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杂感

家乡的村子并不大,三四十户人家,村上的年轻人为了生机基本上都离开了家乡。只留下了老人和小孩在这片土地上坚守着。偌大的村子,平日里除了崭新的楼房外还偶尔飘来几声鸡鸣。村里的老人最大的愿望,就是在过年的时候,盼望着儿女子孙能从四面八方赶回来吃上一顿团圆饭就满足了。


过年杂感_第1张图片
我们的小村子

1、

年纪越大越觉得年味越来越淡,但是亲情越来越浓。亲情没有大小,唯有珍惜!以前小时候觉得每年过年都是在家过没什么意思,后来读大学时也有两次没在家过年,现在想想过年回家一大家坐在一起吃饭、聊聊家长里短也挺温馨的。本来今年年末因为种种原因不想回去过年,把并订好的车票都给退了。没好意思跟家里人说,只是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后来爷爷有天晚上家人在一起烤火时爷爷掰着手指数着我回来的日子,但爸爸告诉他我今年回不来了。当天晚上睡觉时不断的说着梦话“阿明,你怎么就不回来了?”过了两天在部队当兵的弟弟打了个电话过来,说起这一回事,心里感觉一抽一抽的疼。有钱没钱回家过年,以前听这句话时觉得有点像喊口号,但是回家过年真的是一种信仰。

回到家的第二天,爷爷在酿酒,说起这事时却异常的沉默,只是回到他卧室的笔记本里抽出了一张夹在中间的小纸片。并喃喃自语:我今年都70多岁了,也不知道还能有几次?看完纸片内容,突然觉鼻子好酸。


过年杂感_第2张图片
爷爷的纸片

“当时光精确到数字,看到一条特别的算术题:一个年轻的妈妈生下孩子时22岁,朝夜相处19年后孩子外出打工闯世界。孩子半年回家见妈妈一次面,他算了一下今年妈妈41岁,如果能活到100岁,也就只剩59年了。如果他半年回一次家,他能和妈妈见几次面?”

我相信这道题目小学生都能算出来,但是我们又有多少人仔细的去算过呢?

2、

又是一年春节日,每逢佳节被逼婚。虽然刚毕业出来才两年,但是在村里我和我同龄的小伙伴基本上都是拖家带口回来过年的。别人春节都是会丈母娘家,我还是屁颠屁颠的跟我妈回外婆家。回到家里酒足饭饱之后家里长辈就开始关心后辈了,年纪小的谈学习,像我这把的年纪就直接问开了“有没有女朋友啊?”“怎么还没女朋友啊?”“什么时候结婚啊?”。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走亲戚窜门时必定问到“阿明,什么时候结婚啊?”大到国家男女比例、二胎政策,小至村里的早婚的“成功案例”。讲得头头是道。其实,在家里长辈们的观念里人生就两件大事——建房子、娶老婆,其它的事情自然会水到渠成。先成家后立业的思想根深蒂固,在他们看来婚后小两口勤俭持家,日子总会红火起来,到时候他们帮儿女带带小孩,这样的生活没什么不好?我们很多人也都在朝着这个方向去努力着。


过年杂感_第3张图片
逼婚伤不起

可是结婚真的不是两个人的事情,它可能是两个家庭的事,甚至是两个家族的事。何况我现在还是一只单身汪,不过我始终相信世界那么大,总有一个人正在不断努力的往自己靠近。

3、

回去之后,同学聚会自然也是免不了的。网上关于同学聚会那是众说纷纭,大多数人觉得同学聚会成为了一个装逼炫耀的场所。表示不愿意参加,或许是自己比较的幸运,也或许是自己的同学都还比较念旧。今年的初中的毕业十周年聚会,并没有觉得拿着iPhone6的看不起依旧拿着华为、小米手机的同学,开着奔驰宝马的看不起依旧是坐公交或11路车来参加聚会的同学,更没有说我现在开着一家公司就比依旧在公司里熬夜加班的同学高人一等。酒过三巡、菜过五味,聊起当年在学校的糗事、趣事,仿佛又回到了那段青涩的岁月,你在学习上一骑绝尘,我在课后搞怪逗趣。变化的是容颜,不变的是记忆,共同的记忆是无形的纽带,只需那么一两句就把生疏感轻易稀释。


过年杂感_第4张图片
初中毕业十周年聚会

我是一个比较念旧的人,同学之间的聚会基本上没落下。因为毕竟大家都是在自己最美好的年华遇到了,并也曾为了同一个目标奋斗过。这份同学之情还是很难得,有些人真的是见一次少一次。目前,就已经有两位同学离开了。且行且珍惜!

你可能感兴趣的:(过年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