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文章1

今天要抄写的这篇文章叫做《30岁崭露头角的人,25岁时都在干什么?》

文章来自【升值计】公众号的升值君

1

春节在家,终于看完了黑泽明的自传《蛤蟆的油》,这本书是黑泽明在68岁时写的,藉此回顾了其成名作《罗生门》诞生以前的生平。

从小时候光着身子坐在洗浴盆里开始,到经历战争,步入影视圈,从助理导演、编剧做起,一步步登至导演的位子,《蛤蟆的油》叙述了黑泽明成名以前的经历,同时也剖析了黑泽明何以成为黑泽明。

在序中,他透露之所以着手开始写这本书,是受了同为导演的让.雷阿诺一句话的影响。

让 雷阿诺在其自传里曾说:

“我们这么引以为傲的个性,实际上是由种种复杂的因素形成的。比如上幼儿园的时候在哪里遇到的小朋友,第一次读的小说的主人翁,又是甚至是从表兄乌瑾饲养的那条猎犬哪里得到了启发。我们并不是光凭自己就能生活得很充实……我从自己的记忆之中,找到了许许多多曾经使我得以有今日的力量,以及与这种力量有关的人和发生的事。”

而这种对自身成就的理解,其实亦普遍地存在于许多行业的佼佼者身上。

乔布斯在斯坦福大学的演讲里便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他说:“你不能预先把点点滴滴串在一起;唯有未来回顾的时候,你才会明白那些点点滴滴是如何串在一起的。”

简而言之,“成功来自于过往人生经历的每一个细节里”,年轻时,你的很多尝试以及经验,你未必当下就能领会其意义为何,但最终“这些点滴终究会连接在一起,成为你有信心朝自己理想迈进的契机”

“你必须得相信,你现在所体会到的东西,你得信任这些体悟,直觉也好,命运也好。”

2

有一些年轻人曾在升值计后台留言,想要知道一个人到底20几岁时做些什么,在30岁时才能收获成功?

坦白说,如你只是想要丰衣足食,获得一个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其实只需要确保自己在30岁之前做成一件事,即考上公务员或者教师、注册会计师、律师等等具有含金量的职业资格证书。那么从此以后,你便算“上岸”了,任底下大风大浪也难扰你岁月静好。

而等到有了一定积蓄之后,就开始尝试投资股票、基金或者房地产、那么人到中年,有幸没病没灾,父母子女皆身体健康的话,日子大概率会过得十分滋润。

可若是公务员、律师、教师等等这些都不是你的理想职业,20几岁的你,未来是想要自己创业,或者在企业里做到高管的位子,那么要在三字出头便崭露头角,你一定要做到以下三点:

(1) 从事与自己兴趣相关的行业

我总是和许多关注升值计的90后、00后的朋友们说,你们这一代人最好做自己热爱,或者起码和你们的兴趣沾边的工作。其一,作为生长于富饶中国的一代人,你们的对乏味的忍受能力普遍较低,更容易全身心投入,不计较短期消耗与回报。

许多年轻人会跑来和我说,他们不喜欢他们现在读的专业,他们不喜欢他们现在做的工作,每当这个时候我总是觉得特别可惜,因为当一个人要亲身去体验自己不喜欢,甚至是厌恶的事,才能得出自己无法日复一日,朝九晚九地忍受他时,其实几年已经过去了。

对于一天至少工作八小时的人来说,工作大约占据他生命三分之一的时间,所以很大程度上,选择什么职业,就等于选择过什么人生,千万不要因为过多的害怕以及顾虑,让自己与本可以拥有的生活失之交臂。

(2)相信自己的选择以及付出

科比在他的自传《曼巴精神》里曾有几句话,让我印象十分深刻,一句是关于他小时候的,他说:“还记得,小时候第一次拿到篮球的情景,我好喜欢那颗球在手上的触感,我太爱那颗球了,我舍不得使用呀,不想让它在地上弹跳,因为我不想伤了球上一颗一颗的皮质,不想伤了那些完美的沟槽,我不想毁掉这样的触感,我喜欢篮球的声音,喜欢他触及地面时的砰砰砰。这种清脆,这种可预期性,就是生命与光明的声音”。

再有便是他说:“我内心有源源不断的渴望,训练自己成为最杰出的篮球员,从不需要任何外在的激励”。以及“我从来感觉不到外在的压力,我知道我想完成什么,也明白达成目标要付出的代价,接下来就是一步一步去完成,以及相信自己。此外,我的自我要求永远都比别人的期待更高”。

他对自己的职业没有质疑,很清楚地知道自己每一步要做什么才能攀登上行业的顶峰,他不曾吝啬过付出汗水,惶惶于终有一日会徒劳无功。换而言之,当他把篮球当做他的职业时,他是有信仰感的,篮球是他的信仰,是他人生这些的体现,他通过在篮球场上追逐胜利,来践行他的意志。

而这特质其实普遍存在于许多年级轻轻便崭露头角的人身上,他们知道自己做什么,不会轻易受到动摇,“输球的苦恼和赢球的喜悦对我的心理影响或日常作息没有差别”。无论刚拿下冠军,或是输掉五十场比赛,我仍然会在同样的时间到体育馆,不会有任何改变。而这份坚定的精神,以及不计较短暂荣辱得失的态度,成就了他的传奇。

