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勾网Lagou
“勾妹在知乎看到一个问题:“你在知乎上究竟学会了什么?”其中最高票答案是:“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就只能给别人点赞”...所以只能翻来这篇膜拜已久的文章和大家共勉了~
▌本文作者:Anya
▌转载自公众号静言思(ID:jingyansi8)
►这一年,我无意中知道MOOC网,才发现原来网上还有那么多来自世界各地各所名校的免费课程。相见恨晚,大概就是我当时的心情吧。
我今年通过MOOC等平台完成的课程,那些中途放弃或推迟的课程不在列:
效率类:
Learning How to Learn: Powerful mental tools to help you master tough subjects
Get Organized: How to be a Together Teacher
历史类:
中國古代歷史與人物--秦始皇
The Modern World, Part One: Global History from 1760 to 1910
A Brief History of Humankind
写作类:
Crafting an Effective Writer: Tools of the Trade (Fundamental English Writing)
English Composition I
哲学相关:
哈佛大学公开课:幸福课(积极心理学)
哈佛大学公开课:公正-该如何做是好?
自学的初衷
每个人学习的理由各不相同,我当初的想法很简单:
1为了提升英语水平
因为工作需要,我一直都在磕磕绊绊、断断续续地学习英语。大学刚毕业的时候,英语渣到看《纽约时报》就像看天书一样,直到现在我都记得那种文盲般的挫败感。中间省略一段渣渣的苦逼困斗过程。直到后来系统地学习了口译、笔译的网络课程,再加上大量的实战,终于我的英语水平得到了质的提升。用武侠术语来说,就是有一种打通了任督二脉的感觉。
▍当时学口译、笔译时的部分讲义笔记
打通任督二脉并不等于武功化境,恰恰相反,它只是练习高级功夫的基础。说得通俗点儿,刚刚入门而已。但有了这个基础,就像有了一点点内功一样,再学各种招式就会容易很多。
那个时候,我决定学点其他功夫。而MOOC就好像是一个江湖,这里有很多个门派,每一个课程就是一本武功秘籍,每一本秘籍都能极大地增强功力。于是,从《Learning How to Learn》开始,由此我开启了刷课练功的征程。(PS:因为要顺带刷英语,所以我选的课程大部分都是英文授课。)
分享一点经验:
如果真想提高英语,就别看字幕;
如果实在听不懂,要看也只看英文字幕;
如果连看英文字幕都很困难,那这门课对你太难了,建议换一门难度低一点的。
比如,词汇量低于三五千的孩子,学习《English Composition I 》这门课可能会感觉吃力,学习《Crafting an Effective Writer: Tools of the Trade (Fundamental English Writing)》这门课的话则会相对难度适中一些。
2解决实际的困惑
1)明明生活顺遂,为什么不开心?
我曾经有一段时间特别焦虑,我不明白明明自己工作稳定、生活顺遂,为什么还是不开心?
我问过周围的朋友,但是并没有得到满意的答案。于是我决定自己为自己诊治,这也是我学习积极心理学的原因。
后来证明,我当初的这个决定是正确的,学完这个课后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2)为什么执行能力差?喜欢拖延?
这是我在mooc上学习的第一个课程,这个课程对我来说最大的收获就是从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角度了解了拖延症的成因,以及有哪些有效的方法对抗拖延症。
3)如何有效的利用时间?提高效率?
磨刀不误砍柴工,学习一些基本的时间管理方法,对于提高学习效率和工作效率都非常有帮助。《Get Organized: How to be a Together Teacher》这个课程非常简短,里面介绍的一些实用表格我也一直在使用,并不断改进摸索出适合自己的格式。
学什么?
动机很重要
之前有朋友问我,你最近都在网上学些什么,我说历史和哲学。她很是意外地说了句,你怎么不学些有用的,我还以为你学的是跟工作相关的东西呢。
朋友的话让我深思,在她看来学心理学和历史是没用的,因为这些课程对升职加薪没什么用,花那么多时间,还不如学门职业技能实在。关于这点,我是这么认为的:
1. 有用VS没用
有很多人问我,平时用英语的机会很少,学英语有没有用?
