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士贾诩为何能够玩转三国?

(微信公众号有视频,如不愿阅读可前往 微信公号:wuleihuaji 二维码在下方)


贾诩,字文和,东汉末年至三国初年著名谋士、军事战略家,曹魏开国功臣。其常出毒计,犀利狠辣,算无遗策。时人阎忠评价他说:“诩有良、平之奇。”本书对他的论述,分为五个部分。

毒士贾诩为何能够玩转三国?_第1张图片

其一,临机应变,保命全身。

 

贾诩少年时并不出名,与之朝夕相处的家人和同事都认为他很一般,将来也就是个吃低保的命。惟有他的好友阎忠认为他与众不同,说他有张良、陈平那样的智慧。有一次,贾诩闲来无事,想回老家看看,不料半路上碰到了一伙劫匪。这伙劫匪是号称是青氐人,又称“盍稚”,杀人不眨眼。他们的做法通常是先把路人活活砍死,再去死者的身上搜寻财货,十分干脆利落,从不多说废话。


贾诩周围的几个同伴都吓得魂飞魄散,战战兢兢,一副闭目待死的架势。贾诩却镇定自若的和同伴说道:“你们如果有能侥幸生还的人,盼去京城告知司隶校尉段颎一声,就说他的外孙贾诩遭遇变故,不能如期与他会面,答应送给他的‘木变石’(稀缺矿石)来年再说吧!”


这伙抢匪一听,不虞有诈,心头微震,暗道:“这段颎戍边征战十余年,曾经斩杀了四万多名羌人,威震天下,着实不太好惹。不料这贾诩竟是他的外孙,今儿个须卖个薄面给他。”于是冲那贾诩一努嘴,示意让他放下身上的财货,就可以滚蛋了。


贾诩不紧不慢的掏出身上所有值钱的东西,不屑一顾的扔在地上,昂首挺胸的朝前迈步。


抢匪中的一个头目喝道:“其余的全都宰了!”


同伴们尽皆呼喊:“文和,救救我们吧!”


贾诩头也不回,绝尘而去。


《三国志》载其事曰:“(诩)西还至汧,道遇叛氐,同行数十人皆为所执。诩曰:‘我段公外孙也,汝别埋我,我家必厚赎之。’时太尉段颎,昔久为边将,威震西土,故诩假以惧氐。氐果不敢害,与盟而送之,其馀悉死。诩实非段甥,权以济事,咸此类也。”(1)


毒士贾诩为何能够玩转三国?_第2张图片

其二,效力凉州,献计贼首。


初平三年,董卓被杀,牛辅亦已死去,王允准备清算董卓余党。何夔向王允建议说:“您先前对董卓文胆蔡邕的处置已经惹人非议了,不过他毕竟只是个文人,杀了也就杀了,不会起什么风浪。但是,对董卓部将的处置务须稳妥,否则变乱在即。”


王允道:“以叔龙的看法,我应该怎么做?”


何夔道:“可以先让将军皇甫嵩对李傕、郭汜假意安抚,授予高官显爵,然后把他们的十万人马分为四队,让您的心腹黄琬、郑公业、杨瓒、孙瑞分别担任首席军师、参谋长,之后再把李傕、郭汜安排到吕布、聂辽的手下,以‘天下扰攘,四方未定’为名,带着他们到处讨平暴乱。这样一来,贼军的十万人马,不到两三年就可以消化掉。就算消化不掉,也可以让吕布和聂辽找个机会,在行军途中做掉李傕、郭汜。其余的兵卒群龙无首,不是任你摆布吗?”


王允不从:“关东举义兵者,皆吾徒也,今若距险屯陕,虽安凉州,而疑关东之心,不可也。”于是拒绝李傕请求招安的意愿。


李傕、郭汜等人闻讯之后,心怀不安,打算各自逃亡,贾诩出面阻止了他们,说:“听闻王允不纳贤言,要对咱们大家动手,而诸位却抛弃兵甲、脱离属众、踽踽独行,这样的话,一个亭长就能把你们抓住。不如带领部队一路向西,打着为董公报仇的旗号,沿途收敛士兵,以图长安。如果能够侥幸得计,咱们就来个‘挟天子以令诸侯’,如果不能成功,再逃走也不迟。”此计为众人采纳。