(3)多一点耐心

其实什么东西做了以后是好的,大家都知道,你并不需要任何人在耳边时时提点你读书、运动、学好英语的必要性,心里也明白其中的价值。

可很多人还是太缺乏耐心并且容易泄气了,从来无法控制好自己,每天腾出一部分固定时间出来,去寻求长远的回报。健身,健了一两次,没看到腹肌就不健。背单词背了一两个,看英文报道仍一头雾水就不背,读书读了一两本,完了感觉无助于写出一篇10万+就不读了,而最终的结果就是你健身卡办了,英语杂志定了,家里有着一柜子的书,钱花出去了,却仍一无所获。

黑泽明曾这边告诫那些想象他一般,成为名导演的年轻人:

“你必须学习并经历各种事,才能成为导演,但如果你真想拍电影那就去写剧本,你只需要纸和笔,你要逐渐习惯于去写作,必须努力学习去尊重它,不要当苦差事,而是养成习惯,但最基本的,是要有一次写一个词的耐心,太多人缺乏这种耐心了,如果你坐下来静静地写一天,至少能有2到3页,如果坚持下来,最终就能写成上百页,我想今天的年轻人不知道这个窍门,他们一开始就想立即写完,乏味的写作工作,必须成为你的第二天性,一步一个脚印滴耐心去攀登,就是别去看顶峰,而要专注于在爬的路,我告诉我的副导演们,只要放弃一次就全完了,我告诉他们无论如何都要写到最后。”

而这番话,其实对所有20出头的年轻人几乎都是适用的。“只要放弃一次就全完了”必须要这样时时刻刻地提点自己,只要放弃一次就完了,只要放弃一次就需要从新开始,永远在起点徘徊,一事无成,因此无论如何都必须强迫自己做出点成绩。

3

当然,我知道以上三点,许多人觉得很有道理,但收藏完了以后,落到现实生活,他们还是一切照旧的。而我想“听过很多道理,仍过不好这一生”的原因其实说来很简单,总归还是经历的太少了,“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实践出真知,从别人口中听到的道理,与自己从现实生活中领悟到的道理,它们所带来的影响力始终是不一样的。

所以,如果20几岁的你当下很迷茫的话,我真的很建议你多走出家门,做些“无用”的事情,去旅行、交点新朋友、学一门新的乐器,尽量让自己拥有多一点和不同的人事打交道的机会,使自己的人生经历丰富一些。

我记得之前看《心灵捕手》,有一段台词让我至今难以忘怀,那是里面的心理学教授尚恩对男主角威尔说的一段话:

“你只是个孩子,你根本不晓得你在说什么。所以问你艺术,你可能会提出艺术书籍中的粗浅论调,有关米开朗琪罗,你知道很多,他的满腔政治热情,与教皇相交莫逆,耽于性爱,你对他很清楚吧?但你连西斯汀教堂的气味也不知道吧?你没试过站在那儿,昂首眺望天花板上的名画吧?肯定未见过吧?如果我问关于女人的事,你大可以向我如数家珍,你可能上过几次床,但你没法说出在女人身旁醒来时,那份内心真正的喜悦。你年轻彪悍,我如果和你谈论战争,你会向我大抛莎士比亚,朗诵“共赴战场,亲爱的朋友”,但你从未亲临站阵,从未试过把挚友的头拥入怀中,看着他吸着最后一口气,凝望着你,向你求助。我问你何为爱情,你可能只会吟风弄月,但你未试过全情投入真心倾倒,四目交投时彼此了解对方的心,把你从地狱深渊解救出来,对她百般关怀的感受你也从未试过,你从未试过对她的情深款款矢志厮守,明知她患了绝症也再所不惜,你从未尝试过痛失挚爱的感受……”

亲身经历永远无可代替。在这个资讯发达,网络世界空前繁荣的年代,年轻人很容易提早经历了过多他人的人生,而导致迷失了自己。他们还未真正与这个世界短兵相接,就透过了他人的眼,看到了太多真假交错的人世百态,于是他们一边自以为经验老道地睥睨这个世界,又一边色厉内荏地把象牙塔的一切都视为洪水猛兽,身上带有太多他人灌输给他们的主观意志和信念,而至于不再能纯粹而自然的看待自己,吸收那些围绕他们的真实生活,所能带给他们的智慧。

我知道很多人打开这篇文章是想得到一点启发,让自己在未来能少走一些弯路,但说实话,该你走的你还是要走的,而那些走了弯路的经历,所带给你的体验以及教训绝不会一无是处,如开头乔布斯所言:“你必须相信,你现在所体会到的东西,你得信任这些体悟,直觉也好,命运也好,这些点滴终究会连接在一起”,待到那一天的到来,无论你心里对成功的定义为何,追逐的是怎样的生活,一切都将水到渠成。

道理看得再多,人生的路,还是得靠自己一步步地走,你要有信心过自己的人生。

你可能感兴趣的:(摘抄文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