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萨利机长》电影里看到了什么

我从《萨利机长》电影里看到了什么_第1张图片
题图:汤姆汉克斯的机长装束帅瞎

《萨利机长》是根据2009年全美航空1549号航班迫降事件航班机长切斯利·萨利·萨伦伯格(Chesley Sully Sullenberger)的真实英雄事迹改编。讲述了萨利机长在发动机失效的情况下,成功迫降拯救155名乘客和机组人员的故事。

《萨利机长》12月9日在中国上映,上映后便得到了一致好评,豆瓣评分也达到了8.3分。


我从《萨利机长》电影里看到了什么_第2张图片
《萨利机长》的豆瓣评分

在看了这部电影后,我很想再看第二遍。这是我以前没有的感觉,我看电影几乎不看第二遍,即使是触动再深。但是这部电影里涉及了很多我之前研究相关的东西,同时也为这个事件感动,于是打算写点东西来沉淀一下(虽然不擅长)。

英雄与社会

英雄萨利

影片的主线就是Tom Hanks扮演的Sully机长在迫降事件后受到媒体和民众的称颂,以及NTSB的“审问”,剧情一直在英雄与反英雄中切换。于是本来没有什么悬念的剧情让人有了一丝紧张感。从事件的结局来看,Tom Hanks扮演的Sully机长无疑是一位英雄,在水上迫降拯救了机上全部人员,包括两名婴儿,这是相当伟大的。但是Sully对这件事一直都很淡定,影片最后他和副驾驶Jeff也只是很轻松地说:我们只是尽职而已。

所以影片的确是要歌颂英雄,但同时也在告诉所有人:平凡岗位也有英雄,不是一定要惊天动地才能成为英雄。片中Sully和Jeff出来散步时,Jeff说Sully你做的事情会被载入史册的,Sully说:

“Here's the funny thing, I've delivered a million passengers over 40 years in the air, but in the end, I'm gonna be judged on 208 seconds.”

四十几年的驾龄,运送百万人,最后要让这件208秒的事件来决定我是好人还是坏人、是英雄还是骗子。真是讽刺。

我从《萨利机长》电影里看到了什么_第3张图片
but in the end, I'm gonna be judged on 208 seconds

林俊杰《不为谁而作的歌》(安利此歌、此歌手)便歌颂了日常生活中的英雄,他们没有名字,却默默帮助着身边遇到的人。英雄,就在身边;英雄,就是你我。

反英雄与消费英雄

电影里面,一定不会少了反面角色。NTSB(美国国家运输安全委员会)则在这个事件中扮演了“反面角色”。片中几个NTSB的官员不断地用语言和“证据”来冲击Sully机长,甚至让Sully都一度怀疑自己是不是真的做错了。

我从《萨利机长》电影里看到了什么_第4张图片
What if I did blow this?

为了“证明”事件是萨利的操作失误导致,NTSB不惜让飞行员在模拟器中进行了17次才完成了返回机场迫降的任务,用了错误的系统检查报告,质疑Sully的精神状况……而这样做是为了什么呢?仅仅是为了搞砸一个英雄形象?除了他们也是在尽职外,个人觉得还是利益。片中也说了:保险公司、航空公司可不会认为他是英雄,因为他把飞机报废了。

另一方面,Sully事件养活了新闻界,甚至机组人员一起上了搞笑综艺节目,连酒吧里的酒都以他命名——其实就只是往一杯酒里洒点水。对热点的消费无处不在,美国是这样,中国也是这样。《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里,比利说:

“这感觉其实挺奇怪的,有人来表扬你这辈子最惨的一天。”

对于Sully机长来说何尝不是这样呢?难道他就想遇上空难来证明自己的伟大吗?这的确是他飞行史里最惨的一天。

个人经验和理性决策

自然决策

这部片子的另一个主题,大概就是经验与理智的对决了。这也是我感兴趣的原因之一,由于研究的科研项目的关系,接触过一些自然决策的知识。自然决策理论主要研究那些不确定环境下的、时间紧迫的真实决策过程。在NTSB询问Sully用了哪些参数进行情况的确定时,Sully直言当时没有时间进行计算,只能凭感觉。

