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魔化的大数据

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一个人的所有信息都被整合到一起,那个时候,拥有数据的商家,想刮你的消费者剩余,就可以设计出专门的针对你的各种解决方案。在那种情况下,我猜消费者剩余这个概念,也许会成为历史,很多人也许都会是“月光族”。

今天看到宁向东讲到关于保留价格的理论,我觉得开辟新的认知。

1:商家始终在匹配客户的期望

2:客户期望匹配自己的承受能力

3:谁能掌握更多的信息谁就能占主动权

初看深感自己知识的浅薄,但看到最后一段(如上复制内容)我笑了。

不是因为宁向东错了,是我觉得这个说法太理想了,你会为自己的期望花光你能支配的每一分钱么?去不了公立医院,你非得去私立医院么?有种东西叫逃避,是因为太接近自己的付出和期望的回报了。数据太冰冷,说明只是一段时间的个人习惯,大数据因为样本量大才能找到规律,于我恰落97.5%以外也未可知。何必纠结于此呢?有一天计算机能够告诉我下一步怎么做时,再来谈这件事情才靠谱,一点感悟,欢迎批评指导。

你可能感兴趣的:(妖魔化的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