胜了斗牛式挑战,却输了岁月,赢家不值得
01如果是为了证明给别人看,励志之举便更像怄气
许是要为新剧作宣传,淡出大众视线许久的香港影星张卫健回来了。他在许多80后快乐的童年记忆里占有一席之地,在《西游记》(1996TVB版)、《机灵小不懂》、《少年张三丰》等电视剧里,他塑造了一个个让人印象深刻的鬼马搞笑形象。
他也曾是许多80后美少女的梦中情人,那时的他剑眉星目,唇红齿白,俊朗的阳光大男孩模样简直迷死人不偿命。
不记得从什么时候起张卫健“留”起光头,也没注意从什么时候起,屏幕上渐渐不再有他活跃的身影。没想到这次回归,他首先就说起了自己多年“光头”的原因。
曾经以为他是因为常要拍古装剧,为了方便戴假发的原因干脆剃了光头,却没想到是因为当年他去跟公司要求涨薪,结果被人嘲讽说,他不过因为演了孙悟空才火的,“要是脸上不贴毛,你(指张)什么都不是!”
这句话深深的刺痛了张卫健,从那以后,为了证明自己就是没毛也能红,他剃了光头。
在颜值即正义的娱乐圈,这行为简直等同于自弃啊!
当时一气之下,张卫健来到大陆拍摄了《少年英雄方世玉》和《小宝与康熙》,果真一次就走红,用收视率回敬了嘲讽他的人。
的确,张卫健舍去了满头秀发,牺牲了曾经的大帅哥形象,用作品证明了自己是实力派,够励志。可是我还是觉得这招儿:不明智!
因为此后23年至今,他都是光头,那个满脸阳光的少年再也没有回来。
02人们的命运,隐身于性格中
张卫健是个很纯很正很优秀的人,跟他合作过的演员无不夸他:有礼貌、没有架子、有毅力、善良、敬业、有创造力、又努力。
李冰冰说:张卫健的表演“自成一派”,用功是对他最大的印象。他会用一种很奇特的表演方式演喜剧,他的协调性也非常好。跟他合作能耳濡目染学到很多,包括对镜头的敏感度,包括对剧本的思考。他是个文武双全的好演员。
薛佳凝则对他的善良印象特别深刻:他会给老奶奶让座,拍《天下无双》时,演奶奶的是个60岁的老婆婆。张卫健平时特别照顾她,把自己的椅子让给她坐,有次老婆婆在椅子上睡着了,他把自己的围巾给老奶奶盖上。如果剧组有谁生病,他便特别关心:确定好了吗?
他有这么多美好的品质,可是为了打脸别人一句话而坚持20多年剃光头,就显得他做人“太认真”、“太计较”,轻易不能原谅别人的过错,不能容人之过。
做事要“精益求精”,做人要“难得糊涂”,这是先哲留给我们的智慧感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能容人之过,也说明了自己有雅量。有雅量,才能吸引到更多更优秀的资源,助力更大的发展。
人与人产生龃龉,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情况,对方就是个素质低的人。与素质低的人计较,是拉低自己的档次和水平,叫做“跌份儿”,不值得。
另一种情况,彼此沟通了解不够,有误解。
倘若对方是误解,想必后来也会为自己一时狂妄失言感到后悔,可你一颗明晃晃的光头无时不刻的提醒自己努力的同时,也在提醒对方的浅薄,试问谁愿意自己的错误整天被人惦记着呢?
冤家宜解不宜结,可这光头的存在,让这冤家做定了啊!现在社会,越来越讲求合作多赢,更何况在人际关系错综复杂的娱乐圈。这颗亮如满月的光头,也会让明了双方恩怨的第三方投鼠忌器,有所顾虑。这种情况,更会影响自己的发展。
事实上,他的确因为自己的性格影响了自己的事业。网络上搜索“如何客观的评价张卫健的演技?”有个回答就是:
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硬碰硬,是用兵下策。更何况,他的情况不过是打了别人的虚脸,而损害的却是自己实实在在的事业,更加不值!
