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图为一对木雕张五郎神像)
梅山教简介
梅山文化产生的地区是古梅山,包括今之安化、新化两县、冷水江市及涟源市、新邵部分地区;梅山文化的时间概念约是公元500年到公元1072年;梅山文化产生的条件是古梅山史前期至北宋,这一段历史的特殊性和梅山地理环境的特殊性;梅山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古梅山的社会制度和组织机构、政治经济形式以及古梅山人的意识形态,包括宗教信仰和生活习俗。
中文名
梅山教(梅山文化)
外文名
Meishan teach
发源地
中国古梅山地区
时间
公元500年到公元1072年(宋代朝廷征服梅山招安后,梅山地名开始变成“新化”、“安化”,至今留下梅城、上梅等地名。地名与区划改变,但梅山文化延续至今。)
信奉神灵
张五郎,白氏仙娘
揭秘神秘梅山文化
1989年8月26 日《新民晚报》以“传情记事全凭歌谣祖师是个倒立英雄梅山文化湮沉千载今被确认”为题报道了“梅山文化是荆楚文化的一个重要支流,在1989年5月的长江文化研究会上得到确认。1989年8月11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披露了这一重要消息。”又说“梅山峒民信奉梅山教。……他们信奉的男神叫张五郎,是梅山祖师,相传他是狩猎能手….。他长着一双反脚,倒立行走,飞禽走兽是他的传令兵……他们信奉的女神叫白氏仙娘,他是家禽家畜的总管神灵。……在生产和分配方面,他们过的是一种共同劳动,平均分配的原始共产主义生活……。梅山文化没有文字。峒民们表达思想、传递信息、反映生活、记事传书,甚至宗教教义都用歌谣表现”等等。这一报道给梅山文化涂上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它和《人民日报》海外版所传递的信息,引起海内外众多研究者的兴趣。
(上图为安化三口的梅山文化园景观)
但是正因为湮沉千年不为世人所闻,从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在梅山建安化、新化二县以来,没有多少现成的历史资料可供参考,所以一些研究者只好多从民间的神话、传说中、民俗活动中去挖掘梅山文化的内涵。甚至把神话故事和民间传说当作史实去分析。又因为梅山文化特别是梅山教辐射的地区甚广,所以一些研究者将凡是祭祀张五郎奉信梅山教的地区都放在梅山的范围之内。在1995年10月湖南省首届梅山文化研究会上。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这样一些观点:
1、 对梅山研究在何处的问题。有的认为梅山包括桃江、涟源、新邵、隆回以及益阳、宁乡等地。更有甚者把湘潭、东安、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区、城步县都算在梅山之内。
2、 对梅山的社会形态的界定。有的说梅山蛮是一支渔猎部落。认为梅山的社会是原始社会。
3、 对梅山文化的性质确定。有的认为梅山文化是一种古老的巫文化。
4、 对梅山宗教的产生和发展的认识上。一般都止于对神话传说的复述和对张五郎的神通大加渲染。
5、 对梅山居民成分的分析。一般囿于对五溪蛮、长沙蛮的认识。说他们是三苗、盘瓠的后代与现代的苗族、瑶族同祖,也还有认为是十几个民族的结合体。
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使刚走近人们的梅山文化又变得模湖起来。好像在她的脸上罩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梅山文化是中华文化的一个部分。弄清梅山文化的实质,对于研究我国古代历史,在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中以史为鉴,有着重要意义。
