铃木大拙说禅

禅,很久之前便感兴趣但却一直未读过和参悟过。

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

1是更多的是谈禅是什么,不是什么,禅的性格,禅的方法和路径—禅如何看待世界,如何思考,以及禅的目的和意义。

2谈的是禅与日本文化(美术、武士、剑道、儒教、茶道、俳句)之间的各种联系和羁绊。


第一部分


铃木大拙是谁?(现代日本最大的佛教者的哲学家,学贯东西,一生致力于禅学研究及日本禅文化的推广。)

禅究竟是什么?说到底禅是一种洞彻的智慧,是一种平常心。(禅是最初舶来中国是公元6世纪,从南印度到中国来的菩提达摩被认为是禅的始祖。)

禅修的目的是,“是使灵眼洞开,洞察存在之理由本身”

禅宗的特点是:喜纯、诚挚与自由。

其实禅给予我们看透世界的眼睛。禅的范围遍及三千大千世界的宇宙,而且要超越它。

禅通过锻炼心本身,明见心的本来性质,使心自身成为自身真正的主人。只有彻悟自己心灵的真性质,才是禅佛教的根本目的。(因此来体现禅修的目的所在)

禅也是用智慧的方法进行体验,并且在禅中,第一是要有大信根,第二要有大疑,第三要有大愤怒。(如何理解?)

大信根:大信是信仰,大疑是怀疑。看似矛盾,茫漠。但是,当自己不满意自己,力图从自我中走出来时,这力量的获得皆出自大疑团和大信根,信是肯定,疑是否定。打破现状,力图飞跃而出的希望、意志、毅力的效应,我们可以成为大愤志(大毅力)


第二部分

知识大略可以分为三种:

1是通过读和听得到的知识;2是科学知识,是观察和经验、分析和推理的结果;3是通过直觉的理解方法自然而然地达到一种境界。(禅是要唤醒第三种知识形态)

禅是这样的一种特殊思考方法和感知方法:

(1)禅把焦点放在精神方面,结果使它无视形式

(2)就是说,禅在任何形式中,都探求精神的俨然的存在

(3)禅认为:要依靠那些形式不完全、不充分的事物,更充分地表现精神。形式的完全容易把人的注意力引向形式,这样就难以趋于内部的真实。

(4)否定形式主义、因袭主义、礼仪主义的结果,是精神的充分裸露,是向精神的孤觉性和孤独性的回归。

(5)超越的孤高,亦绝对的孤绝,就是清贫主义的禁欲主义的精神。

(6)所谓的“孤绝”,用世间的话来说,就是无迷恋。

(7)“孤绝”这个词如果放在信佛教的人所使用的“绝对”一词的意义上来解释,它沉入到森罗万象之中,存在于最被人鄙视的原野的杂草和被人称作自然的最高形态的事物之中。

禅与美术的交融中:

1、我们可以发现“一角”,就是日本画家所说的“减笔体”(即是在绢本和纸本上用尽量少的线条和笔触表现物的形状这一传统的相联结),体现禅中的闲寂。

2、日本艺术第二特点是非对称性(佛教寺院的建筑、茶室),使人感觉轻快和清爽,唤起优美、庄严、厚重的情感。

非均衡性、非对称性、“一角”、贫乏性、单纯性、“空寂”、“闲寂”等等都是来源于禅中的“一即多,多即一”这一禅的真理的本质性和认识。

禅与武士

禅是教导人们一旦决定了进路就不回头的宗教。所谓的哲学就是因为禅无差别的对待生与死。(禅与武士的联系所在)

其次,禅的修行是单纯、直接、自恃、克己的,这种戒律式的倾向和战斗精神是很一致。武士有两点是必须的:1是苦练,2是要有“常住于死”的觉悟。武士若不离生死则一事无成。

禅与剑道

“刀是武士的魂”并且有双重任务:破坏一切和刀主人的意志相悖的东西,消灭一切由自我保存的本能而来的冲动。前者是和爱国主义、军国主义的精神相关联,后者具有忠和自我牺牲的宗教意识。

禅与儒教、茶道、俳句

更多的让我了解到了中国宋朝理学传入日本以及思考方法、茶道的程序以及文化的由来、还有就是日本俳句的发展和禅的融合。


总结:

这本书其实更多的是让我了解到了禅的哲学和思考方式,更让我想不到的是勾起了我对宋朝理学、日本艺术的兴趣。(接触到了一个新的世界)

禅是一种精神的修炼和需要时间去参悟(接下来我会继续看下一本禅学书:禅修入门)。


你可能感兴趣的:(铃木大拙说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