清人胡业斌在为《武经七书》其中《三略》一篇作注时,引述贾诩的谋略更为详尽。胡先生指出,当时贾诩认为单凭李、郭二人之力往赴京师,胜负难料,宜“尽动董公余众”,于是假托王允的口吻撰写诏书,声称要将凉州之人不分老幼,不论兵民,尽数杀死。其文略曰:“昔在滕国,孟氏有言:‘经界不正,井地不钧,谷禄不平,奸宄乃生。’故开汉以来,贤君莫不恒劳庶事,兢兢翼翼,省役薄赋,以齐成康。不意桓、灵骄怠,恶闻政事,冤屈鲜顾,奏请罕断。今天降丧乱,世失其序,群贼乘衅,劫夺国柄。卓地兼形利,手握骄兵,兴西凉之甲,入洛阳之殿,饕餮放横,大肆剽虏,逼辱妃嫔,滥施淫刑,刳剒见于忠弼,爵禄加诸犬马,谗邪并进,法令常亡。时有傕、稠、汜、蒙、方、封等济其罪恶,驱蹙雍兵,征税百端,傲狠明德,收利侵渔,朋党比周,相与一口,劝赏者未见其功,戮害者不知其罪。比来,元憝虽夷,虺虫犹藏,古云‘不去庆父,鲁难未已’,又云‘树德务滋,除恶务本’,敕书到日,便勒县差,与皇甫将军协同声势、匡扶社稷。其得虎兕之首者,封池阳侯,赏十万金。”(2)


张济、樊稠、王方等西凉骁骑以为王允意在李、郭,胁从不问,本有解甲归田之心,却见王允在诏书上连自己也不放过,于是伙同贼逆,一起杀进长安。吕布等将不敌,仅率百余骑出逃。


董卓余党入主京畿后,纵兵掳掠,吏民死者万余人,尸积满道。太常种佛、大鸿胪周奂、城门校尉崔烈、越骑校尉王颀、司隶校尉黄琬、左冯翊宋翼、右扶风王宏和司徒王允及其妻子皆被杀害,一时间,京城腥风血雨,朝野大乱。


事后,李傕拉着贾诩的手说:“我等能够作威作福,全是您的功劳!”


其三,避祸穰城,辅佐张绣。

 

兴平二年,李傕、郭汜、樊稠三人共同把持中央朝权后,互相猜忌,争权夺利,多次起兵互相攻伐,以致干戈不止。这三个人自私自利,罔顾苍生,尤以李傕最为贪残酷烈,他因为军队粮食不够,竟侵夺献帝原本要拿来赈灾的钱财,还任由军队掠夺百姓,造成更严重的饥荒,关中数百万人口饥饿冻馁,纷纷南迁至刘表、刘焉、张鲁等人的领地。


贾诩料定他们成不了气候,便上还印绶,投靠段煨。段煨十分畏惧贾诩的才具,表面上对他恭敬有礼,实则严加防范。贾诩看出后,心不自安。这时,南阳张绣表示想与他共聚大业,贾诩欣然接受。临行时,有人问贾诩:“段煨待你这么好,你为何还要离去?”贾诩说:“段煨生性多疑,有猜忌我的意思,待遇虽然优厚,却不可依靠,待久了一定会被他所害,而我离开他一定很高兴,又指望我连结外援,一定善待我的家人。而张绣缺乏谋士,也很愿意得到我,这样我和我的家人都能够得到保全。”贾诩到达张绣处,张绣果然大喜,对他“执子孙礼”。而段煨知道贾诩离去,也果然善待其家人。


建安二年,曹操南征,部队到达淯水,张绣率众投降。曹操纳了张济的遗孀邹夫人,张绣因此怀恨曹操。曹操听说张绣不高兴,就秘密准备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漏,张绣提前动手偷袭曹操,曹操战败,长子曹昂,侄子曹安民被杀,猛将典韦战死,罢兵而去。


贾诩道:“这次战胜曹公纯属侥幸,必须重新联合刘表,以备来日之患!”于是致书荆襄,其文略曰:“绣顿首景升麾下,昔者汉室大乱,兹难布流,县亭闾里,奸螫蜂起。君达权而定机,临难而建略,招揽义士,鞭策骁将,合策明计,跨蹈汉南,虽孔、翟之圣,无以远过。然操侵官暴国,罾缴弥天,恣羁凶戾,今更窃命北土,抗旌犯顺。圣人云‘一夫奋臂,孰若举州同声’?诚欲戮力长驱,共匡王室!”(3)