要弄清梅山文化首先要弄清梅山的历史。而历史是人类在一定地区内活动的痕迹。不同地域的环境地特点会对人类的活动产生制约和影响。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的历史不尽相同。所以要弄清梅山历史。首先又要确认梅山究在何处。有何地理特征。对当的历史有何影响。梅山历史虽很少文字记载,但梅山居民及其祖先总不可避免地与周边地区的人们发生过关系。包括适对的、和平相处的种种关系。
北宋神宗熙宁五年在梅山建安化、新化县就是这种关系的发展。既然有关系,不论好恶臧否。在历史上总会留下一鳞半爪记载。有现代科昌明之世,考古工作的积极发展;有古梅山地区的出土文物。能够让研究者看到史书上没有记载的事实。特别是深入到古梅山所在地。利用方言,民俗宗教的调查研究。还可发现一两千前发生的在梅山的一些情况。
所以要想揭开梅山文化神秘的面纱。就必须充分利用古代历史的资料、出土文物、考古研究成果。通过对方言、民俗、宗教的调查才能实事求是地求得一个与事实相近的结果。
梅山教的法术叫做梅山法,在湖南地区被广泛应用之后,再由湖南法师迁移到其他地区,结合当地的法脉,又变出了很多混合梅山法。例如:江西地区的“茅梅法”(茅山加梅山),福建地区的“闾梅法”(闾山加梅山)四川地区的“鲁梅法”(鲁班加梅山)、广西地区的“瑶梅法”(瑶山加梅山)等法。
梅山法是国内民间法术里面最完善的一个法脉,其法之大、影响之深是很少见的。虽是发源于湘中古梅山地区,但几千年来湘西广西贵州等西南少数民族及东南亚国家都信仰梅山教,都广泛应用各种梅山法术。所以说梅山法是“法术大全”一点也不为过,其阳法和阴法都具备,包括攻击、防身、抗打、斗法、治病、和合、打猎、讨债、表演、蛊术、解禳、祈福、收禁、迁坛、收魂、招魂等等。
而在湖南当地最著名的法术应数“梅山水法”,即梅山“先天符水”,笔者曾经在新化采访康氏巫术传人玉尘子,据说他们能用此法术可致病也可治病,可驱鬼也可招鬼,可合婚也可拆婚,非常神奇。其法术科仪被称为“梅山傩戏”,目前“梅山傩戏”已成功加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地理概况
一,梅山的疆界
《宋史.梅山峒》:“梅山峒蛮旧不与中国通,其地东接潭,南接邵,其西则辰,其北则鼎、澧,而梅山居其中。”(注释:1977年/中华书局/《宋史》卷494列传第253《梅山峒》P.14194。)按潭,即潭州,今之长沙市。宋时潭州领益阳、宁乡、湘潭、浏阳、醴陵等县。其中益阳、湘乡、宁乡三县与梅山东部接界,故曰“东接潭”。邵,即邵州,今之邵阳市。隶受于邵州的邵阳县,包括今隆回县(1947年3月1日建县,由邵县析出)、邵东县(1965年2月16日建县,由邵阳县析出),新邵县(1952年2月26日由新化、邵阳两县部分地区组建)部分地区和今邵阳县;梅山南疆与当时的邵阳县交界,故曰“南接邵”。辰,即辰州,今之怀化地区,其所属的沅陵、溆浦与梅山西部接壤,故曰“其西则辰”。鼎、澧即鼎州和澧州,今之常德市;澧州今澧县,亦属常德市。鼎州所属的常德县(今鼎城区)、桃源县与梅山北部毗邻,故曰“北则鼎澧”。其疆界与今安化、新化二县略同。又因1952年3月所设置的涟源县(后改涟源市),其县治蓝田及珠梅、七星街、桥头河、伏口均属安化旧地;同年所建新邵县的龙溪铺、巨头铺等地远离也属新化旧地;1960年划新化县冷江市区成立冷水江市,所以对古梅山的地理范围,可根据历史记载和现行政区划,所如下表述古梅山即今之安化新化二县、冷水江市及涟源市、新邵县部分地区。
地理特点
梅山位于湘中、资水中游,面积约10000平方公量。境内山峦重叠,溪谷纵横。资水以北属雪峰山脉延伸地带,资水以南属衡山册脉,千米以上的山峰100多座,九龙池山海拔1622米,为今益阳市境内最高峰。资水流境内约240公里,支流众多。古梅山是一个森森茂盛、气候湿润,但交通阴塞的山地。
