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有产权房”来了,你还逃离北上广吗?

继之前广州的“租售同权”之后,北京来了个更厉害的“共有产权房”。

据报道,北京直接规定了共有产权房的位置、配套设施、容积率、绿化、车位、装修等方面的要求,标准不输普通商品住房,甚至其中要求图书馆、健身馆、咖啡馆作为标准配备,实现小区无线网络(WiFi)全覆盖、安装人脸识别系统等,已经超越了多数普通商品住房小区。

“共有产权房”来了,你还逃离北上广吗?_第1张图片

如此高级的共有产权房,和过往的自住房、经适房有什么区别和特别“高级”之处呢?

北京的自住房政策实施时间也不长,简单理解就是类似“限价房”一样,单价比市场周边至少低30%左右,申请人分两类,一是北京市无房的优先家庭;还有就是普通的具有北京市购房资格的北漂和北京市需要二套房的家庭。项目会在北京市住建委的网站上公示,可以线上申请,然后摇号,如果中签,就可以去选房。当然,五年内不能上市。

经适房在北京这个城市由来已久,它肯定是低于市价很多很多的,但它的产权完全归属购房者,所以很容易造成故意倒买倒卖的套利现象。

共有产权房,简单来说就是把房子产权一分为二,由政府和你共同拥有,但是你有使用权。由于产权分离,共有产权房的价格是低于市价的。

共有产权最大的亮点在于,政府和购房者是绑定关系,既共同分享土地和房屋的增值收益,也共同承担贬值风险,一定程度上稳定了房价波动。

看起来,这比之前所有的政策性购房都要靠谱。

鹅且,共有产权房既可出售也可出租,只不过出售的下家也必须满足购房条件,出租所得的租金当然是和政府分啦。

(话说,你怎么知道他是自住还是出租呢,难道专门有人来“家访”?感觉这依旧是一个漏洞?)

购买共有产权房也是有门槛的,比如要么得结了婚,要么单身就得30岁以上(此处我好像感受到了党对大龄单身狗们深深的善意,并且名下无房。即使满足条件,也得摇号,就算摇着了号,也只能买一套。当然,假离婚也是行不通的(如果是离异人士,必须离婚满3年)。

重点是,对于稳定就业的“新北京人”,共有产权房房源供应要不少于30%,这是要将“高质量”北漂留下来的节奏么?

那是不是意味着,有一定实力的北漂,离在这个城市有一套自己居所的梦想越来越近了,也越来越容易了。

所以,回到一个问了N遍的问题:在这个城市的固定居所了,那你还逃离北上广吗?

前不久一朋友和他刚来北京培训学习时的同学见了一面,距离他们培训离开那一年,已经过去了七年了,七年间,他们班30多个人,如今还留在北京的,仅仅10多个。

能留下来的,大多已经结婚买房,虽然房子不见得多好、多大,但至少有勇气在这里继续奋斗下去,工作依旧很忙,加班依旧是常态……但终归是留下来了。

他们的很多同学,有回家创业办培训学校的;有回二线城市找一大企业一呆就是五六年的;也有考了体制内的工作,过着安稳小日子的……终归是因为买不起房,压力太大而离开了。

如今,无论是租售同权,还是共有产权房的推出,都让不少本已做好逃离一线城市打算的人们,重新开始考虑,是不是有了房,就能继续留下来?

说到底,想要留下来的人,肯定不仅仅是因为工资高一些,梦想容易实现一些。从过日子的角度来看,留下来,意味着能享有更好的资源。

如今的世道,资源当道呀。

北京拥有全中国顶级的学府、三甲医院的号依旧难挂,学区的房价依旧高不可攀……但这并不妨碍很多北漂想要留下来的心,因为比起老家的同学,他们更有机会和空间,哪怕大晚上去排队挂号,坐个车也能回家睡一觉,如果外地来的,就只能花钱住酒店了。

“租售同权”中最吸引人的一条就是“只要租房子就享受和购房人子女同等入学权益”,但已经出现了房东要价12万的学区费了,资源终是有限的,排位和优先级第一的,还是本地户籍的人。

甚至还有人说,你租着一套“租售同权”的房子,和你买了套“共有产权房”,与你拥有一套商品房,在丈母娘眼里能一样吗?

但在诚姐看来,也许北京的“共有产权房”比起广州的“租售同权”还是更吸引人一些,至少先有个稳定的居所,不用纠结房租涨价、搬家的麻烦,先解决一部分问题,再来考虑更高层次的问题,也是好的。

不过最后想要思考的,还是你愿意选择什么样的生活,或者你能承担起什么样的生活,这才是关键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共有产权房”来了,你还逃离北上广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