其实,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你应该问问自己为什么要学英语?我觉得这个动机很重要,否则,你根本学不下去。
讲一个发生在我身边的故事。我认识一位前辈,大学学的是科技英语,毕业后分配到政府工作。他是他们单位唯一一个坚持每天学习外语的人,周围人都笑他,有现成翻译不用,干嘛自己学。直到工作十几年后,中国使馆招募驻外大使,他从上千人中脱颖而出,人生轨迹也由此改变。
所以,有没有用,取决于你自己怎么看,取决于你为什么要学。有句广告词说得很好,“每个人都是一座山。世上最难攀越的山,其实是自己。往上走,即便一小步,也有新高度。”只要学习,总会有收获。很多时候,学习就是个厚积薄发的过程,不仅是学英语,学其他东西也是一样的。
2.需要VS喜欢
我们学习大部分是出于两个目的:需要,或者喜欢。二者在效果上,很难衡量,但在持久性上,却有显著不同。
出于实际需要学习,大多是为了解决一些眼下的问题,比如为了应付考试、为了答疑解惑、为了考证加薪等。但是,这样的学习很难有长效性,就像吃药一样,当病好了,你就不再想吃药。就算接下来的补药对身体有好处,但这种需求已经不那么迫切了。举个例子,高考结束后,还有多少人主动学过曾经不感兴趣的科目?
为了爱好学习则没有那么强的功利性,就像追求自己喜欢的人,未必是一定要得到那个人,也不是为了经济上的企图,就是喜欢,就是想努力接近她,不计成本,经年累月,乐此不疲。
因此,在我看来,与其问“我应该学什么?”,不如问“我喜欢学什么?”、“我想学什么?”。
3.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怎么办?
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的时候,只有一个方法——尝试。这和超市的试吃是一个道理,先尝尝,口味对了,那就对了,口味不对,换下一个。
就我自己的经验来说,一开始也没有很强的方向性。只是先学一些觉得很实用,很感兴趣的课程,再慢慢发现原来学习A还要知道B,学习B还需要了解C,为了更好的学习A,其实我应该先学好B和C......就这样一步一步找到自己的方向,知道要学什么,按什么顺序学。
所以,不要想太多,先学了再说。基本上你能坚持学下去的,就是你比较感兴趣的。
怎么学?
内功还是招式
1招式还是内功?
我觉得学习就跟练功一样,分两种:一种是练内功,一种是练招式。
招式,浅显易学,上手快,见效快;内功,则聚沙成塔,旷日持久,进展缓慢。
具体来说,以我自己为例,像时间管理、《学习困难科目的实用思考方法》这种实用类的课程,我把它归为招式类,掌握一些基本的原理和实用技巧即可,不用深入。而历史类、哲学类的课程我比较感兴趣,则投入的时间更多,学习得也相对深一些,这些属于内功。
2学习方法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一套学习方法。同样一个课程,不同的人学习,收获也会不一样。我自己的方法就是,学完一个课程要问自己四个问题:
What——这个课讲了什么?
How——这个课是如何讲的?
Critique——你同意课程中的观点吗?
Reflection——对你的生活有什么用?
回答这些问题会助于将知识系统化,将各个知识块有条理的组织起来。前两个问题属于比较浅显的层次,认真听课基本上都能回答上来。而人与人之间水平的差别往往表现在后两个问题,它直接反映了你思考的层次。我认为学课程和阅读的方法是相通的。
怎么坚持?
是的,习惯
自学是件苦逼的事情,它要占用你原本可以用来娱乐的时间。
为什么别人看电视的时候,你要听课?
为什么别人刷网页的时候,你要读书?
为什么别人逛淘宝的时候,你要写笔记?