据1993年《安化县志》称;远在太古,安化境域是一片海洋,距今1.4亿年左右,陆地隆起,县内海水全部退出,距今约6000万年,县境内的山脉水系最后形成。新化亦然。
二,梅山的历史
1,史前期
从外地迁入的原始人是梅山人的始祖。
1993年《安化县志》载:“自1980年起,县境内陆续了现文化遗址34处,原始文化遗址3处…..今小淹青桑村红霍溪原始文化遗址有砍伐器、括削器、石片、石核等遗物,均为砂砾岩打制而成的旧石器,经湖南省考古研究专家现场鉴定,距今1.5 万年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息繁衍。(见1993年中国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安化县志.文物 胜迹》P.531)”,除此之外,还有距今6000年左右与龙山文化同期东坪镇城埠坪、大福镇尹田村文化遗址,这些文化遗址远均在资水或资水支流之滨。
梅山的地理特点和出土文物资料表明,距今1.5万年及以后在梅山地区活动的原始人群均系外地迁入的。人类学人类起源的“一祖论”认为:全世界人类起源于一种古猿。考古研究证,人类是更新世早期,距今250万年,起源于亚非两洲,在亚洲又是起源于黄河长江沿岸,人类祖先———猿出现的时间,却早在距今4500万年(《湖南日报》1994后4月4日关于中美科学考察队在山西省垣曲县寨里村考古发现的报道中说:“始猿化石最初在1994年发现于江苏溧阳,其生活年代距今4500万年”),而猿类的进化从原生到定型,又不知要上溯几千万年。但是梅山古陆直到距今所见的地貌,梅山古陆根本不具备古猿生存的条件。所以说,1.5万年前在梅山出现的原始人群是外地迁入的。
然而,他们迁徙是十分困难的。从陆地进入梅山,山高林密,无路可通,循资水及其支流进入梅山,也必须绕过悬崖,涉过湍流。才能前进。没有坚忍的毅力和非常的运气是不能达到目的的。因此,梅山“沧海桑田”的变迁以及地理条件的特殊,造就了梅山开发较迟,地旷人稀的历史,也造就了梅山人坚忍强悍的性格。
2,商周秦汉时期
商周秦汉(前1700—公元220年)约2000年的时间里。是梅山历史的发展阶段。
西越人是梅山文化的奠基者。
梅山的命名者是汉初的梅娟。
梅山人与汉民族同文。
商未至汉初,梅山通进了不少楚人和越人。他们带来了当时先进的生产技术。特别是冶金和造般技术。使梅山的渔猎农耕都得到较快的发展。
抗日时期,“安化高明出土一件青铜酒器,上面精雕细琢的‘虎食人囟’,属商代文物”,(1993年《安化县志》P.531)是中原文化进入梅山的证明。1986年安化江南镇出土地的东周文化遗址中。有陶器、石器、青铜器铁器等物,“据考古专家推断这是一处典型的东周时期村落遗址”,或可证“至少在3000年以前,当地土著民族 与楚人有交结和交融”,(引用益阳文化管理处姚旭天《安化几个早期考古学文化综述》)并说明当时铁器已得到使用。造船技术述的发展。使资江正式被辟为航道,“东汉伏波将军马援征五强蛮(在沅陵辰溪一带)时,率部乘船沿资江而上”曾在东坪“短暂停留后西去”,并在离东坪30公里的马辔市(现在被柘溪水库淹没)“舍舟辔逾沅”,(1993年《安化县志.县治 集镇》P.57)马辔市因则得名,在手工业方面,汉代时。梅山的的冶金锻造技术已广泛用于生活。80年代初。安化县栗林乡栗庄村村民罗祺祥在晏家段山林里开辟建房基地。挖掘出一座青砖砌造的坟墓,墓中棺材尸骨无存。但有许多钉棺盖的铁钉。经专家鉴定,青砖和铁钉是汉代遗物。商业也是由原始的交换发展到使用钱币。“1984年4月,柘溪乡大埠溪(资水北岸)掘得古钱币30余公斤,内有汉初吕后半两钱、西汉五铢、王莽货泉”。(见1993年《安化县志.县治 胜迹》P.531)
