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贝,我们读书吧 二】推开古文之门

说起古文,我相信绝大部分孩子就会背诵唐诗宋词,还有很多孩子背诵《三字经》《弟子规》等,但我说的古文是《爱莲说》《陋室铭》《狼》等,我们在中学开始才有接触的真正的古文文章。初次接触是在三年级,主题绘画课的主题课部分的老师,一位在古文方面造诣颇深,有非常了解和善于与孩子沟通的老师,她根据孩子们的学习进度规划了二十节古文欣赏绘画主题课。

初次上课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颠覆我的想法的是孩子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诵读的那一刻,稚嫩的童音加上抑扬顿挫的声调,让我沉浸其中难以自拔。我感受到在我上学的时候没有用心体会过的古文用字的精准和简练,读来字正腔圆,直达意境。再次挑战我的认知的是,老师居然布置孩子们回去背诵,还要写一篇与之相关的作文或读后感,我在担心孩子们无法完成任务的同时有一点小小的期待,希望这群小不点能挑战自我。再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惊讶的发现,我们初中高中课文上的,几百字的古文,大部分孩子都能咕噜咕噜的背诵出来,虽然对里面的内容可能还不完全理解,但这并不影响孩子们用高清扫描仪般的记忆把传统文化的精华放进记忆的宝库。二十节课完成,孩子们已经对古文有了初步的认知。

也许课程结束一段时间后,孩子们已经不能一口气完整背诵下学过的古文,但我认为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古文不再发怵,后来同学送我一本《康熙》,古文体的,我半开玩笑半当真的让她跟我一起阅读,小人儿居然像模像样的跟我一起看了前两章,我感觉这就是提前接触古文的最大的好处。还有今年的一件小事,也让我印象深刻,事情是这样的:

我跟豆对话“妈妈,我们昨天考试中有《水浒传》和《三国演义》,我差点把他们搞混了”“哦,你好像没完整看过吧”“是的,看过一点”“那你想看完整的吗”“想”“那我给你买?”“不用,家里不是有吗?”“家里的是文言文的,你能看?”“能啊,我已经看了一章了”“好吧?那我先不买了?”“恩,不买”“好吧,有需要帮助的跟我说,有时间我就跟你一起看”

其实,我早有把四大名著推荐给她的想法,但我想让她自己开口,所以我在等一个契机。我觉得积累比方法重要,种下潜移莫化的种子,总有一天会发芽成长,在接触的过程中不只是读和颂,开始还引导着去写,可以模仿写古文,可以写读后感,想怎么写就怎么写,怎么写老师都会认真点评和鼓励,翻看那时候的练笔本,有模仿《桃花源记》写的《菜花园记》,有模仿《陋室铭》写的《教室铭》,有模有样的,还有读后感和跟作者学写作,都有可圈可点之处。

从接触古文这件事,我发现孩子的学习能力和接纳能力比我们想象的要强很多,中国古代文学里有无数的瑰宝,我希望孩子能以古文阅读为工具,遨游中华几千年的文化海洋。

你可能感兴趣的:(【宝贝,我们读书吧 二】推开古文之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