03、退一步,不仅是海阔天空
清华大学原副校长施一公回忆自己的父亲不幸离世的事件时,总是特别心痛。
1987年,他的父亲被一个疲劳驾驶的出租车司机在非机动车道上撞倒。司机把人送到医院时,他父亲的血压心跳还都是正常的,但是急救的医生却要求交500元押金才能救人。当时500块钱不算小数目,等肇事司机花了四个小时,好容易把钱凑齐送到医院,他的父亲已经在等待中失去了生命。
父亲不仅是施一公最亲的亲人,还是他最敬佩的人。这起事件直接导致年轻的施一公价值观崩溃。他开始怨恨痛恨这个社会,曾不止一次想要报复那个见死不救的医生。
可是他想到父亲给自己起名“一公”,寓意“一生为公”,想到父亲的拳拳心意,他更体会到父亲深沉的爱与期望。他选择像父亲那样,放下个人的怨恨,更加刻苦的学习。他相信,如果他能更大限度的施展自己的才华和抱负,就能用自己的行动和影响力去改变社会。
后来他以全额奖学金的优异成绩,进入美国十大名校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学学习。2003年,36岁的他成为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最年轻的正教授,成为世界各个顶级大学争相竞聘的对象。
2008年他放弃国外优厚的待遇,回国为清华大学全职工作,震惊了全世界。回国后短短五年,他把全球70多名优秀人才引回了清华大学工作。
现在,施一公依然说:他希望自己能有像父亲一样的大爱和情怀。
试想,如果当年他怀揣一口恶气,狠狠报复了那名医生,哪里有现在的他?谁又会认为他的父亲很伟大?世人顶多看过社会新闻后赞他一句“有种”,也就增加了茶余饭后的几天谈资而已。他和他父亲的故事将很快湮灭在后来的鸡毛蒜皮中。
施一公用高风亮节成就了父亲一生的美名。
04、以德报怨,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
《胡雪岩传》中详细描写了胡雪岩是怎样从一个出身贫穷的钱庄小伙计迅速成长为富可敌国的晚清第一红顶商人。
胡雪岩原来工作的钱庄“大伙”,因为嫉妒他的才能,诬陷他挪用钱庄借款,害得他不仅丢了工作,还使同行不敢聘用他这种“胆大妄为”的伙计。后来胡雪岩资助的朋友当官后要帮他出这口恶气,胡雪岩不仅没有答应,还特地关照朋友尽量保全对方面子,不要让他在伙计面前丢脸,免得以后难以服众,管束不了手下。
胡雪岩的居心仁厚,手段漂亮,让他的朋友更深一层的认识到胡雪岩不仅为人急公好义,还能以德报怨,保全竞争对手的脸面,这种“好宽的度量”非一般人所能有。更加坚定了要提携他与自己共事的想法。
而本以为胡雪岩会借机惩罚报复自己的“大伙”,见他竟然如此不计前嫌,既惭愧,又感动,于是死心踏地地帮胡雪岩做成了很多大事。
如果胡雪岩只是一个张卫健式的“好人”,终其一身,多半是在当了官的好友身边做一个小小的心腹办事员而已。
胡雪岩的这种“以德报怨”,如果不是后来会有这么大的“好处”,很容易让人误会为“没志气”。可是实际上,胡雪岩在做的时候,并没有计算到这样做能够“收买”了好友和对手的心,将来更好的为自己服务。他这样做,的确只是出于一片善念。
心理学家武志红在总结人类的“善”与“恶”时说过:“当你既是强大的,又是基本善意的,这种条件下最容易展开自己,而由此拥有一种完整的复杂人性。当基本善意匮乏时,我们会强烈地追求强大,但同时又会恐惧强大,因为担心被报复、被嫉妒。”
所以,胡雪岩有一个坚韧的内聚性自我,施一公籍由对父亲的爱也渐渐形成了内聚性自我。而张卫健,显然只是做到了貌似强大,他的潜意识并没有真的认为自己是好的,他还没有完全接纳自己,这样的他,无论人前如何,内心依然会不够幸福自在。
如果要把人生比作一场挑战,情愿如登山,目标只是向上,对手只看自己,即使其他人先达峰顶,只要自己最终也能登顶、看过天下最壮丽的风景,就是赢、就是胜利。
而不要是斗牛,囿于一圈之地,胜了,也只是胜了一头牛、也不过给看客们一场茶余饭后、品头论足的谈资。
没有谁的人生,随随便便那么容易。
PS:文中明星对张卫健的评价来自:张卫健360百科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