梅山人是陆续由处地迁入的。他们都是梅山历史的创造者,然而对梅山历史的发展。对后来梅山文化的形成起决定性作用是。却是汉初进入梅山的越人。
战国时期,楚国的势力由北向南扩展,《史记》有一段楚来越的记载:“楚威王(前339-前330)兴兵而伐之,大败越,杀王无强,尽取故吴地至浙江,……而越以此散,诸族子争立,或为王、或为君,滨于江南海上,服朝于楚。”(1988年岳岳麓书社《史记.越王勾践世家》P.439)“所谓江南”,春秋、战国、秦汉时一般指今湖北的江南部分和湖南、江西一带。(1985年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缩印本P.889) 1982年商务印书社出版式的《辞源》修订本“百越”条提到“西越”一词:“自勾践六世孙元强为楚所败,诸子散处海上,其著者,东越无诸……为闽越,东海王摇……为瓯越,自湘漓而南为西越……”。湘,即湘江,指代湖南,《辞源》所述与《史记》吻含。由此可知,战国末期,湖南大部分地区有许多西越人在此定居。其中一些失去统属的越族士兵,就到了梅山。安化“东山乡周梅村出土地的铜矛、铜剑、戟等一批青铜器物。属战国时期越人使用的兵器。” (见1993年《安化县志.文物 胜迹》P.531),这批兵器只可能是他们带去的。
秦统一天下后,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益阳属长沙郡,这时梅山正为益阳属地。秦未,天下叛之,江西鄱阳令吴芮“率越人举兵以应诸侯。沛公攻南阳,乃遇芮之将梅娟。与偕攻析郦,降之,及项羽称王,以芮率百越佐诸侯从入关。故立芮为衡阳王,都邾(湖北黄冈)。其将梅娟功多。封十万户。列侯。”(1983年中华书局《汉书.吴芮列传》P.1895)当时天下未定,项羽封梅娟为十万侯,只不过是一张空头支票,梅娟并未拥有十万户的封地。后来楚汉相争,楚败,“项羽死,上(刘邦)以娟有功,从入武关,故德芮徙为长沙王,都临湘(今长沙)”,( 1983年中华书局《汉书.吴芮列传》P.1895),这时梅娟随吴芮到长沙,被封为在梅山。清同治《安化县志》根据《楚志》记载了这件事“吴芮为长沙王其将梅娟从之,家益阳,姓其所居曰‘梅山’,即今安化县地。”清光绪《湖南通志》也有记载,可互相佐证:“梅山在新化县南五里,一名上梅山,汉时梅娟家此。” 今安化新化俱无成片梅林,安化志上,明朝以前亦无梅林的记载。梅山命名的来源当以同治《安化县志》所记为可信。
梅娟率领其部属进驻梅山后,与当地土地着民族和平共处并逐渐融合。梅山土著是从长江中游江南一带陆续迁入的。在史前期尚无明显的民族特征,在三代时,则是炎黄二帝所代表的南方民族和北方民族大融合的中原民族的后裔,应属后来所谓的汉族 ,而越人是黄帝的子孙(1988年岳麓书社《史记.越王勾践世家》P.345),其文化与汉文化同源。因此,梅山文化是基础是汉民族的文化。至今还在安化新化民间运用的梅山方言中保留了大量汉字的古义古音,如新称饭锅为“鼎”,菜锅为“镬”。安化“竹、笃”同间,均念dou,“讲、港”同音,均念gang;“江、缸”同音,均念gang这些都是汉字中的上古音。又“也、雅”同音,均念ya,“入、日”同音均念 ri(-i前),“贤惠”与“盐味”同音,念ye wei,“干”与“官”同音,均念gue,这些都与江浙越语相同;“热”“烈”同音,均念lie,与粤语相近。这一切都说明梅山方言本属汉语系统,夹尽杂着越粤语音。
3,魏晋南北朝至唐代
1). 在南北朝齐梁间出现的“莫徭”这个名词是在《梁书》上。《梁书张缵传》:“梁武帝大同降年张缵都湘、桂、东宁三州诸军事。湘州(即长沙)刺史……有莫徭者。依山险为居。历政不宾服。因此向化。”梁武商萧衍于公元502年建国。都于建康(今南京),大同降即公元544年,任张缵为湘州刺史。撰传者欲突出张缵使莫徭接受教化的功绩。故用莫徭经历好几届的统治均不服从的旧事作为反衬。这执“政”者,可能是梁的官员。也可能是齐的官司员。由此见莫徭的出现是在齐梁间的公元500年左右。