不到半年的功夫,曹操果然又来进犯,幸亏得到刘表的帮助,张绣没有遭受过大的损失。曹操攻战不利,又听说袁绍欲趁虚袭取许都,便立即从穰城撤退。张绣率兵尾随追击,刘表也派荆州军占据安众,切断曹军退路,企图与张绣夹击曹军。孰料曹操突出奇兵,大败张、刘联军。曹军获胜后,速行北撤。张绣想亲自率兵追击,贾诩劝阻说:“不行,一定会遭遇失败!”张绣不听,强行追击,果遭大败。贾诩这时又对张绣说:“赶快再追,一定会获胜。”张绣说:“不听你的建议才落到这种地步,现在已经败了,为何要再追?”贾诩说:“形势已经起了变化,赶快去追准能获利。”张绣听从贾诩建议,收集散兵,再行追击,竟将曹操后卫部队击溃。


得胜后,张绣问贾诩请教是怎么回事,贾诩解释说:“这个道理很容易明白。曹军虽然撤退,但曹公心细如尘、纤悉不苟,一定会亲自断后,以防追兵。您与曹操亲自对决,怎么打得过呢?所以我知道将军你必败。至于曹公大胜之后,形势则完全不同,一者他料不到我等还敢再行追击,二者他急于返回许都、抵御袁绍,所以必定派遣其部下担任断后之责,自己先行撤退。其部下虽然厉害,却比不上您,所以我知道您用败兵也能取胜。”张绣听罢,大为佩服。


建安四年,袁绍派使者给张绣递话,希望张绣往自己这边站。张绣准备同意,贾诩却当着张绣的面回绝了袁绍的来使,准确地指出袁绍不能容人,而结好曹操有三点益处:“夫曹公奉天子以令天下,其宜从一也。绍强盛,我以少众从之,必不以我为重。曹公众弱,其得我必喜,其宜从二也。夫有霸王之志者,固将释私怨,以明德於四海,其宜从三也。原将军无疑!”(4)


贾诩的意思是,如果张绣选择站在曹操这边,有三个好处:益处之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选择跟他休戚与共,在政治上可以做到名正言顺;益处之二,袁绍的兵马本就强盛,得到了我们这点兵马也不会过于喜悦,更不会拿我们太当回事,我们委身投效,最多当个藩臣,而曹操兵力较弱,希求援助,我们如果跟他合作,就成了盟友,地位更高;益处之三,时值曹、袁双方生死存亡之刻,曹操迫切需要秀上一把,表示自己不计前嫌、胸怀广大,以便招纳那些以前跟自己有仇的人,从而最大限度的张大己力。但是,这出戏他自己唱不了,正好您跟他有恩怨,您不如借机当个配角,陪他把戏演完。落幕之后,肯定少不了您的好处!


张绣听从贾诩的建议,率众归顺曹操。曹操闻讯后,果然暂时按下先前之仇,亲自接见贾诩,语重心长道:“我先前再三申明‘王者用人,不计仇怨’的原则,可惜没人相信我。今天您以身作教,让我的信誉扬于天下。”(《三国志》原载:“使我信重於天下者,子也。”)曹操拜贾诩为执金吾,封都亭侯,迁冀州牧。由于当时冀州为袁绍所占,贾诩便留任参司空军事。同时,为起到招降纳叛的作用,曹操还特意拜张绣为扬武将军,并让其子曹均娶张绣之女为妻。


毒士贾诩为何能够玩转三国?_第3张图片

其四,潼关对峙,巧施离间。


建安十六年,以韩遂、马超为首的十部联军,聚集十余万人马,据守潼关,对抗曹操。马超受挫后,提出划河为界的议和条件,被曹操拒绝。马超多次前来挑战,曹操坚守不出,使马超锐气大减。同年九月,关中诸侯再次提出划地为界的要求,并打算遣送子侄,权作人质。贾诩认为可以表面上假意应允,麻痹对方,实际积极准备,伺机歼敌。


曹操又问贾诩如何破敌,贾诩说:“《象》辞说:‘比之自内,不自失也。’”


曹操道:“先生是让我使用离间之计。”


贾诩道:“似类之事,遗丑之所以失诛,而智士之所以成功也。马超薰育之辈,必见背于韩遂!”


曹操于是使用“托于似类”的伎俩,与韩遂会面时,不谈军事,只讨论当年在京都的旧情,并不时拍手欢笑。曹军又列出五千铁骑作十重阵,精光耀日,联军惊讶,纷纷前来看曹操是什么人,曹操笑着对他们说:“你们都想看曹某吧!我也只是一个普通人,不是有四只眼睛、两张嘴巴,只是较多智谋罢了!”


