收获时,自己一直好奇过为什么它的作用那么大?
因为其实就收获的点来说大致都是相同的,只是每个人所经历的,所收获的内容和感受是不同的,所以才会如此。
也在这些点中,自己更加坚信了其实人生成功的方法就那么几个,差不多都可以从那些文章中得出。而那些内容所说的方法,其实很多都是我们津津乐道的,或者耳熟能详的,自己都知道,大家都知道,就是那些耳熟能详的道理,为什么自己总是做不到呢?明明很普通。
想到一句话,所谓的绝招,是把简单的招式练到极致,却有些道理。
虽说都说一个人走的很快,一群人走的更远,我们需要团队的力量。
但是其实最好的团队不是每个人能力很强的集合体吗?每个人既能分离,也能合并。难道我们如果一个人,就只能知道道理,却永远无法做到它么?肯定不是的,所以我不甘心,而这也是自己一直忍住没有报剽悍营的一个原因。我想试试,是否真的只能由团队开始,剽悍营真的是我想要的么?
又突然想到,一个行动营里,不再是当年的读书时代,它是一个大“杂烩”。男女老少,各种职业,还有很多在社会摸爬滚打很多年的,怎样去管理这样的一个团队?有代价的东西才会让我们重视,而且是能让我们触动的。否则无关痛痒的,怎么可能会有它该有的效果?怎么管理住他们,帮助他们克服自身的弱点。
所有的规划都要有准备,都有一个过程。这才是想做的事情,想成长的正确规划。
无戒365极限日更挑战营 第6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