后来,《隋书.地理志》再次提出到莫徭:“长沙君又杂有夷蜒(对少数民族的蔑称),名曰莫徭,自云其先祖有功,常免徭役,故以为名,其男子但着白布裤衫,更无巾绔;其女子青布衫。班布裙通无鞋履。婚姻用铁钴(大铁锅)不聘财。武陵(常德)、巴陵(岳阳)、零陵、桂阳、澧阳、衡山熙平(广州)皆同焉。”(1973年中华书局《隋书.地理表》P.898)唐朝诗人刘禹锡在武陵任刺史时写过一首《莫徭歌》:“莫徭自生长,名字无符籍。市易杂鲛人,婚姻通木客。星居占泉眼,火种开山脊。夜渡千仞人谷,含沙涌射。”(1995年国际文化出版社《全唐诗 .刘属锡莫徭歌》P.1141)
综合以上三个材料来看。可以做出这样的判断;莫徭就是随吴芮起兵叛秦从诸侯入关立过大功的西越人的后代。南北朝时梅山越人的后代是莫徭的一部分。理由有四:
第一、 莫徭分布的地区就是当年西越人所居的地方;
第二、 莫徭自去祖先有功常免徭役。与西越人随吴芮起兵推翻秦朝一事吻合。
第三、 依山险而居。刀耕火种,在当时社会没有政府认可的户。名字没造进籍册。正是梅山莫徭和其他莫徭的共同特点。
第四、 梅山越人世间多数是随梅娟攻秦立功的。他们最有资格做莫徭有功的祖先。
顺便还说一句,“莫徭”不同于现在“瑶族”这个概念。现在我国瑶族 的先民是盘瓠蛮,“即以盘瓠(神犬)作为图腾的民族,现代的畲族和瑶族、苗族有些人仍然保存持着关于盘瓠的信仰的传说。”(中国青年出版社《中国少数民族常识》)
徭役制度起源很早。《礼记.王制》中已婚有关于周代征发徭役的规定。秦汉以后。名目繁多。办法严苛,成为残酷压榨人民的制度。西越人参与推翻秦朝有功。汉朝统治者免除他们的徭役,但汉以后的魏晋、南朝的宋齐就不会承认他们有功了。于是沉重的负担又落到在他们头上。为了摆脱重压,西越人一面称自己是祖上有功。不服徭役的“莫徭”,一面在行动上与官府对抗。不服征发。形成了历代官司府与“莫徭”之间尖锐的阶级矛盾。《梁书》所记“历政不宾服”正是这种情况。
梅山属益阳地,当然处于这种激烈的阶级斗争中.梅山以外的“莫徭”,在与统治者的斗争中。一部分遭到杀戮,一部分被赶到边远山区。唯有梅山这一支。由于梅山地势险要。易守难攻。统治集团鞭长莫及。因而不但没有被削弱。返而逐渐强大起来,这就是梅山徭人的在晚唐以后崛起、割据一方的历史背景。
梅山的社会组织形式:村、峒
齐梁以后,因生产发展和阶级斗争的需要。徭人的社会组织日益严密,由分散的群落逐渐集中为村寨,徭老制也随之产生。“每个村寨推选有威望有生产斗争经验的老人,分掌村寨生产活动,调解纠份。主持宗教仪式。指挥对外作战等。”(1985年《辞海》缩印本P.1219)根据梅山山地的特点,几个村寨合而称峒。几个小峒合称大峒。每峒由徭老合议推选峒主。峒,相当于现在的乡、区等行政区划。而不是原始人穴居的峒。安化至今还有许多以“峒”作为地名的乡村,如:峒却里、先江峒、黄婆峒、茶峒、梅峒、罗峒、板峒、峒下、峒山等。《宋史》把梅山徭人称“梅山十峒獠”。
4,宋代
《宋史.梅山峒》记“开梅山”时说:“藉其名得主客万四千八百九户,万九千八十九丁,田二十六万四百三十六亩。”(1977年 中华书局《宋史.梅山峒》P.14196)平均每户有田17.58亩,平均每个男劳力要耕种13.6亩。可见北宋时。梅山农业生产发展已达到的程度是相当可观的。1万4千多户拥有26万亩可耕地。这不是个小数字。虽然当时梅山农业生产的方式除部分稻田外。主要是刀耕火种,广种薄收,对土地使用采取轮歇制。农业生产是龙头,它的发展带动、刺激了各行各业的发展。使整个梅山社会的经济发展,达到梅山历史的顶峰。这正是梅山徭人政治理想的体现。然而这26万多亩地主要开垦于何时?从晚唐梅山据地称雄到北宋神宗时这近200年间,梅山徭人的男丁。平时生产狩猎,冬闲习弄练兵,战时出征御敌,同时又要开垦出大量的田地是不可想象的。梅山徭人的造田,主要是在唐代,特别是贞观、开元盛世的一百多年间,正是三百多年的农业发展。才有晚唐时徭人的崛起。
三,梅山法术简介:
梅山教又名师公教,教中法师叫师公,以新化、益阳、娄底、新邵、冷水江一带为中心的梅山地区而恒生出来的民间法教。分布于南方各个少数民族如(苗,侗,瑶等)
梅山教是国内民间法里面最完善的一个法脉,其法之庞大、系统是少见的。说这个法是“法术大全”一点不为过。阳法和阴法具备。攻击、防身、抗打、斗法、治病、表演、解禳、祈福、收禁、迁坛、收魂招魂样样都有。
梅山神坛上供奉三尊木雕神像,居中间正襟危坐的是“梅山法主大王”、两手着地、头朝下、两脚朝天者是“翻坛老祖”,牵着猎狗如行走状的是“带狗郎君”。
梅山教分阳功(梅山武术,狩猎等)阴功(祭祀等)
有三大术
游山步猎之术(上山打猎,下水摸鱼,饲养等)
行香走火之术(祭祀天地祖先,解禳、祈福、收禁、迁坛、收魂招魂,非常有名的赶尸术也是我梅山教的,一门小术)
打精治邪之术(驱邪,打精怪等)
十二大法:
华佗法:、封血,开刀、住痛、接骨等治疗手段。
罗汉法:罗汉法在梅山法里面具备抗打、攻击等作用,也是治病的常用手法之一
雪山法: 雪山法是梅山法里面一个大法,具有治病、表演等功能。
铁法:铁法在梅山法里面主要体现抗打、寄打、藏身功能
水法:,是梅山最有特色的一个法,也是梅山法核心法之一。梅山水法甚至已经恒生出梅山的一个职业“梅山水师”。梅山水师主要修炼水法来帮助病人治病。梅山的水法有很多,我在我收藏的梅山水就有差不多两百多种。主要用于治病、退煞、消灾、收猖、表演、防身、抗打、攻击、斗法、收魂、招魂等等。基本上法术上能做到的东西,在梅山水法里面都可以通过水法完成,可谓奇观。
茶法:此法不用修炼,只要过教后,立刻可以用。例如收魂茶、退病住痛茶、小儿茶、退煞茶、雷神茶、雪山茶、观音茶、斩邪茶等茶法,对于某些疾病方面简单实用
蛇法 :蛇法是梅山法里面比较特殊的一个内容。在梅山地区,很多医师需要上山采药,但采药的过程很容易遇上蛇,所以就出现了制蛇之法“梅山蛇法”。此法看似只能制蛇使自己不受伤害,但其实运用得好,可以搬运“蛇”。
猖法:猖法,是梅山法里面最重要的一种核心法,此法带有攻击性。放猖大可使对方发癫狂,小可使对方吵嘴、打架、致病。最严重会令人死亡
猎法:猎人们的游山步(狩)猎之法有法经,记述狩猎法术种种,有弟子出门变神(俗称化身),次起山;出门带兵;化猎犬;化铳;封山;和神;抹扦;山中收草禁;打倒畜牲不见寻血;分山;遇水搭桥;使人打鸟不死;打虎打豹大变神;围山;在山中过夜;收虎猖收花狐猖;枷锁邪神;打精治邪之法等等。
药法:运用草药,结合符咒,为人治病。并且运用掌握药的特性,祭炼出一些神秘的药物作为防身、攻击的用途,成为梅山药功。此药功可防身、攻击、表演。成为梅山文化的奇葩。
傩戏法为了消除灾难、危难的一种巫术活动。它以祭祀仪式为载体,涵盖了人类学(如人类的诞生、民族形成、民情民俗等)、原始宗教、原始科学(如医学、天文学、历史、地理等)、原始艺术(如戏剧、诗歌、音乐、舞蹈、美术等)。
梅山点打法;又名神伤法,因为攻击性强而闻名,故学者稀少,学精者更少。
(上图为20170305益阳市博物馆讲座现场)
梅山文化(本地人俗称梅山教),包罗万象,在历史发展的长河里,不断融合各种文化,变成今天的梅山教。“上峒梅山盖山打猎,中峒梅山肩棚看鸭,下峒梅山打鱼摸虾”,梅山教的外观职业是这三大类,古代梅山人赖以生存的手段。而法术则分布在各行各业,大多以师徒、家族方式流传下来。并且分枝散叶,遍布世界各地。
以上先简介这些,无非是网络搜索、书籍查找到的,在此真诚感谢各位资料提供者!我在安化工作生活了26年,耳濡目染梅山文化这么久,也只是一个看热闹的门外汉!非常感叹于她的博大精深,与本地人民日常生活已经血乳交溶,人们在应用的时候却毫无所觉。
待我再整理自己亲眼所见,抽空来写写我对梅山文化的所见所闻,进一步满足各位看官的好奇心吧!
以此作为“听益阳故事,寻文化之根”系列活动的第二部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