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

                                              读《白鹿原》有感

当我提起笔时,我就做好了吐露心声的准备了。因为我的确是不会写作的,如果硬要说个形式,我只是把心中想到的和一定要说的写出来罢了,就像有人说的:不是我在写东西,而是上帝抓着我的手在写,这的确算得上是一种境界了。

巴尔扎克说过:小说,被认为是一个民族的秘史。《白鹿原》就充分的浓缩着深沉的民族历史内涵,有着令人震撼的真实感和厚重的史诗风格。我才看第一眼就被它深深的吸引了,久久无法自拔。

开篇第一章主人公白嘉轩六娶六丧,神秘的序曲预示着不祥,是有人恶意为之,还是天命难违,接着引出白鹿原上两大家族,白家与鹿家。表面上是相亲相爱,实是纷争不断,恩怨纠葛,明争暗斗,为争夺着对这渭河平原上最宝贵的一片土地——白鹿原的统治权数代人争斗不已。

在这轴长达50年的积蓄了中国农村多彩多样触目惊心的雄奇画卷中,我感受到了白鹿原的翻云覆雨,王旗变幻的因果循环和日寇入侵的悲惨。在白鹿原这片土地上,怨怨相报代代不已。读罢,我合上书,心中的震撼久久不能平复。至少在中国文学史上鲜少有人能够将历史与生活,生活与情感,情感与思想,描绘的是如此融洽,如此祥和。它有点像鲁迅先生的《狂人日记》,又有点像老舍的《骆驼祥子》。

反复思索中国的文学之路。当还处在原始状态的时候,只能通过刻甲记字,是没有任何艺术形式的。慢慢产生了,以祭祖出兵打猎讽喻为目的歌谣,但也仅仅为口头传唱。直至春秋中期,孔子编诗共三百,称《诗经》,这大概就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有文学意义的作品吧。后来屈原在楚国不得志,郁郁中写下了《天问》,《离骚》等赋,而后的文学家们都争相模仿,尤以汉赋四大家成就最高。待发展至唐朝,出现了唐诗,后又诞生宋词,元曲,戏曲,直到清末才诞生的白话文。那时的文章是极其优秀且富有哲理的,而且时常能把人逗的哈哈大笑,当然偶尔也会忍不住泪流。不过现在的文章都写得老气横秋的,包括我自己,明明都是十几岁的年轻人,可一写起文章来,都跟阅历很深的老人一样,我的确是非常讨厌这种自己的。

后来又有机会再次读到这本书,也不是冲着故事去的,仿佛是去寻找宝藏的。这份宝藏着实让我惊喜不已,怪不得一位大师说过:每每做一件相同的事,都会有不同的感触。第一次读这本书时,是一种惊讶和欢喜的感觉,再一次读时,就只有震撼,悲伤和忧愁了。只有那种真正直达人的内心深处的锋利如刀剑般的文字才能有这般感觉。

当我再次寻出这本书时,它已经有些泛黄,还有些刺鼻的气味,可我却觉得分外亲切。也许文字是我孱弱灵魂的向往。它有时候像春风,温暖和煦;有时候又像厚重的屋檐一样沉稳淡漠,无语的为我们遮风挡雨。

我热爱文字,尤爱小说。我觉得小说它是通俗易懂的,富有戏剧性的。它不仅是作家呕心沥血构思出来的,更是历史时代的产物。我不太喜欢议论文,许多年轻作家一写起议论文来,就是围绕青春,幸福,勇气等主题,发表一通华而不实的观点。许多人看了议论文之后,都说的比唱的都好听,或者只说不做。很多人觉得看了这么多关于成功的议论文,自己就一定能成功,所以就不去努力了。议论文的确是不如小说的,也许这就是我如此喜欢《白鹿原》的原因吧!

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有一碗酒,可以慰风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