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骏豪+火龙果队+第15次作业

第七期主题拆书训练营

第15次作业:《正面管教》

自选拆书片段:运用逻辑后果引导孩子

I:重述片段

      “吃一堑长一智”是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但“好了伤疤忘了痛”却是孩子们的常态。如何让孩子们从自己的错误行为导致的后果中吸取教训,不断成长呢?除了采用“自然后果”法,还有另外一种办法,即“逻辑后果”法。

        与“自然后果”强调用“自然而然发生的事情导致的后果”来教育孩子的思路不同,“逻辑后果”法最显著的区别是,后者更强调事件过程中“大人影响的因素”。

      逻辑后果法的使用,较之自然后果要更加复杂一些,它不是仅立足于自然发生的事件,而对诸如:事件可能导致的后果有哪些,什么样的行为可能会导致什么样的后果等等要素引入大人的参与。两者之间好有一比,在自然后果中,家长的角色更像“旁观者”,而在逻辑后果中,家长的角色更像是“参与者”。

        其主要步骤包括以下几点:

        Step1:判断是否适用逻辑后果判断的关键在于是否存在“大人的影响干预”这个因素,注意和自然后果区别开来。比如——和大人约定了玩二十分钟玩具就睡觉,否则明天就不能玩玩具了,逻辑后果;跟奶奶说好了只吃一块糖果,结果耍赖要吃两块,那三天只能没有糖果吃,逻辑后果。

        Step2:构造逻辑后果形成一个逻辑后果可以使用使用 “三要素”原则,即:相关、尊重、合理。相关指的是,事件可能导致的后果因该是和事件有因果联系;尊重指的是,不论孩子的选择是什么,其导致的后果必须建立在尊重基本人格的前提下,决不能引入羞辱、批判,不能借题发挥;合理指的是,后果应当符合孩子心理、生理的基本情况,而不能随意拔高。

        Step3:预先告知。预先让孩子知道,选择某种行为将会导致什么样的结果(或者你将会做些什么),帮助孩子建立对因果联系的合理认知。

        Step4:执行逻辑后果。有两个重点,一个是要表达同情和理解。正在经历这一切的孩子表达感同身受的理解。这时“描述法”是最适当的方法。具体方法为,用“我(看到/听到)......你(可能)......”句式不加渲染的描述你所看到的客观情形。比如:“我看到你中午没吃饭,你可能肚子很饿很难受。”“我听到你摔倒在湿漉漉的地板上,你一定很痛。”另一个是要给予支持和鼓励,并坚定的执行。具体方法为用鼓励的语气向孩子传递爱和温暖,支持孩子依靠自己的力量处理好自然后果带来的影响。比如“我相信你,你一定能处理好”“我爱你孩子,我觉得你下次一定会做得更好”。

        可以看到。逻辑后果的第四个步骤采用了一些自然后果的处理方法,两者的区分发生在前三个步骤。

A:反思与规划

A1:回忆一下在你身边有没有发生过采用逻辑后果法教育引导孩子的事件?

        还挺多。有过成功的案例,也有过失败的案例。举一个失败的例子引以为戒吧。前天奶奶带着儿子在家里玩,到快八点了,儿子想看动画片。奶奶说,没问题,但是快到八点钟了,九点我们要洗澡刷牙,所以只能看两集。儿子立刻答应了。OK,平板电脑打开,奥特曼的音乐响起,大人看《花好月正圆》,小盆友看《奥特曼》,两不干扰,各得其乐。

        时间转眼到了快九点,奥特曼已经干掉了两只怪兽,奶奶看看两集动画片快要结束了,走过来提醒,小迪,两集动画片看完了哟,该关掉电脑,准备刷牙洗澡了哟~~~这小子开始耍赖了。不行,奶奶,太好看了!我还想再看一集——这话他可不敢跟我讲,但是跟奶奶耍赖倒是挺溜的。因为第二天还要上学,睡得太晚了早上起不来,所以奶奶一直没有让步,好说歹说不听,奶奶一下子发起火来,“说好了只看两集,你不听话!你说话不算话,那我们也说话不算话了,十一国庆节说好的要去动物园,那也不要去了!”小迪一听,顿时大哭起来。奶奶本来想教训他说话要算话,要按照约定做好自己分内的事,结果最后却以孩子的哭闹收场。而且事后,也没有起到多大的效果。

        事后老妈跟我抱怨,你不是说那个什么什么后果法好用么,我看都是纸上谈兵!

        反思整个事件,其实老妈前面几个步骤做的都挺不错的,但问题在于,构造逻辑后果的时候,违反了“三要素”原则——不按约定看动画片,与不去动物园过节,这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导致此时出现的不是“逻辑后果”,孩子本能的感受到了大人居高临下的惩罚,以及被惩罚后的屈辱和反抗——即使他们有错在先。

A2:设想一下未来如何正确使用逻辑后果法教育引导孩子?

        还是回到上一拆中“孩子喝奶不认真,弄得到处都是”这个案例。孩子最近这种情况有点多见,可以尝试采用逻辑后果来解决。

        首先,孩子不好好喝奶这件事,如果没有大人的干预,在短时间内可能难以改进,所以我决定引入我的引导,这就符合了逻辑后果的第一前提,“存在大人干预”。

        其次,采用“三要素法”构造逻辑后果,我将提前告知儿子,他应当好好喝奶而不是弄得到处都是(因为浪费食物是不好的,而且打扫桌子很辛苦),如果他仍然故意把奶弄得到处都是,那就必须自己把桌子打扫干净,并且下一次喝奶的量减少一半——只给半盒奶。(打扫桌子和减少供奶,符合相关要素;自己为自己弄脏的桌子负责,符合尊重要素;以他的能力可以做到擦干净桌子,符合合理要素;提前告知而非事后处罚,照顾到了孩子的情绪。)

        最后,我预计孩子不会一步到位的听从我的引导,应该会经历一次到两次的过程。那么,当孩子在我提前告知可能出现的逻辑后果之后仍然违反约定,我将会表达同情“现在你必须打扫桌子,而且明天你将只有半盒奶了,我觉得你可能会感到不开心”,但是我将会坚定的执行逻辑后果“我很爱你儿子,但是约定的事情必须兑现,我相信你一定能自己把桌子擦得很干净的,而且我相信明天你一定能吸取教训,做得更好。”

你可能感兴趣的:(郭骏豪+火龙果队+第15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