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二)] 欠拟合与过拟合、逻辑回归

欠拟合与过拟合

假设随机变量x∈R,需要预测随机变量y。下面最左边这副图中,显示了函数y=θ01x对数据集的拟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数据集并不像是一条直线,因此函数对数据集并没有很好得拟合。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二)] 欠拟合与过拟合、逻辑回归_第1张图片

另外,我们给刚才的函数加上一个额外的特征x 2,此时y=θ 01x+θ 2x 2,我们获得了一条对数据集拟合更好的曲线。那么,我们是否就可以就认为加入越多的特征,函数拟合得就越好?上面最右边的图显示了用含有五阶多项式去拟合数据集的结果。我们看到,尽管曲线完美得经过了数据集中的每一个点,但是我们不能因此而断定这就是一个好的预测函数。我们将最左边的图称为 欠拟合(underfitting),表示模型并没有很好的捕捉到数据的结构。右边的图,我们将它称为 过拟合(overfitting)

局部加权线性回归(Locally weighted linear regression)

在我们之前的线性回归算法中,为了做出预测,我们需要:
1. 调整 θ使得∑i(y(i)Tx(i))2最小化。
2. 输出θTx。

而在局部加权线性回归算法中,我们采用的做法如下:
1. 调整θ使得∑iω(i)(y(i)Tx(i))2最小化。
2. 输出θTx。

在这里,ω(i)是一个非负的权值。直觉上,如果ω(i)相对于某个i非常大,那么我们才选取θ的时候,应该尽量让(y(i)Tx(i))小一点;如果ω(i)很小,那么(y(i)Tx(i))将会被忽略。

在选取权值时,一个相对比较标准的做法是:


我们注意到,权值取决于我们需要估计的x周围特定的点。若|x (i) - x|很小,那么ω (i)接近于1;若|x (i) - x|很大,ω (i)将会很小。因此,在调整θ的过程中,对于距离查询点(query point)越近的训练样本,将会赋予更高的权重。其中,参数τ控制整个函数的形状,即在训练样本远离查询点的过程中,权重下降的速度。我们将τ称为 带宽参数(bandwidth parameter)

局部加权线性回归是我们看到的第一个非参数算法(non-parametric)。而我们之前看到的线性回归被称为参数学习算法,因为它有若干个固定的参数用来拟合数据。一旦调整好参数并将它们保存,我们再也不需要为将来的预测而保留训练数据。相反,局部加权线性回归在做预测时,需要保留周围所有的训练集。

逻辑回归(Logistic regression)

现在让我们来讨论分类问题。它像是一个回归问题,但是我们需要预测的y值是仅仅是一系列离散的值。目前,我们将关注于二元分类问题,即y只能取两个值,0或者1。比如说,我们想要建立一个垃圾邮件分类器,此时x(i)可能代表一些邮件的特征,当y=1时,邮件属于垃圾邮件;否则y=0。0也被称为负类(negative class),1被称为正类(positive class)。给定一个x(i),相关的y(i)也被称为该训练样本的标签(label)

我们当然也可以忽略y是一个离散的值这一事实,而采用之前的线性回归来做预测。然而,在当前问题上使用该算法表现相当差,并且线性回归无法使得h��θ(x)范围在{0, 1}。

为了修正上述不足,我们将改变h��θ(x)的形式:


其中,


被称为 逻辑函数(logistic function)或者 sigmoid函数。逻辑函数的图形如下图所示: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二)] 欠拟合与过拟合、逻辑回归_第2张图片

我们观察到当z->∞,g(z)将趋向于0。当z->-∞时,g(z)趋向于0。就像之前的做法一样,我们保留x 0=1,即

目前,我们将采用上面给出的sigmoid函数。其他函数若能平滑得从0增长到1,同样可以被使用。但是,当我们在后面谈到广义线性模型时,我们将会看到使用sigmoid函数是一种相当自然的选择。在继续开始之前,我们先介绍一个相当有用的特性,当对sigmoid函数进行时: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二)] 欠拟合与过拟合、逻辑回归_第3张图片

那么,给定一个逻辑回归模型,如何来调整参数θ?首先我们假设:


上述式子可以形成一种更加紧凑的形式:


假设生成m个训练样本相互独立,我们可以写出关于参数θ的似然函数: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二)] 欠拟合与过拟合、逻辑回归_第4张图片

跟之前一样,将它转换为log似然函数: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二)] 欠拟合与过拟合、逻辑回归_第5张图片

接下来我们如何最大化似然函数呢?跟之前的线性回归推导过程一样,我们可以使用梯度下降。即:


我们首先使用一个训练样本(x, y),通过对似然函数求导,推导出随机梯度下降法则:

[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二)] 欠拟合与过拟合、逻辑回归_第6张图片

上式中,我们使用了g'(z)=g(z)(1-g(z))。最终得出随机梯度下降法则:


如果比较之前的LMS更新法则,我们发现它们看起来基本一致。但是它们并不属于相同的算法,因为h θ(x (i))现在被定义为一个非线性函数。尽管如此,我们还是惊讶于不同的学习算法竟然会得出相同的更新法则。这是巧合,还是背后隐藏着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将在后面介绍广义线性模型中给出答案。

你可能感兴趣的:([斯坦福大学公开课:机器学习(二)] 欠拟合与过拟合、逻辑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