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光(1):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

拾光(1):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_第1张图片

也许你已经很久没有完整地读完一本书,但你肯定在朋友圈或订阅的公众号里刷了不少文章。那些你心头一热或眼前一亮的内容,如果不及时记录、思考,那么它很快就会溜走,不留痕迹。

所以我打算往后每周日的推文,以当前这一周,我所阅读到的好的内容为主,做一个摘记和整理,美其名曰「拾光」。当然,拿来主义是不够的,每一则摘录下面会放上我自己的认识。希望通过这个持续性的行为,让自己更加主动地去接收和消化新知,让阅读变得更有目的和意义。

如果你在这周收获了新的观点和知识,也欢迎留言一起打卡~

拾光(1):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_第2张图片

我们中没有任何一个人是全知的,是先知的,是单凭思维就可以做出判断的。我们无法决断,是因为我们不知道世界是怎样的。想要知道这个世界是怎样的,最简单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法,是上手去摸一下。摸完之后,这个世界会给出反馈。哪怕你脑子里有一千种想法,一万种方案,摸那一下子会迅速消灭到其中的大部分,你会很清楚地知道哪些想法并不会奏效,哪些想法根本上就不算是个想法,仅只是个单纯的错误。——和菜头《快问慢答:弄脏你的手》

信息爆炸时代,随处可见机会和资源。这也给人一种错觉:人人平等。犯选择的难,真相有可能是任一选项你都达不到。但你可以借助互联网,做足准备,降低试错成本。实打实的行动是验证这个流程的最后一步。

你不是因为憎恨厌恶什么而成为你自己,你永远是因为你在“爱”着什么,为“爱”做了什么,你成为了你自己。——德鲁伊《关于爱的几个奇思妙想》

因为爱,因为对爱的付出,你成为现在的自己。真是一句温暖而又鼓舞人心的话。厌倦的时候,失望的时候,记得这份初心,就能过滤一些无用的情绪,前行的脚步就会变得轻盈一些。

真正做学问的态度,就是要“眼高手低”,眼界要高,视野要大,但下手处则要低,从平实处着手,以平实而体现高明。只有这样的“眼高手低”,才是真正做学问的态度。——董平

读大学的时候,曾经和寝室的同学一起,跟着教我们古代文学的老师去浙大蹭课。听了董平老师(浙江大学中国哲学博士生导师,佛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讲《论语》和《大乘起兴伦》,深入简出,观点读到。“眼高手低”原指要求高能力差,在这里有了新的寓意:眼界要高,下手要低。思想宽阔自由,行动朴实诚恳。可以成为做事做人的一条准则。

一个人的执行力强不强,就看他在自己遇到困难的的时候是否能够持续不断地践行。如果一个人能够直面自己的问题,明确知道自己是谁,自己想要什么,应该怎么做,他就会非常坚定,拥有高效的执行力,从而对生活充满掌控感。人生,归根结底就是一场自我探索的旅程。很多时候,平庸或者卓越,都潜藏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行动里,最重要的不是你曾经想到过什么,而是你最后做到了什么。——Windy Liu《大多数人的平庸,来自于极差的执行力》

最重要的不是你曾经想到过什么,而是你最后做到了什么。醍醐灌顶的一句话。没有行动力,再好的梦也只是虚幻一场。死磕、坚持,才是实现梦想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方式。

人的一生应有三重境界:第一重是趋利,追求物质上的温饱;第二重是趋名,追求精神上的愉悦和寄托;第三重是安放灵魂,追求内心的平静与超脱。——马未都

趋利、趋名、安放灵魂,许是一人生命成长中离不开的三大元素,只是各人占比有所不同。因为这句话去了解了马未都,看了两期《都嘟》(他主持的脱口秀节目)。《圆桌派》之后,又有新的谈话节目可以看了。

一个人不匮乏,生活幸福之后,他的追求将更远大,他的动力会更高端。精力从找吃找喝这种低端需求中释放,就会转移到追求创造与成就,渴望获得尊重与荣誉,许多企业家、发明家、投资者,工作到死,不愿退休,他们什么也不缺,从低端的角度看,没有任何动力了,从高端的角度看,他们找到了终极动力:智慧的乐趣。——连岳《别把挫折教育荒唐化》

我爸有时候会唠叨现在的年轻人太幸福了,不曾和他们一样,经历过吃不饱穿不暖的年代。有些年轻人会犯的毛病,他觉得是因为没有吃过苦,不知足。身体的累是累,精神的苦也是苦。记得连岳有个观点,要吃“高级的苦”。不停学习、保持韧性、敢做决定、承受败局,越高端越辛苦。这辛苦未必体现在体力上,更多体现在意志上、思维上。

拾光(1):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_第3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拾光(1):做一个「眼高手低」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