我从《萨利机长》电影里看到了什么_第5张图片
没有时间的自然决策

如今,越来越多的数学模型被用于管理学、经济学等问题的研究上,建模研究深受各界学者的喜爱。对于研究者来说,这些模型的建立对于“出文章”是极其方便的,“2个模型、3个数据,就能做出6篇学术文章来”;对于学术审核者来说,这些模型是很利于重复实验和验证的。模型的建立完全没有问题,但很多时候,这些模型都忘了最重要的因素——人。

人存在大脑里的感知、经验、情绪以及人与人之间的默契和感应都无法用数学模型来描绘、来测量。

自然决策并没有统一的模型,在自然决策中还有很多具体的理论,这些理论大多涉及感知和心理因素。这些研究是针对人的,人是变化的,很多时候今天测量的结果和昨天测量的结果就会完全不同;而也正是因为这种不稳定性,实证研究现在成了管理学文章中的冷门。在踏入到这个研究领域中才深深感觉到这一部分学者的不易。

机器的未来

这部片子里,NTSB、空中管制等都利用各项参数和数据来进行判定,飞机驾驶舱里布满了各种按钮与仪器,不禁让我想到了目前人工智能的火热。无人机、无人车等科技的研究成果已经接近出炉,智能助手已经装入了每一部手机,机器人已经统治了棋坛……

美剧《西部世界》里,机器人被用于构建游戏场景,任人类操控,最终拥有了人类的认知,开始了绝地反击。那一天,真的会到来吗?0和1构成的逻辑部件真的能比拟人类复杂的大脑?

我们拭目以待吧。

《西部世界》里负责设计机器人的工程师Bernard也是机器人

团队的胜利

回到《萨利机长》这部电影中来,听证会的最后,NTSB的女官员(Anna Gunn,她扮演过《Breaking Bad》里Skyler)诚恳地表达了团队的失误,认为Sully是那个"x"因素。但是Sully说:

“I disagree. It wasn't just me. It was all of us. It was Jeff and Donna and Sheila and Doreen and all of the passengers, the rescue workers, air traffic control, ferry boat crews and the scuba cops. We all did it. We survived.”
“我不同意。不光是我,是我们所有人是Jeff、Donna、Sheila、Doreen(机组人员)以及所有的乘客、救援人员、空管人员、轮渡船员,还有警局潜水小队。我们共同努力,所以我们才幸免于难。”

我从《萨利机长》电影里看到了什么_第6张图片
We survived.

的确,再回头去看这些人:

  • Jeff明显还没有那么充足的飞行经验,虽然他对Sully的迫降决定感到惊讶,但仍然配合其执行迫降。他们展示了良好的合作和临危不乱的勇气。
  • 乘务人员们(Donna、Sheila、Doreen)遇到撞击后首先安抚机舱内的乘客,并在执行迫降过程中和水上救援时都表现出了专业素养和极大的勇气。
  • 乘客们虽然对死亡的威胁感到恐惧,但在逃生面前没有争吵、没有愤怒,除了个别想独自游泳离开的人以外,大家在逃生的过程中都表现出了良好的秩序。
  • 负责1549航班的空管人员,不停地与各个机场、直升机联系,想要挽救1549的坠毁;在得知1549水上迫降后,空管人员如果失去了一切似的流下了泪水,并且精神上受到严重打击。
  • 轮渡的船员发现迫降的飞机后立马执行救生艇救援工作,并且通知其他船只进行救援。值得一提的是,片中发现飞机的轮渡船长,扮演者正是他本人。
  • 警局的潜水小队们,前一刻还在开心地讨论Yankee的棒球比赛,接到任务后没有丝毫就出动了救援;面对冰冷的河水时没有一丝迟疑便跳了进去。

这里面,要是真的有某一个环节有差池,也许就不能全员获救。感叹救援效率,感叹所有人的勇气,感叹临危时的秩序与道德。

写在最后

真的不擅长写这种文章,但是看了电影后脑中有很多想法,不写不快。但写出来后又觉得肤浅,无意义。以后还是多通过文字表达一下自己的想法,也许写得多了,也就会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

你可能感兴趣的:(我从《萨利机长》电影里看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