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基雅维利造就了希特勒吗

马基雅维利认为君主治国应该不择手段,大概的论证如下加粗字体所示。

1.大多数人的自利是追求短视的欲望的满足,只关心自己的人身安全、财产安全以及个人的偏见。

1.1柏拉图理想国中有三种人:统治者、护卫者、生产者。所谓生产者也是受欲望支配,不过生产者不是想着无止境地满足欲望,其职责是努力发展生产(农业、手工业,包括耕种、制鞋、木工等)供养统治者和护卫者。这个职责不是谁强加给生产者的,而是他们天性只适合做这种事情。

1.2接受过民主教育的人很难接受这种观点,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不过,只要仔细想想,现在的大部分人难道不是工作的机器吗?与柏拉图的时代相比,我们这些工作机器好像更自由、享乐方式更多,可是,自由理念和享乐是不是某种鸦片呢?

1.3马基雅维利有点鄙视地谈论人们对生命、财产和偏见的看重。不过,在他看来,这正是统治者可以利用的地方,只要让人们感到他们的财产等等是安全的,就可以轻易统治他们。大众尝到点甜头,统治者的地位便相对安全。

1.4到了洛克,民众的财产权变成至高无上的,政府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保护财产权,不能保护财产权的政府,民众有权换掉。

1.5这在柏拉图看来是荒谬的,应不应该换掉政府以及换成怎样的政府,不是作为生产者的民众有能力考虑的事情,统治者没能让民众安居乐业,应该让哲学王之类的智者来帮忙纠正。

1.6马基雅维利可能会认为洛克的观点幼稚可笑,当时意大利各个小城邦之间争战不休,老百姓最需要的就是和平,只要有和平,人们宁愿财产权的损失,所以国内动乱之后出现暴政,老百姓一般都会忍受。在这种情况下,天天提醒老百姓保护自己的财产权,无异于鼓励他们造反、自取毁灭,马氏不太相信民众的自我管理能力,对人性持悲观态度。

2.如此短视的人们会不择手段地追逐个人利益,必然导致公共无序状况。

2.1为什么追逐个人利益一定会不择手段?这似乎与亚当·斯密“看不见的手”的理论矛盾,后者认为利己之心可以导致利他的效果,马云的阿里巴巴拼命为自己赚钱,也间接让成千上万的老百姓赚了钱、得了实惠。

2.2不过类似瘦肉精、地沟油的新闻,也经常听到。但是,中国人不择手段似乎不太愿意伤及生命,在这方面,中国至少比美国好一些,美国有些地区非常不安全,但并不影响美国依然是世界最发达国家。

2.3美国自由之风太烈,容易造就一些极端的人或事,有好人好事也有坏人坏事。欧洲老牌国家的风格正好相反,因为那里的宗教传统影响极大。

2.4其实中国人不择手段不太过分,也是传统的影响,我们经常会说:“差不多就好了,不要太过分!”这就是儒家的中庸之道,中国人不太愿意走极端,即使在做坏事的时候。如何创造性地转化我们的传统,让她发挥更大的作用,是学者们应该考虑的事情。

3.想恢复秩序,仅靠法律和制度是没用的,因为法律和制度也是短视的人来执行。

3.1针对上面所说的瘦肉精之类的问题,有人提议加大惩罚力度,一旦有人使用瘦肉精,罚他个倾家荡产。瘦肉精取证不像交通违法取证,后者只是简单的电子拍照,技术上可以避免徇私舞弊,而且,一般也就是扣分罚几百块钱,大家都能接收。巨额罚款就不同了,犯罪嫌疑人会很在乎,瘦肉精取证也是漫长、复杂的过程,过程越长,嫌疑人越可以想办法对取证人进行贿赂,和倾家荡产相比,花多少钱贿赂都是值得的。这时候,取证人为什么不收钱呢?在他们看来,使用瘦肉精又没有闹出人命,何必过分为难嫌疑人呢?