为什么别人玩游戏的时候,你要查资料?
为什么一个人愿意在下班后每天花上几个小时的时间坐在书桌前学习?
所以自学最难的地方既不是学什么,也不是怎么学,而是怎么坚持,因为你要不断地和自己的惰性做斗争,和各种各样的诱惑做斗争,和轻松舒服的安逸做斗争。这么难,怎么办?
方法只有一个——养成习惯。
是的,习惯。
学生时代,我一直很喜欢写作。工作后,这个爱好就搁置了。直到从今年开始,我又重新开始学习写作课程、加入写作训练营、坚持在公众号分享自己的读书笔记、学习体会,并一直坚持到现在。
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从小就有写日记的习惯,学生时代大大小小的日记本有几十本,尽管工作后这个习惯就慢慢放弃了,但是一种热爱一旦养成习惯,就容易顺着这种惯性坚持下去。很多人很难做到每天学习,却可以很轻松地坚持每天刷牙。为什么?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毕业很多年后,我才终于明白为什么当年那些学霸可以天天学习而我却做不到的原因了,因为学习对人家来说就跟刷牙一样自然啊!(一个老学渣多么痛的领悟~)
PS:关于如何培养习惯,可以参看我之前的文章
为什么一定要自学?
这一点放在最后讲,是因为我认为自学最大的意义就是——给未来的自己投资。如果说有什么投资是只赚不赔的话,那么自学无疑就是这样的投资。而且,这项投资越早越好,它会为你带来这样一些收益:
1解锁加速学习的技能
自学,未必能够给你带来好的工作、好的运气、好的报酬。但是,学习到一定程度,你会解锁一个关键技能——融会贯通,之后你的学习速度就会呈几何增长。
根据Barbara Oakley教授的观点,我们的知识是压缩成“块”(chunk)的,每一个块都有一个固定的神经回路,某个块用得越频繁,那一部分的神经回路就会越牢固,就像小路越走越平坦一样。而我们学习新知识时,神经会自发地选择那些平坦的路径,也就是会与已有的知识块进行连接,这个过程被称为“融会贯通”或者“触类旁通”(transfer)。所以,当你的知识块越来越多,体积越来越大之后,后面学习新的东西就会越来越容易。有人说,学习到一定程度就会产生加速度,原理就是在这里。
更重要的是,原有的知识块很容易产生意想不到的连接,带来惊喜。每个人都看到苹果落地,却只有牛顿发现了地心引力。这种“顿悟”,其实就是融会贯通的意外成果。
2获得阶梯式的成长
想起网络上的一个笑话:一个人跑去问老板“我都有十年工作经验了,为什么您还不给我涨薪水呢?”,老板回答说 “你是有十年工作经验呢,还是把一年工作经验用了十年呢?”。
这个故事我深有体会,工作的前几年往往是一个人成长最快的时期,当你一切都能得心应手、熟悉应对时,很容易进入一种平和的温水煮青蛙的时期。
当一个人的学习曲线开始趋平的时候,要特别小心,这其实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谁都喜欢安逸,可是安逸的后果就是一年的工作经验一不小心就用了十年。想要避免这种情况,唯一的办法就是持续不断的学习。
3遇见更优秀的自己
知乎有一个问答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题主问:
你在知乎上究竟学会了什么?
其中最高票的回答是这样的:
小时候不努力学习,长大了就只能给别人点赞。
一句话不知戳中了多少人的心坎。不多解释,你们懂的。
总结
总要走些弯路
这一年对我来说,是收获颇丰的一年。我觉得最大的收获其实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习习惯的养成,学习方法的改进,以及学习认识的提高。写到这里,突然觉得好心塞,为什么我20岁的时候,不懂得这些呢?
或许,人的一生总是要走些弯路的吧。这种时候,大概也只能大丈夫了。即使现在有些晚了,我还是想说:趁着牙好胃口好,赶紧学习吧!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