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朴民族风

在贵州省黔东西江有一座千户苗寨,是中国乃至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端午小长假,我们一行人自驾前往千户苗寨,从四川自贡穿越到贵州凯里西江,去感受苗族居民朴素的民风,度过了一个别样的端午节。

最朴民族风_第1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进入贵州地界后,高速路两边都是郁郁的山林,密布的乌云很低很低,雨滴时不时敲打着车窗呢喃而语。绕过缠绵的盘山公路,经过六百多公里八个多小时的跋涉,我们终于到达了期待已久的苗寨。把车安顿在停车场后,我们改乘景区巴士进入千户苗寨的第二道门,走进苗寨,一种古朴的原始气息扑面而来,碎石碎瓦铺成的石板街道,木制小屋一间挨着一间,穿过热闹而富有朝气的商业街,络绎不绝的游客与当地的居民浑然形成一种不一样的风景,商业街各类特色小吃应有尽有,民族服饰、乐器和闪烁的霓虹灯,让这里有了一些商业的气息。

一曲悠扬的乐曲声让我们驻足往返,寻着音乐声走进店内,一排排小巧的陶瓷有灵性地挂在木架上,有的状如鱼儿,有的状如贝壳,有的状如叶片.......手绘的图案惟妙惟肖,煞是可爱,这小小的陶瓷就是风雅陶笛,这种能够感受生命之韵的风雅与苗寨古朴的气息截然不同。

在当地的居民中,平时大多数的男人已不再穿着传统的服饰,少数女人仅保留着最单调的传统服饰,中年妇女着一身黑衣,头发高高挽起,别上一朵红红的大花,笑意盈盈地在街上穿行,这大红花让人想起大观园的刘姥姥;老年妇女则用头巾把头裹住,背着竹篓一脸的沧桑。而那些拥有蜡染图案和色彩的苗家华丽服饰平时很少有人穿着,据说这些服饰是在重要的传统节日才会穿戴的。

我们的客栈是在网上预订的,据说是在一个山顶上。当我们到达指定的地点苗寨博物馆时,客栈老板已经笑容可掬地在等候我们了,他五十多岁,待人热情和气,个子不高却干练能干,寒暄几句后,老板已经主动扛起我们的行李,带着我们穿过街道,走入一条僻静的小径。小径依旧是用碎石铺就的石板路,空气中混杂着泥土和小草的清新味道,夜幕快要降临,小径上的人越来越少,在半山腰,老板停了下来,让我们歇息片刻,给我们讲解苗寨不一样的历史,由于受耕地资源的限制,苗族居民大多在半山建造起独具特色的吊脚楼,这吊脚楼大多是半边楼,因为受力的原因,有一边是悬空的。风儿轻轻带着大山的问候轻抚我们的脸庞,此刻,向远方望去,上千户吊脚楼随着地势的变化错落有致,层恋叠嶂,万家灯火点点宛若繁星密布的天空,这一刻,我们仿佛远离了城市的喧嚣,享受着大自然的原始气息,这一刻,时间停滞不前,我们什么也不想,什么也不必去想,只是用心感受着眼前的一切。

最朴民族风_第2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一路走走停停,我们终于在天快要黑尽之前到达山顶,来到这个苗家客栈,这是个原始的吊脚小木屋,有三层,地板都是木板铺成,走在上面吱嘎吱嘎地响,木质楼梯有些窄有些陡,客房不大却收拾得很干净。老板娘是个五十多岁和蔼可亲的老妈妈,很快为我们准备好晚餐,苗家的晚餐不是华丽的盛宴,而是普普通通的家常菜,用的都是自家的真材实料,老腊肉,水煮莲花白,韭菜土豆片,朴实无华而又风味独特,老妈妈热情好客,端出自酿的醇厚米酒招待我们,一边唠着家常,一边品着米酒,还唱起了苗家独有的山歌,一曲散尽,她邀约我们和着节拍一起吆喝,那一声声“唷呵”响彻山谷,和着我们的欢笑声,给这静静的黑暗带来一丝别样的生机。


最朴民族风_第3张图片

大山的清晨,空气格外清新,客栈在阑珊的夜雨过后异常清冷,我们沿着小栈的另一条山路出发,走到了昨晚遥遥相对的苗家村寨,近距离感受苗寨不一样的风情,沿着石板路拾级而下,这才注意到吊脚楼的屋顶都是用小青瓦铺就,门面已有些陈旧,经过蜡染坊,穿过由鹅卵石堆砌的围墙,我们又回到了昨天的商业街。参观完苗寨,我们乘观光车到苗寨观景台,再次远距离感受千户苗寨的壮观,放眼望去,千户苗寨层层叠叠,烟雾缭绕,白水河穿寨而过,周围还有大片绿油油的梯田,田园风光和耕地文化紧密相连。

最朴民族风_第4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最朴民族风_第5张图片
图片发自App


尽管西江已经形成了商业一条街,但是居民主要的经济来源仍然还是农业生产,经济并不发达,旅游业只是一小部分。所以在这里依然能够感受到最原始最古朴的民族风。美丽的西江,古朴的苗寨,我们在尘世的喧嚣中找到了你,收获了心灵的安静,“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以惹尘埃”,就用这句诗作为本文的结尾吧,无论以后遇到什么,能够保持心灵的安静,也算是此行最大的收获吧。

你可能感兴趣的:(最朴民族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