4.这时候需要暴君式的领导,他们审慎、灵活、坚毅,拥有杰出的判断力和魅力,精力旺盛,善于团结一批精英为他们所用。既然大家都不择手段,领导也不择手段来保持权力、维持秩序,既懂慷慨仁慈,也会欺骗和使用暴力。

4.1施特劳斯认为,希特勒之类的僭主成功的原因恰恰在于,那些灵魂鄙俗但意志最为坚定顽强、性格最为粗犷无畏、政治判断力最为敏锐的人成了民众的领袖。他的意思是,马基雅维利开了个坏头,推崇没有道德的强人,使得希特勒上台有了理论基础。

4.2罗素也说,马氏应该会为希特勒的国会纵火案、纳粹清党及慕尼黑协定后的背信喝彩叫好。

4.3把希特勒说得一无是处并不能掩盖这个事实:除了希特勒,别的政客也好不到哪里去。欧洲在报纸出现之前,约束政客行为的主要是宗教,现在多了个媒体。即使如此,不懂得真真假假、拉帮结派,很难在政界立足。政客的坏,不是马基雅维利教出来的。马氏也没有这个本事教,与中国的《道德经》和厚黑学相比,他书中的权谋只是小儿科。他自己就是失败的政客,特意写《君主论》讨好统治者,这部著作就像冗长的求职信,却不受待见,基本上是隐居终身,以写书打发时光。

4.4马基雅维利之前的中世纪,政客要守规矩一点,主要因为基督教一统天下,而且农业经济自给自足,人心比较单纯。之后的岁月,工业革命使得经济快速发展,花花世界的诱惑越来越大,宗教的权威也受到怀疑,人心当然变坏了。即使坏,也没有非常坏,人们都说中国人没有信仰,好像没听谁说英国人、德国人没有信仰。

5.欺骗可能失去民众的信任,所以隐性的欺骗更有效,比如通过宣传、宗教和教育来灌输诚实、忠诚、服从、爱好和平、信任等价值观。

5.1如果把宣传诚实、信任也说成是欺骗,那么每个国家的政府都在欺骗民众。这样思考问题是很累的,始终把统治者和百姓看成势不两立。我们不需要考虑政客宣传诚实、信任是真心还是假意,只要这种宣传对于建立和谐大家庭有一丝作用,我们就认可。

5.2对诚实等价值观的宣传,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单纯媒体的宣传,另一种是教育中的宣传。前者只是口号,后者才能深入骨髓。这种教育需要说理、举例、实践三管齐下,由于相关教育人才的缺失,我们对那些非常核心的价值,体认相当不到位。

5.3在如今这个观点多元化、拜金的现实社会,洗脑式的愚民政策很难起作用。比较理想的洗脑就是传教,可是中国大部分人始终没法去相信神的存在。宗教不行,教育也不行,实在是尴尬。

5.4如果哪天我们真能诞生另一个孔子式的人物,才是中华之幸。也许有人觉得这是扯淡。我们看看古罗马,那么世俗化的一个世界,世俗化到什么程度呢?有作者夸张地认为在罗马只能看到战争、摆阔、贪婪、奢华、美食、浪费、堕落、贿赂、享乐、颓废、暴力、杀人、离婚,为什会这样呢?因为罗马法律只提倡节制而非根绝欲望,不像基督教那么严苛,节制大多只是说说而已。可是后来,照样挡不住基督教统治千年,享乐的经验不一定敌得过宗教的力量,这是陈嘉映先生在一个访谈中提到的想法。所以,不要认为现在的市场化就是不可逆转的事情,在圣人面前,什么都有可能。

6.暴力必然伤害民众的心,如非必要,不应使用。使用暴力应该得到秩序、公众的感激以及名声等等合理的东西。比如君主先派铁腕人物去某地使用残暴手段恢复秩序,再将该铁腕人物处死,间接声明死者的残暴与己无关。

6.1主导嘉定三屠的李成栋非但未被满清处死,还得到重用。不杀不足以平民愤主要针对的是地方恶霸,不是恢复秩序的有功之臣。有功之臣的残暴记忆,主要靠时间抹去。

6.2单单靠暴力来恢复秩序,这秩序是死的,不是活的。不能像马基雅维利一样对人性抱悲观态度,我们应该相信民众有自我管理的潜力,这个潜力的发挥也许需要十年二十年,不管多难,上下都应该配合着去慢慢尝试。

参考书目:

盐野七生:《关于罗马人的二十个问题》,三民书局,2003年03月

坦嫩鲍姆等:《观念的发明者》,叶颖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01月

罗素:《西方哲学史》下册,马元德译,商务印书馆,1976年06月

刘小枫:《施特劳斯的路标》,华夏出版社,2011年01月

你可能感兴趣的:(马基雅维利造就了希特勒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