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昨夜里一场风雨,淅淅沥沥地下了一个痛快淋漓。余窃以为是在泣悼屈原大夫哩!或是丰水以助屈原纪念活动的开展。今日端午,艳阳高照,市井之中,一片闲适安逸,几人记起了屈原?端午纪念屈原的意义早已慢慢地演化成了一种风俗,人们利用这难得的假期,呼朋唤友,悠闲娱乐,欢歌宴饮,好不惬意……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我独自行走在故乡想像中的沧浪河畔,寻觅着两千多年前屈子的足迹,渔父安在?“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 。”《沧浪歌》似在耳边回荡。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3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相传古时,汉江有一支流流经沔阳(即我的故乡,今天的湖北省仙桃市),名曰沧浪河。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三闾大夫屈原流放之时,游经沧浪水,在张沟遇渔父问渡,颇为伤感,渔父就唱了一首《沧浪歌》来启发屈原如何面对现实,被传为历史佳话。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这首《沧浪歌》被《楚辞》收录。唐代中期,为纪念屈原,沔阳的先贤们在张沟建起了“沧浪馆”,沧浪馆位于张沟镇通州河北面,现张沟影剧院旁。曾为宗教活动场所。陈友谅曾在此设过武馆,张难先曾在此教学。大革命时期,邓赤中在此设平民夜校。贺龙率领红二军团攻打仙桃时曾在这里驻扎。总之沧浪馆是一处历史底蕴颇为深厚的名胜古迹。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沧浪歌是一首清新而悠扬的短歌,歌者名渔父,打鱼的,一位没名字考证的隐者。在《楚辞》“渔父”里看到作为乱世智者的打鱼人和屈原的那次对白。渔父对屈原的劝导蕴含者一位哲人和一位诗人的深层的理解及同情,这是基于心灵默契之上的对立和转向,渔人的宛尔而笑意味情长,击桨远去那沧浪之歌依然余音袅袅......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6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沧浪歌》早在春秋时期已经广为传唱,孔子孟子都曾提到过它。孟子说:“有孺子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孔子曰:“小子听之!‘清斯濯缨,浊斯濯足矣,自取之也。’”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7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大约在楚顷襄王执政时期,屈原遭到流放,政治上遭到重大打击,个人和楚国面临着厄运的情况下,诗人心情忧愤苦闷,来到了汨罗江畔,边行边吟而成《渔父》。《渔父序》在末尾说:“楚人思念屈原,因叙其辞以相传焉。”为楚人因怀念屈原而收集整理屈原之诗词互相传赠。这说明《渔父》在秦汉以前已经广为流传。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8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渔父》以问答的方式,主要表现了诗人的高尚品德。渔父是一位避世隐身、钓鱼江滨的隐士,他劝屈原与世俗同流,不必独醒高举,而诗人则强调“宁赴湘流,葬于江鱼腹中”,也要保持自己清白的节操。

《渔父》原文: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

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吾足。”遂去,不复与言。

白话译文:

屈原遭到了放逐,在沅江边上游荡。他沿着江边走边唱,面容憔悴,模样枯瘦。渔父见了向他问道:"您不是三闾大夫么,为什么落到这步田地?“屈原说:"天下都是浑浊不堪只有我清澈透明(不同流合污),世人都迷醉了而唯独我清醒,因此被放逐。"

渔父说:"圣人不死板地对待事物,而能随着世道一起变化。世上的人都肮脏,何不搅浑泥水扬起浊波,大家都迷醉了。何不既吃酒糟又大喝其酒?为什么想得过深又自命清高。以至让自己落了个放逐的下场?"

屈原说:”我听说:刚洗过头一定要弹弹帽子;刚洗过澡一定要抖抖衣服。怎能让清白的身体去接触世俗尘埃的污染呢?我宁愿跳到湘江里,葬身在江鱼腹中。怎么能让晶莹剔透的纯洁,蒙上世俗的尘埃呢?”

渔父听了,微微一笑,摇起船桨动身离去。唱道:“沧浪之水清又清啊,可以用来洗我的帽缨;沧浪之水浊又浊啊,可以用来洗我的脚。”便悠然远去,不再同屈原说话。


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_第9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你可能感兴趣的:(屈原遇渔父,歌沧浪之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