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行走系列南行散记续(三)听见“历史”

雨越来越小,沾了喜气的旅程果然顺风顺水,车子在山间千回百转。

国道两侧的田野里,农作物泛着新绿,雨水令它们的样子显得无比润泽。经过村庄的时候,最令人眼热心红的是路边零星的小块土地上种植的应季蔬菜。这些蔬菜完全暴露在天底下,姿态极其舒展地恣意生长。夫君和军总是妄图下车去拔起这些蔬菜,打算让它们变成盘中爽口的美味,原生态的生长状态一定令这些蔬菜具有和北方大棚蔬菜不同的口感。可惜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到达军的住所开火做饭,把它们抜起来放在后备箱真有点暴敛天物。

越往前走,越觉得宋朝诗人杨万里像位哲人,他的四句诗特别契合我们此时的心境:“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政入万山围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

公路两侧不断出现景区的指示牌,“左宗棠故居”几个字让军打开了话匣子。军平时并不擅言辞,说话慢条斯理,从踏上行程开始,我们就发现军的历史知识极其丰富。他和夫君你一言我一语谈论历史时,我就静静地听,很享受。问他是不是读书时就对历史感兴趣,他说并不是,是后来在闲暇时无意中接触到历史,才发现历史原来如此有趣。

他说自己年轻时在北京工作,听说这里有袁崇焕的墓地,曾连续几天在可能的位置附近寻找。后来终于在一家普通的民居院中找到了这座墓。这座民居的主人说,他的祖上是袁崇焕的贴身侍卫,袁崇焕被行刑后,他的祖上偷偷把尸体运回家里葬在院中,并一代一代为其守墓,直到房子面临被拆迁改造墓地眼看不保才道出实情。军的一席话令我和夫君咋舌,这个平日话不多的人居然如此执着,而为袁崇焕世代守墓的家族,也令人心生敬意。人世间的感情,有些是无法用语言描述的。

左宗棠这处故居所在地名为柳庄,是左宗棠36岁前在家务农的地方,也是他的祖籍地。左宗棠出生地并不是柳庄,而是左家段。成年后入赘湘潭望族周系舆家,所以左宗棠故居有三处:湘阴界头铺镇新光村左家段(左宗棠家祠);湘潭排头乡紫山居村桂在堂;湘阴樟树镇巡山村柳庄。

左宗棠年轻时曾广泛涉猎地理、军事、农耕、民俗方面的书籍,这些都奠定了他以后事业发展的基石。众多的人敬仰左宗棠,是因为他为今天中国版图的完整作出了巨大贡献:由于他坚决捍卫祖国西北边疆,使新疆最终牢牢嵌在中国的版图中。难怪曾国番评价左宗棠说:“论兵战,吾不如左宗棠;为国尽忠,亦以季高为冠。国幸有左宗棠也”。

曾国藩也是湖南人。与左宗棠不同,他经历了道光、咸丰、同治三代君王,历时34年,政绩卓著,但他并不居功自傲。他还撰《家书》,父慈子孝,兄友弟恭,家教良好。从某种角度讲,任何一个在历史上做出丰功伟绩的人,除了良好的“专业素养”以外,其实还得益于他为人处事的态度。

终于驶入高速。高速公路四通八达,连接线和互通让这些高速公路融会贯通。到达枣木铺收费站(位于永州市零陵区)时夜色已经笼罩了大地,过了收费站还要行驶几十里才能到达桂湘收费站,过了桂湘收费站,就进入广西桂林界了,但距离我们此行的第一站——防城港还有很长的路程。此次行程享受高速全程免费的希望落空了,但我却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终于不用日夜兼程了。说实话,我不喜欢这种急匆匆赶路的旅程,它让人只能紧盯着前面的路而忽略了路边的风景,令人不由自主生出厌倦之情。

图片发自App


【原创】行走系列南行散记续(三)听见“历史”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们打算就近找个地方住宿,先美美地睡上一觉,让紧张的精神放松下来。遇到哪个出口就看天意了,全州就这样成为天意的选择。长途奔波的劳顿,让夫君和军也不再热衷急于赶路了。

图片发自App


图片发自App

车子驶入全州县城的时候,路灯灯杆上悬挂的大红灯笼,散发出浓郁的节日气息,让人心神顿时安定下来。我们三个人就如同驾船颠簸在海中的漂流者,又饿又累的时候居然误打误撞靠到了岸边。很多家餐馆都还没有开业,那家还没打烊的餐馆就成了我们停靠的港湾。全州,不管你是不是感到意外,我们来了。

2018.03.16



你可能感兴趣的:(【原创】行走系列南行散记续(三)听见“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