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青柑

中秋小長假的同學聚會上,熱衷茶道的小蕓帶來一種桔普茶,給在坐的女同學一人發了兩顆。這種“小青柑”是小青柑普洱茶的簡稱,我拿到的茶就像裹著一層紙的乒乓球。之後,小蕓同學進行了“茶普”,在群裡發送了介紹小青柑的文章,這下引發了大家的熱情,紛紛要求代購。

“小青柑”採用每年7月“未成年”(果皮未著色、生理未成熟)的新會柑和雲南普洱茶為原料,在無添加劑的前提下,經特殊工藝加工而成。相傳,柑普茶是良溪村道光進士羅天池始創的。羅在池辭官回鄉時帶了很多普洱,當年秋天他感染風寒,妻子用陳皮煮水給他喝,當時羅在池在書房內看書品茗,以為妻子煮水給他泡茶,便將陳皮湯水倒入茶壺,發現後覺得倒了可惜,便啜了一口,頓覺異香,喝了幾杯,咽喉舒暢,咳痰少了,連喝幾日,風寒好轉。

受此經歷啟發,羅在池決定將普洱茶和新會陳皮結合起來存放,既方便沖泡飲用,也容易儲存,並不斷改進方法,最後取青黃的柑桔,用刀子將柑桔底部割一小塊,把果肉去掉,將普洱茶把空桔皮填充結實,再蓋上剛割下來的柑桔皮,把果子恢復原狀,然後曬干。之後柑桔普洱的製法逐漸在良溪傳開,流傳至今。

其實一開始,小青柑的陳皮香就把我征服了,見同學們都在訂購,我也想買上一斤放在家裡慢慢喝,但先生自有他的一套理論:就像小龍蝦,品質最好的肯定是冰鎮的,不好的才會做十三香什麼的,以此類推,小青柑中的普洱茶不會是什麼好茶。所以一開始他沒同意我買。

但我還是私下裡約小蕓幫我訂了一桶。直到有一天,晚上得空,在書房的羅漢床茶幾上整理好茶具,準備泡茶看書,思忖了一下,選了一顆小青柑,沖泡飲用,竟有十分獨特的香味,而且喝下後,感覺潤肺降燥,味道很不錯,於是便有些故意地在先生面前誇來誇去,帶點遺憾地說:可惜只有兩顆,要不也囤些?

先生沒吭聲,我就當他默許了。而那邊茶葉已經到了,一時湊不出時間去取,直到昨天,小蕓才說中午後有一段時間有空,否則就要等到周三了。為了早日喝到茶,我決定當天就去。很幸運,單位不遠處就有車站,8路公交直接到小蕓的單位,於是乘公交殺向市裡。

拿到了茶,晚飯後不久就開泡。網購的茶水爐也到了貨,所以正好可以利用起閒置了許久的手工鐵壺。用鐵壺煮出的水泡小青柑,味道似乎更勝一籌。這兩天回暖,汗又出得多了些,晚上邊看書邊品茶,說不出得愜意。

為了充分利用好茶,昨晚將整個塞著普洱的青柑撈出來,單獨放在碗裡,早上帶到單位,放進壺裡煮,竟然還能煮出很濃的湯色。這一天,繼續喝它了。

你可能感兴趣的:(小青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