会面结束,马超等问韩遂:“曹公说了什么?”韩遂却回答:“没有什么。”马超等对韩遂的态度十分怀疑,担心他与曹操私下联系。过了几天,曹操给韩遂去信,信中却故意在多个言词上涂涂抹抹,改来改去,就像是韩遂改动一样。马超等疑心渐重,曹操便趁此时与联军约定决战,大获全胜。


其五,潜居抱道,藏形匿迹。


《素书》中讲:“潜居抱道,以待其时。若时至而行,则能极人臣之位;得机而动,则能成绝代之功。如其不遇,没身而已。”讲得就是练达之人必须“时止则止,时行则行”,惟有“动静不失其时”,方能“其道光明”。鬼谷子也一再强调:“世无可抵,则深隐而待时;时有可抵,则为之谋。”三国时期的贾诩以身垂范,很好的诠释了这句话。


回眸那个狼烟遍地的大争时代,武将纷纷以战绩表功,谋士则多以智略邀宠。而年过花甲之后的贾诩,却深自贬抑,隐匿才华,闭门自守,不与别人私下交往,甚至他的子女婚嫁也不攀结权贵。当时天下谈论智谋之士时都十分推崇他。为什么他要这样做?因为在他的心中,十分清楚,自己乃是敌国叛将,不是曹操的旧臣。更为关乎利害关窍的是,在宛城一役,他曾向张绣进献“毒计”,致使曹操的子侄与爱将双双亡命。所以自己决不能在刚刚“两易其主”之后便立刻又出来争长道短。更何况,此时此刻,曹操手下人才济济!譬如“能断大事”的程昱,“总角耀奇”的荀攸、“清治德业”的刘晔等等,在这些人全都健在的情况下,自己要“总揽权机”,只能是痴人说梦。


他可做的只有两件事,第一是修身炼性,第二就是静待时机。《新罗马·侠感》中曾有言:“纷纷成败无凭准,自古道皇天不负有心人,伫看起陆龙蛇演出风云阵。”贾诩数十年如一日的“韬光养晦”之策终究没有白费。建安二十二年(217年),昔日的“柱国”、“栋梁”已然纷纷逝去,他这硕果仅存的老臣,便显得弥足珍贵,其大展骥足的时刻悄然来到。是时曹操未立世子,曹丕为五官将,而临菑侯曹植才名方盛,曹丕派人求计于贾诩。贾诩说:“愿将军恢崇德度,躬素士之业,朝夕孜孜,不违子道。如此而已。”(5)意思是,但愿将军能够弘扬道德,培养气度,实践士人的责任和义务,勤勤恳恳,孜孜不倦,不做违背孝道的事情,也就可以了。这些话看似平常,实则大巧若拙。曹丕听从了他的建议,刻意磨练自己,果然得到了曹操的青睐。曹丕对其感激不尽。


后来,曹操私下问贾诩对立嗣的看法,贾诩闭口不答,曹操问他为何不答,贾诩说:“我在想袁绍和刘表废长立幼,以致兄弟相攻,最后败于丞相的事情啊!”曹操大笑,于是于该年立曹丕为太子。


黄初元年(220年),曹丕即位,为报贾诩之恩,拜贾诩为太尉,进爵魏寿乡侯,增食邑三百,前后共八百户。又分食邑二百,封其幼子贾访为列侯,任命其长子贾穆为驸马都尉。


黄初四年(223年)六月甲申日(8月11日),贾诩去世,终年七十七岁,谥号肃侯,长子贾穆继嗣。


多年后,贾诩与王朗、曹真配享魏文帝庙,完成了古代士人“生前鹤立,死后哀荣”的理想。


注释:


(1)取自陈寿所撰《三国志·魏书》。

(2)清人胡业斌注《武经七书》引贾诩言。

(3)清人胡业斌注《鬼谷子·飞钳》引贾诩言。

(4)取自陈寿所撰《三国志·魏书》。

(5)取自陈寿所撰《三国志·魏书》。


(丹阳新书《三国大军师》已上市,在各大平台均有销售,现已降价至24元,欢迎捧场!五十多位顶级谋士的故事等你来看,让你体验不一样的三国,可以点击阅读原文购买)

 

作者  赵丹阳文史作家,时评人。微信公号:wuleihuaji


毒士贾诩为何能够玩转三国?_第4张图片

你可能感兴趣的:(毒士贾诩为何能够玩转三国?)